浅议清代秘密立储制度

看史论史说史解史 2023-09-27 21:42:01

秘密立储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统治者创建的独有的一种皇位继承模式,说起来清朝共有四位皇帝是通过秘密建储的形式被立为储君(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是清朝实施时间最长的皇位继承制度,在我国皇位继承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我国古代的皇权走向巅峰的标志之一,下面就来谈一谈这个制度。

‬秘密立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王朝是典型的“家天下”模式。所以,其最核心、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继承人问题,而继承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兄终弟及;另一种是父子传承。当然,由于父子之情远过于兄弟之情,后一种模式才是普遍的模式,一般来说,父子传承皇位会采用立嫡立长的原则,皇帝会在生时预立储君以备在未来继承皇权,而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是对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的局部“扬弃”,颇有些“立贤”的意思,也算是“标新立异”了。

秘密立储制度其创立者虽然是雍正皇帝。但是,这个制度其思想根源却来自康熙,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皇帝起初确实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于康熙十四年立原配赫舍里氏所生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没想到康熙晚年与其太子胤礽关系势同水火(胤礽极有可能是在重压之下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不像一些骗子是装的,看胤礽乖张的症状确实是重度抑郁,此按下不表),两次被废黜。

在胤礽事件后,康熙对嫡长子制度进行了一些思考,早在第一次废太子期间,鉴于公开立储负面影响较大,就形成了秘密立储计划,所谓“今立皇太子之事,朕心已有成算,但不告知诸大臣,亦不令众人知,到彼时,尔等只遵朕旨而行”,而在第二次废太子后,又于康熙五十二年下发长篇谕旨以明示群臣,在此谕中,很显然康熙已经考虑到了嫡长子继承制公开立储的弊端,暗示了储权对皇权的威胁,“汉唐以来,太子幼冲,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指出“立皇太子事未可轻定”。

《清圣祖实录》

《清会典事例》

在雍正皇帝继承帝位后,由于亲身经历了兄弟之间残酷的皇位争夺以至于康熙帝晚景凄凉,再加上朝内反对其势力甚大,因此在即位后立刻改进并实施了秘密立储制度。早在雍正元年就将立储遗诏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清会典事例》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世宗去世。乾隆皇帝根据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的遗旨继位,也正是这位清高宗将秘密立储制度确立为“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的定制。在乾隆之前,甚至是在乾隆初年,秘密立储制度都被视为一种临时性举措,所谓“此乃酌权剂经之道,非谓后世子孙,皆当奉以此为法则也。将来皇子年齿渐长,日就月将,识见扩充,志气坚定,万无骄贵引诱之习,朕乃应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可见,尽管在乾隆元年,清高宗已经密立永链为皇储(这可是乾隆后来承认的),但心底里一直认可嫡长子继承制公开立储为“正道”。

《清会典事例》

而后来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让乾隆深化了对秘密立储制的理解,并要求子孙遵守。首先是其与富察皇后的嫡子永琏、永琮,包括富察皇后本人相继死去,深爱的嫡子死去,使乾隆出现了“无嫡可立”的尴尬,而乾隆与后立的皇后纳喇氏在感情上又水深火热,干脆将这位皇后所生之子永璂剔除出继承人的行列,“立嫡”这事基本就算没了。

《清史稿》记载的纳喇氏剪发事件

再加上一些皇子对皇位渐渐产生了野心,比如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当然,有可能这两位真没有过出格的举动,但乾隆说有,你就得有),另一部分皇子有品行或身体上的问题,比如十一子永瑆“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驭人。持家苛虐,多以非罪斥革”,再如十七子永璘,这货比较没有上进心,“不甚读书,喜音乐,好游嬉”,乾隆看到这种儿子,“纯皇帝深恶之”,火气往往就上来了,更不要说啥继承人的事。

《啸亭续录》

就这种情况,乾隆当然不会使用嫡长子制度公开建储,反而越来越欣赏秘密立储制度,遂在乾隆四十三年公开批判嫡长子制度的危害,明确指出公开立储,会形成各个利益集团危害皇权,“至所云立太子,可杜分门别户之嫌,尤为大谬,不知有太子然后有门户,盖众人见神器有属,其庸碌者,必豫为献媚逢迎,桀黠者,且隐图设机构陷,往牒昭然可鉴”。是故,乾隆确立秘密立储制度为定制,最后将“为人沈重,虑事刚明”的颙琰秘密立为皇位继承人。

《清高宗实录》

其后,道光、咸丰都是通过被密立储君,继承皇位,这项制度一直实施到咸丰皇帝即位,咸丰帝本人和后来的清朝皇帝或只有独子,或干脆无子,这项制度就等于被废除了。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年间的秘密立储计划其灵感可能来源于波斯,据《旧唐书》记载,波斯人就曾经使用过秘密建储。

《旧唐书》

‬秘密立储制度的作用

所谓“秘密立储制度”,秘密二字实在值得商榷,因为不少朝臣还是大致能猜到皇位继承人是谁,就比如说有资格继承雍正帝皇位不过三人,弘时、弘历、弘昼,弘时与雍正交恶被处置(究竟是圈禁还是杀死无定论),而论年长和能力,弘历又明显高于弘昼,储君位置不待秘密立储就显而易见。而乾隆立颙琰为储,就连朝鲜人都能大致猜出来,可见秘密立储制度并不一定能对皇位继承人有保密作用。

那么秘密立储制度作用是什么?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这项制度能让皇帝本人全权决定皇储人选,而不受朝中各个利益集团左右。第二、全新的建储当时,让储位和储权彻底分离,皇权不再受储权威胁,不理解的可以看看李世民和李承乾的事。第三、部分改变嫡长子继承选择,在一定条件择贤而立,避免像晋惠帝这种极端情况出现。第四、假如以后皇帝对密立的储君不满意,在秘密立储的加持下可以随意撤换,不会引起别人猜疑,也不会引起朝局动荡。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还给受传统宗法制度影响极深,经常流露出对秘密立储制度自相矛盾的看法,比如乾隆的四十八年谕旨,一会说“建储一事,即如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力挺秘密立储制度为定制,子孙务必遵守。可下文又说“总之此事,朕亦不敢必以为是,其有欲遵古礼为建立之事者,朕亦不禁”,可见其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清会典事例》

综上所述,秘密建储制度的实施既是对封建社会传统建储制度的创新,也是古典王朝皇权至大的政治理念的发展和延伸。

引用文献:《清高宗实录》、《清圣祖实录》、《清会典事例》、《旧唐书》、《清史稿》、《啸亭续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1 阅读:27

看史论史说史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