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抗病毒后,如果有这些表现,要注意药物可能引发的骨损伤

龙龙的记事本 2024-02-20 01:55:09

一位30多岁的慢性乙肝患者,最近经常感觉某个部位的骨、关节疼痛,去医院找免疫风湿科医生看,每次都是开一些抗炎、止痛药。

有次换了个医生,人比较细心、负责任,给他做了一些检查,结果发现血磷比较低。血磷这个指标,在常规(基础)生化的“电解质”项目里。

医生认为,患者骨痛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

于是,医生追问了一下病史。患者说到,自己有乙肝,目前正在抗病毒治疗,医生随后查阅了相关资料。

患者吃的药是“阿德福韦酯”。

果然,医生发现,阿德福韦酯的副作用中,有“骨损伤”这一项,会表现为低磷血症。

免疫风湿科的医生在作了相应处理后,推荐患者到感染科就诊,希望能够调整抗病毒用药。

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用药,目前分为注射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

口服的抗病毒药当中,有一些药会导致肾或骨损伤,以阿德福韦酯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两种药较为常见。

药物可能会导致骨损伤的这种不良反应,常见的叫做“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

范可尼综合征是一类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导致糖、磷酸盐等物质重吸收障碍,并从尿中流失的疾病。

这类疾病既可以是先天性或者遗传性的,也可是后天性或者获得性的。

得这类疾病的人,如果是儿童,常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佝偻病等,而成人往往表现为骨软化和肌肉无力。

遗传性的范可尼综合征,常伴随其他遗传病,比较复杂。

今天,龙医生主要讲的是和抗病毒药有关的获得性的范可尼综合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副作用,是因为乙肝的抗病毒药是抗逆转录酶药物,药物的肾毒性,使得肾脏的近端肾小管出现各种物质的转运功能障碍,从而使葡萄糖、磷、氨基酸、碳酸氢尿酸、水、钠、钾等物质的重吸收障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吃这类药都会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很小的发生概率,大多数人不会的。

在临床上,像这种抗病毒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从患者的血磷下降、出现糖尿等异常来发现。

有些患者时间久了,会发生软骨病和肌肉无力等相关的症状,进一步的检查可发现肾功能有异常。通常患者在血糖正常的时候,尿糖会呈现为阳性,血磷下降,低钾血症,出现磷酸盐尿和氨基酸尿等表现。

当出现这些不良反应的时候,应该把该药停了,换另外的对骨和肾损伤小的药物,比如说丙酚替诺福韦(TAF)和恩替卡韦,同时适当的补充磷酸盐、钾等物质。

最后,做个简单的总结。

如果你是慢性乙肝患者,正在服用阿德福韦酯,或者富马酸替诺福韦,或者其他的抗病毒药,一定要注意在必要的复查项目之外,还要每隔6个月至1年检查一次血磷、肾功能和尿常规,以及早发现骨损伤和肾损伤并及时处理。

本文开头提到的患者,抗病毒药换成了TAF,因本地难以购买到磷酸盐制剂,予补充果糖二磷酸、骨化三醇胶丸(罗盖全),自行购买维磷补汁等治疗,血磷不再继续下降且逐渐上升,骨和关节痛有所好转。

想了解更多肝病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0 阅读:0

龙龙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