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续航(纯电的那种),主流的基本是500公里续航起跳,中配600,高配800的样子。有个别车型甚至去了的一千公里级别的续航了。配上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快充能力的提升,基本上很少出现不能困难了。
但是,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的大好形式下。纯电的占比却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可能确实是目前的续航还不能完全打消用户的续航焦虑。尤其家里只有一台车,走南闯北还是刚需的时候。
期待的突破就是:固态电池。可商用、成本足够划算的固态电池。
如果那一天真的能来,能量密度比现在高2~3倍的前提下,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续航可能会从1000~1300公里左右开始起跳。当单次续航能力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真的就能够迎来纯电的二次爆发式增长。
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度会更低,1000公里的续航,怎么找都能晃荡到一个补能点。对环境变化的容忍度更高,即使打个双十一的半价,也还有大几百的续航。甚至起火这个电动车另外一个阿克琉斯之踵也被换维解决了。因为固态电解液天然可以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减少内部短路的风险。额外的Buff,热稳定性好了,满血工作的也变得更宽域。
在单一系统能够解决绝大部分需求的时候,其实谁也不想多背一套内燃机对吧。
好是真好,也有工程样车啥的了。
但是,何时能够开门营业呢?营业。以大部分人买得起的价格,大规模的、品质稳定的商业化。卡点在哪?需要哪些突破?在什么时候能突破?
在现有的技术线路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主要的的卡点就是成本,其中比较难的是原材料的纯度要求和合成环境的要求极高。
其中比较重要的硫化物电解质的价格目前超过每公斤195美元,远高于商业上可行的每公斤50美元的标准。生产工艺需要在高温、高压、无水无氧等极端条件下进行,这也需要很高的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
突破,在现有技术线路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只能按照工业化的正常规律,没有魔法。不断的小步拱进的,直到规模化效应真的滚动起来。成本降低、性能向上、品质稳定。第一大厂宁德时代已经建成4GWh的固态电池产能,并计划到2027年提升至7-8分的技术成熟度,届时将开始小批量生产。
这个角度说,开门营业至少等到2027年以后吧
而如果,基础科研如果有什么突破的话?就另说了,不过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实验室成果变成商品的漫长过程。
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大概以上,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