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香山醉龙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

强强聊历史 2023-07-07 08:01:03

前言

“醉龙”也被称为“醉龙舞”,它是香山民间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

“醉龙”源于广东省的长洲,在澳门,中山,珠海等地盛行,是广东省汉族民族的一种传统舞蹈。

近年来,“醉龙”以惊人的活力,迅速走进了大众的视线,并已成为香山民间文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海内外华侨的团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醉龙属植物的组成与特征

舞龙,也叫“耍龙灯”、“龙灯舞”,是一种传承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民俗活动,是一种在特定生活条件下不断演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活动。

“神灵”这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源自于龙族的信仰。据说,龙能翻山倒海,主宰人间的雨水,所以,中国人一直都很崇拜它。

龙舞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项在中国特殊生活环境下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一项民间艺术。

这是一种由中国民间自发产生的与龙相关的传统民俗活动,多出现在重大的庆典和节日,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香山醉龙,源远流长,其造型为木雕龙头,龙身,龙尾,三部曲,人们相约于4月8日,共舞醉龙,其程序有:第一,“开光点睛”;接着,武林高手手持三根三根木柄的铁叉,带领舞蹈演员去人庙祭龙并转龙;到了最后,所有的族人都在大吃特吃,大口大口的喝酒,喝完酒的人,捧着一条龙,载歌载舞。

醉龙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的结合,表演者具有较强的武术功底和良好的身体素质,马步如山,腰腿灵活,运用醉拳的套路,将酒醉后舞木龙的千姿百态表现出来。澳门醉龙舞剧融合了妈祖信仰习俗,具有以下特征:

1.娱乐,表现出快乐的情绪

2.有祈求之意,舞动醉龙,驱除邪祟,求好运。

3.血缘关系,是乡里乡亲认亲的一条重要纽带

4.整合性:体现了人民对龙族文化的尊崇,中华人民皆为龙族后裔,必须齐心协力,以国为荣。

醉龙的起源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背景下,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无奈,使人类在意识形态上产生了对神仙的依附,而在这种依附中,对神性的信仰就变成了人类希望将大自然改造为自己所用的一种主观意愿。

在古代农耕社会,龙就成了掌管人命运的神灵,象征着吉祥如意、大丰收。“醉龙”源于广东省中山市长洲地区,是一种具有浓郁民间文化意蕴,将“酒”与“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独特形式。

龙源是南宋时期长洲的一座岛屿,隶属于香山县仁厚乡。“长洲山”在明朝嘉靖26年(1547年)香山县地形图上首次出现。

根据《长洲村志》,宋朝景定三年(1262年),黄宪赴安南为陈日暄加冕,在归途中遭遇暴风雨,官船被冲至长洲。黄宪辞去官职,在长洲开村,在村子里修建了一座“侯王庙”,里面供奉着龙首、龙身、龙尾的木雕。

每年四月初八,都会在这座庙里和祠堂里举行一次“轮回”仪式。自从二郎在长洲建立了侯王庙后,每逢阴历四月七夜子时,全村人都要去侯王庙祭拜。

首先是“开光点睛”,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主持。

“左点天地动,右点日月明,中间一点升华盖,乾坤日月鬼神惊。”

从开光词中我们可以知道,醉龙是用来驱邪的。之后,武林高手手持三根木柄的铁叉,领着舞蹈演员进入神庙,祭龙并转龙。

三股钢叉,也有辟邪的作用,一般都是那些凶神恶煞的门神使用的武器。然后,他们就会在酒桌上大吃特吃,大口大口的喝酒,然后就会有人捧着这条龙唱歌跳舞,就是这样形成的,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到了明朝,长洲等地的乡民就把这个民间习俗改成了:“四月八日舞龙”。

古代香山地处岐江与珠江之间的狭窄通道,地处海河交汇之地,位于珠三角的西侧,珠江与南海交汇之地,南海与海洋的咸味与淡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咸味与淡味”文化。

近500年来,中原、客家、广福、上海四大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孕育出独特的香料文化,使中山长洲醉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与文化韵味。

中山醉龙,只需要一个头颅和一个尾巴,头颅是用木头雕琢而成,上面长着一对真正的鹿角和一对眼睛,跳起舞的人装模作样地抬着脚步,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尾巴也跟着摇晃,所以才有了“身不醉,身不醉,心不醉”的说法,就是在这种半醉半醒的状态下,将龙的各种形态展现出来。

醉龙是将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融合在一起,对表演者的武术功底和身体素质提出了很好的要求,他的马步如山,腰腿灵活,运用醉拳的套路,将酒醉后舞木龙的千姿百态表现出来。

19世纪后期,中国战乱不断,香山渔场的老祖宗移民到了澳门,并在澳门建立了渔场,第一次将“醉龙”的民俗文化传承到了当地的渔场,并演变为一种庆祝活动,作为澳门鲜鱼行业团结一致的标志。

每年的四月八日,本来是佛教“浴佛节”的日子,现在成了澳门渔民们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成了渔民们欢天喜地的“狂欢节”。每一家渔行,都会雇来一名身手不凡的青年,当天清晨,便在澳门军营大街三街会客厅前,跳起了“醉龙”。

首先要到三街会馆关帝古庙开光,再到妈祖庙,因为渔民、渔栏主及渔夫,都崇拜妈祖,认为她是海洋中拯救众生的救世主。醉龙被赐予了神圣的气息,它们在街道上游荡,受人敬仰。澳门醉龙与长洲醉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与妈祖信仰仪式的融合。

但它所祈求的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却与长洲醉龙舞龙的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中山醉龙酒”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并于2008年1月31号,“长州醉龙酒”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如今,澳门的“醉龙”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澳门鱼市的醉龙节逐渐形成了规模,队伍也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一项具有澳门本地特色的重大传统节日。

随着"醉龙"在澳门本地的影响日益扩大,该传统文化受到了澳门民间及政府的高度关注,并被澳门特别行政区列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澳门"鱼行醉龙"也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醉龙”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醉龙”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融入中华人民的血液,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激发了海内外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为国家的繁荣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醉龙舞的传承也是经过了千辛万苦才得以延续到今天,其中最大的功劳就是黄焯根老爷子和他的家人。

黄焯根作为长洲醉龙一脉的第五代传人,为了长洲醉龙一脉的传承,可谓是呕心沥血。

黄焯根于2005年成立了长州醉龙狮队,并担任了球队的教练员。从那以后,黄焯根就一门心思扑在了醉龙一族的传承上。

近几年,黄焯根、肖长华、香山醉龙民间文化的社会价值研究人员,并以此为基础,并将其传承下去,并将其作为一种长洲村的传统活动,传承给了长洲村的子孙后代,使其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活动。

长洲的年轻一辈对醉龙术的研究热情很高,每一个人都以有机会参与到醉龙术的演出中而感到自豪。黄焯根老先生与长洲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使“醉龙”得以继续发展壮大。黄焯根先生已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人物。

醉龙舞也从中山传遍了全省,传遍了全国,传遍了世界。

1996年,沉寂二十余年的长洲醉龙,因其在中山市“义工千人行”中的出色表演而声名鹊起,并被邀请去全国各地表演。2007年,长洲醉龙船队前往悉尼,参与本地中国人新年游行。

2010年5月,长洲醉龙应邀赴上海世博会,在中山馆一展上展示了长洲醉龙;同年年末,他还去广州出席了亚运会的闭幕式.各地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支持这种传统的醉龙舞文化。

从2005年开始,长洲街道办事处每年投资20万元以上,对“长洲醉龙”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挖掘、整合、保护。

每年,中山西城区人民政府都会对醉龙俱乐部进行补助。

自2008年中山市西区成功主办第一届“醉龙节”之后,从2012年开始,中山开始一年一度的“醉龙节”,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四次。

中山西城区也请来了一批重要的醉龙会会员,到本区的中小学讲授醉龙术,并在每星期五的体育课上轮流指导学生练习。学员们对长洲醉龙的研究,充满了兴趣。

澳门人还会在每年的四月八日,把醉龙送回中山长洲村侯王庙,并和同乡一起跳醉龙的舞技。

“醉龙舞”的传承会,也成了一条重要的纽带,让全国各地的村民,都能找到自己的祖先。“醉龙舟”的命运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兴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结语

随着长洲醉龙和澳门“鱼行醉龙”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非遗项目,香山“醉龙”这一灿烂的民间文化名片必将被不断地打磨,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春光.广东舞龙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5.(1):44—47.

[2]林凤群.醉龙舞的传承模式及其意义[J].文化遗产文化遗产,2013(6):151—156.

[3]段琼、程响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长洲醉龙”略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7):107—108.

0 阅读:4

强强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