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但还不算糖尿病,能用二甲双胍吗?哪些人禁用?

自然料法探索者 2024-02-06 05:51:45

二甲双胍

撰文 金晖

编辑 保健君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此阶段人群的血糖值比正常者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糖尿病预防的重点对象。目前,我国是全球糖尿病前期人数最多的国家。据估算,我国有近1.5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人群高达3.88亿,及时发现并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建议,根据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高低、个体的健康需求、经济和医疗条件进行分层管理。较低风险者先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未达标,或高血糖进展和(或)无法严格遵守生活方式者启动药物干预;较高风险者或具有健康需求(例如年龄<60岁),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的药物干预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且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证据较为充分。

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

二甲双胍改善高血糖的主要机制为作用于肝脏,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

作用于外周组织(肌肉、脂肪),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肌肉糖原合成,降低游离脂肪酸;

作用于肠道,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促进葡萄糖向肠道排泄,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

除了无法持之以恒地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超重、胰岛素分泌减少和(或)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肪含量升高等因素,也会造成相当比例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多个糖尿病预防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具有长期的有效性和良好的成本效益。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颁布了《2023年糖尿病诊疗标准》,其中推荐,糖尿病前期成人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尤其是年龄在25~59岁、体质量指数≥35千克/平方米、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0%的成人及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

使用剂量及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目前主要包括单一成分的二甲双胍普通片、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胶囊。此外,还有二甲双胍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组成的复方制剂。

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主要区别在于给药后溶出和释放方式不同,相同剂量的制剂之间降糖疗效无差异。

二甲双胍可在进餐时服用或餐后立即服用,剂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考虑到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依从性,可采用简化的剂量调整方案,如起始500毫克/次、每日2次,若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逐步增加至500毫克/次、每日3次或1000毫克/次、每日2次(或最大耐受剂量)。从二甲双胍普通片转换为缓释片时,推荐相同剂量转换。在500~2000毫克/天的剂量范围内,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为500毫克/天,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毫克/天。成人普通片可用的最大剂量为2550毫克/天,缓释剂型推荐最大剂量为2000毫克/天。

二甲双胍的禁忌证:

☑严重的肾功能不全;

☑可能影响肾功能的急性病情,如脱水、严重感染、休克等;

☑可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恶化),例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和休克;

☑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

☑对该药任何成分过敏者;

☑任何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

☑肝功能不全、急性酒精中毒、酗酒;

☑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未纠正者。

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食欲不振,多发生于治疗早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多数患者可以自行缓解。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或者改用缓释制剂,可提高胃肠道耐受性。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金晖

本文转载自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0 阅读:0

自然料法探索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