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割芦苇(芦苇桩十分尖利,脚踩上去会刺穿鞋底插人脚底)

叶工讲故事 2023-10-26 11:12:21

作者:吕纪象

1971、1972年间,我在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即五图河农场)一营一连二排四班任班长,中学同班同学蒋伟新、杜晓清、钱建中、黄新建、谢锡生、毛静祁、陈大彦等在我班里,还有外校及苏州知青杨鼎良、张祥寿、郁伟良、徐彩喜等也在我班里。那时,连队正在为改善知青住宿条件盖砖瓦房,此前我们住的都是土坯房。为节约建造费用,连队领导决定就地取材,用芦苇扎把代替椽子,这就需要大量芦苇。连长张友和把割芦苇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四班,我两次带领全班十多人赴沂河塘割芦苇。

割芦苇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劳动,一是10多人独立在外,一切要靠我们自己;二是芦苇比稻、麦难割得多;三是好芦苇均生长在水中,而割芦苇是在冬季,寒冷程度可想而知;四是芦苇桩十分尖利,脚踩上去一不小心就会刺穿鞋底插人脚底。

第一次是在1971年冬天,我们被安排去十二连割芦苇。出发那天,我们每人打了背包带上镰刀和一些日常用品,连队的马车把我们送到20多里外的十二连,我们一路高歌,就好像是出征的战士,第一次远离连队独立在外执行任务。

十二连坐落在沂河大堤旁。到了那里,我们被安排在食堂大厅睡地铺,地面铺上稻草和芦席,全班一字排开大统铺。一日三餐就在十二连搭伙。

第二天,我们就投入了割芦苇的战斗。离十二连不远的沂河大堤下面,有一片长几千米宽几百米的芦苇荡,好像是当年修筑沂河大堤取土而挖成的大水塘,而芦苇就生长在这深浅不一的水塘中。11月的气温已很冷,早晨最低温度已到零下,芦苇荡水面结了一层薄冰。那时我们都是不满20岁的小伙子,加上正是倡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年代,所以大家斗志昂扬。我们人人上身裹件棉袄,腰里束一根绳子,下穿一件单长裤,裤管用绳子束紧,脚穿球鞋。因粗壮的芦苇大都生长在浅水滩,而岸上的芦苇又矮又细,为早日完成连里交给我们班的任务,更为盖新房能用到好建材,我们只能趟到水里去割芦苇。我们在球鞋上绑了绳子,以防止鞋子陷进泥里。

在所有农活中,要数割芦苇最艰苦,不是因为劳动强度大,而是芦苇大都长在水中,必须要进到冰冷刺骨的水中去割。一天下来,钻在芦苇荡里,难免脸上不被划出口子,手上划出血痕。特别是一不小心芦苇桩会刺穿鞋底,插进脚心,那钻心的疼痛实在难以忍受。我有几次被芦苇桩刺破脚底,只能忍痛坚持,记得班里有好些同学都被芦苇桩刺破了脚。在当时“革命加拼命”的精神鼓励下,谁都不愿意下“火线”,为了第二天能继续劳动,到了晚上,我们在煤油灯下忍痛把脚上的刺挑出来。这种艰苦的劳动环境,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且不能理解的。

芦苇割下来后,晒上几天,待稍干一些,我们用稻草把它捆扎好,最后连队调拖拉机运回。装车时,十二连记工员俞伟群用磅秤过秤,这也是连队之间经济核算的需要。大约半个月左右,我们完成了割芦苇的任务。

第二次割芦苇是在1972年底,这次我们到30多里远的三十一连芦苇荡,这片芦苇荡离海边很近。初冬季节的芦苇荡一望无际,浩荡无垠,站在高处往远看,金黄色的芦苇荡一直延伸到天际,我们仿佛置身在芦苇的海洋中。每根芦苇足有一丈多高,空旷的原野上,寒风凛冽,芦苇随风摇曳,掀起阵阵波浪,白茫茫的芦花像雪片一样在空中飞舞。因为芦苇荡离三十一连有10多里远,我们只能在芦苇荡安营扎寨。我们带了毛竹和锅、菜及烹饪用品,在芦苇荡里建房造灶。要说建房,就是在芦苇荡内选择一块地势较高的平地,建一个滚地笼,两边垒三角形矮土墙,上面架毛竹,前后就地取材用芦苇做墙挡风,在地上铺上稻草就是一个大统铺。在草棚子旁边地上,挖一个土灶架上锅子,就是我们一日三餐的“厨房”了。好在那时候很少下雨,我们的芦苇房子是经不起淋雨的,外面刮大风,里面刮小风,晚上躺在床上,透过芦苇缝就能看见天上的月亮和星星。

我们一个班十来个人独立在外,而且是在荒无人烟的海边芦苇荡宿营和劳动,对于只有20岁左右的我们来讲,确是一个不小的锻炼和考验。因为是在野外生活,一日三餐得靠我们自己动手。我们从一连食堂采办了一些大米、白菜和猪肉等,每天轮流安排一人在驻地烧饭。因远离连队,吃水只能从芦苇荡取,水有点咸,又有点涩,幸亏我们年轻,抵抗力强,竟没人拉肚子。现在想想,那时我们的野外生存能力还是蛮强的。

初冬的芦苇荡,晨雾缭绕,水面上已结了薄冰。脚踏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只觉一阵阵钻心的痛,时间一长,双脚麻木。但我们全然不顾,想想红军长征精神,想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豪言壮语,班里没有一人退缩。大家互相鼓励,有的还边割芦苇边唱起了样板戏选段,这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我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能苦中作乐,保持奋发向上的斗志。有了这样的经历,使我在今后几十年的工作中再也不感到有丝毫的畏惧和忧患。

这片芦苇荡一直延伸到海边,足有上万亩地,蔚为壮观。清晨起来,芦苇荡里不时有三三两两的野鸭在嬉戏觅食。一到晚上,经常看到一群群的大雁在空中盘旋,好像是在寻找晚上栖息的地方,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在浩瀚广袤且寂静的芦苇荡里传来阵阵回声。用现在的话来说,那简直就是个生态环境一流的世外桃园。我常想,如果能保留至今,这片芦苇荡定是上好的旅游景点。只可惜,2009年下乡40周年我们去五图河农场时,那片芦苇荡已荡然无存了。

大约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劳动,我们班终于完成了连队交给的割芦苇任务,为连队建设出了一份力。看到连队新建宿舍用上了我们班的劳动成果,大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3 阅读:226

叶工讲故事

简介:听我讲讲知青的故事,听听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