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4月份零售额按年下跌14.7%之原因

坚料瑶 2024-06-06 06:49:21

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近日,港府统计处公布,4月份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约296亿港元,按年下跌14.7%,跌幅扩大逾1倍,是2020年7月份以来最差。本港首4个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则下跌4.7%。

港府发言人指,4月份零售总销货价值按年跌幅扩大的原因如下:

1.本年度的复活节假期,居民出境外游人数较去年大幅增加。市民离港期间会影响本地消费,亦可能会减少外游前后日子的本地消费。

2.去年,本港疫后复常不久,加上港府派发消费券等因素,让去年本地消费市场畅旺。此外,于通关初期,入境旅客的逗留时间较长,人均消费亦较高。因此,撇除新春及圣诞节的月份,2023年4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是自2019年6月以来最高。

3.今年4月份天气不稳定,雨量较平常多,相信会对市民消费有影响。

其实,港府以上的说法只解释了4月份跌幅扩大的原因,但当然没有详细分析本年1月至4月份整体消费走下坡的具体情况,更没有探讨这下跌大趋势已形成的实情。即使只针对4月份跌幅扩大的情况,港府的说法亦值得商榷:

港府谈及去年通关初期,访港旅客消费因疫后首个通关年而大增,本地居民才开始恢复外游,再加上去年有消费券的支持,造成去年基数较大。

可是,去年大家都认为通关初期的航班、酒店及各种旅游配套皆未全面复苏。当时有不少本港政商界人士批评,西方各国早已放弃防疫,但香港迟迟未通关,影响了本港复苏的步伐。有旅游业果人士指出,当时来港航班尚未全面恢复,进展比其他国家及地区缓慢,导致访港机票价钱偏贵,影响了旅客来港的意欲。

简单来说,2023年通关初期至4月份,本地消费市场已复苏,4月份总销售额还是自2019年6月份以来,除圣诞节及新春假期最高,但当时本港政商界对复苏的情况还未满意,认为表现未如理想。

去年,由于本港消费市场不振,业界非常不满,港府才推出消费券刺激本地经济。综合来说,本年度的跌幅不能以去年基数较高作为主要解释理由。明明大家对去年的本地消费仍感到不满意。去年以来,本港政商界还认为通关后将要用上约一年时间,才会全面复苏。

如今通关超过一年后,本港消费市场不仅还没有全面复苏,今年起还不升反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首先要承认的是,当年本港政商界不断逼迫内地「通关」及胁迫港府要尽快放弃防疫的做法,除了让本港白白牺牲了超过1万名市民的性命之外,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经济复苏的效果。

讽刺的是,本港政经界要求通关,反而迫使本地各行各业需要直接面对来自内地的竞争,并进一步造成致命的打击。通关后,大家「幻想」破灭,不能再以「未通关」作为业绩表现不振的借口,各行各业最终都要面对现实。

内地访港旅客的消费模式其实早已有变,3年的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此外,如今内地消费市场正减价促销,再加上人民币贬值,本港零售市场根本毫无竞争力。还有,强美元的情况下,港汇偏高,本地物价又不能一下子降下来,即使对非内地旅客来说,本港亦严重缺乏吸引力。

港府希望靠「盛事经济」带旺内消,或每月放烟火,或大搞「地摊经济」,当然不可能扭转这大趋势。只是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已。

在本港成本依然高企的情况下,我们亦不宜大搞什么旅游基建。其一、香港大搞基建的效率太低,暂时亦不会比人做得好。其二、远水不能救近火,在港府财赤连年的情况下,我们对巨额投资亦要先想清想楚。

文:寒柏





0 阅读:0

坚料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