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石秀初见嫂嫂,各有趣味与深意

宋代醒着先生 2024-10-01 19:36:50

水浒传不愧为大名著。它能把相同的场景写出别样的趣味,比如,武松和石秀初次拜见嫂嫂的场景,就各有其趣、别有深意。(这种有意把相同场景翻出不同花样的写作技法,金圣叹专门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正犯法。)

武松在县衙门前偶遇武大,然后挑着炊饼担子跟他回家。二人刚到隔壁王婆的茶坊前,武大郎老远就大声喊:“大嫂开门。”潘金莲掀起芦帘,在屋内回答:“大哥,怎地半早便归?”武大一边说“你的叔叔在这里,快来见”;一面接过担子先进屋,再出门让武松进屋见嫂子。武大郎介绍道,武松就是打虎英雄,潘金莲立即先行了一个万福礼。武松请潘金莲坐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潘金莲上前扶住武松说:“叔叔,折杀奴家。”武松这才抬眼细看潘金莲,见到的是一个摄人心魂的美女。

石秀在街头看见杨雄被人群殴,出面解围,二人结为兄弟,然后便随杨雄回家。杨雄进得家门,喊潘巧云出来见叔叔。潘巧云在布帘里回应“大哥,你哪有叔叔?”然后才出来。石秀一见潘巧云便拜,潘巧云说:“奴家年轻,怎敢受礼?”杨雄说:“你是嫂嫂,可受半礼。”石秀这才正式“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四拜”。潘巧云则还了两礼。石秀这时细看潘巧云,眼睛却似透镜,竟把潘巧云衣服里面的肉体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连下身私密处的形状和颜色都脑补出来。

武大的欢喜,金莲的亲切;杨雄的义气,巧云的矜持,都在这初次见面时跃然纸上。

武大郎与武松是分别一年有余的亲兄弟,久别重逢,自然欢欣雀跃,所以老远就喊老婆来见叔叔,这就叫喜出望外。尤其有趣的是,武大郎对潘金莲说“你的叔叔在这里”,“你的叔叔”这个称呼,透露出武大郎迅速拉近弟弟与妻子距离的急切心理。当然,它也显示出大郎日常与金莲关系和谐,才能如此自然地把自己的亲人认定为对方的亲人。

接下来,是潘金莲先向武松行礼,武松正式拜见时,潘金莲又出手扶住武松,都显得她没有把武松看作外人。我始终认为,在刚一见面时,潘金莲对武松的这种亲近热情,绝不是想入非非,而是一对孤寂夫妻再次世上唯一亲人的兴奋。

而杨雄带石秀回家,及石秀与潘巧云的初次见面,则都是公事公办,斤斤计较。石秀一见巧云就先拜,显得此人很机灵会来事。潘巧云虚意不受,杨雄提示她作为嫂子可受半礼,她才受了石秀的四拜,然后再回他两拜,等于是接了一半的礼节。这种严格按照规矩办事的严谨,显示出潘巧云对石秀不冷不热,隐隐有一些排斥。同时,杨雄与潘巧云那种正经八百的官方式对话,也显示出二人之间尊重有余、亲近不足。

武松与石秀初次拜见嫂嫂时受到的不同待遇,与他们二人的身份有巨大关系。

武松是体制内人,打虎英雄,更是武大郎的亲兄弟,一般来说,受到热烈、亲密的欢迎理所当然。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对夫妻关系不和,双方都不会善待对方的亲人的。只有关系极和谐的夫妻,见到对方的亲人才会发自内心的喜悦。

石秀则是江湖流浪汉,社会和经济地位远低于体制内的杨雄,又不是杨雄真兄弟,潘巧云对他爱理不理,也可以理解。

但不管是不是亲兄弟,武松和石秀对嫂嫂的拜见之隆重,都是一样的。而潘金莲和潘巧云的应对却完全相反:潘金莲是直接去扶武松,这种刚见面就有身体接触的举动,显示出她完全没拿武松当外人;而潘巧云受了四拜后,却还了两拜,则展示了谁也不占谁便宜的公事公办的心态。

而通过武大家挂芦帘,杨雄家挂布帘这样极其微妙的细节,来透露武、杨两家的经济差距,更是绝妙无比。最有趣的还是武松和石秀各自眼中看到的嫂嫂形象,能够表达的内涵就更为丰富了。

0 阅读:0

宋代醒着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