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众所周知,因为年轻时候的过度操劳,到了晚年的时候,林彪元帅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
1966年的一天,林彪的警卫员刘甫江来给林彪整理房间,按照惯例,他首先要检查室内的温度,保证室内的温度一直是恒温二十四度。
温度是正常的,在检查完最为重要的一项后,刘甫江便开始收拾林彪的衣物。
可就在这个时候,刘甫江发现了一个让他惊讶无比的物件——林彪的毛毯。
林彪
这是一张极为普通的毛毯,无论是材质还是做工,都和普通毛毯相差无几,但是,这条毛毯也不普通,因为这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补丁,仔细数了一下,刘甫江发现这张毛毯上面竟然有48个补丁!
刘甫江心想,这条毛毯都这么破旧了,还是扔了换条新的吧。
可就在这个时候,林彪走了过来,他收起毛毯说道:“这毛毯不能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林彪会将一条布满补丁的毛毯看得如此重要?
一、跟随林彪根据刘甫江后来的回忆,他是在1966年10月被调往解放军总参管理部的。
刘甫江担任的是警卫员的职务,虽然从军不久,但是刘甫江的经验却是十分丰富,经常得到上级领导的赞赏,再加上其细心的品质,因此才将其调到了总部。
邵阳老照片
刘甫江出生于1943年,老家在湖南邵阳。
对于刘甫江而言,童年时期最为重要的便是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刘甫江从小便渴望长大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每天都在以极高的要求规范自己,严格的管制使刘甫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他也终于在20岁那年加入了解放军。
服役期间,刘甫江踏实能干,在部队里获得了许多嘉奖。
刘甫江曾评价这段日子,虽然这段时间看似平平无奇,但是他很满足。
1966年11月16日,在领导的指示下,刘甫江住进了总参处的宿舍,那天他正好没什么事情,于是便坐在宿舍里从窗户观察外面。
正在刘甫江发呆的时候,走进来了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
解放军战士
中年男人先做了自我介绍,他叫阳地,是总参处的首长秘书。听到这里,刘甫江心里一阵忐忑,要知道这个职务并不低,刘甫江平日里几乎没有跟这种级别的领导打过交道,人家突然找上自己,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酝酿了片刻,阳地似乎看穿了刘甫江的心思,只见他微微一笑,对刘甫江说到:“不用紧张,我呀,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
“好消息?”刘甫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要知道他来这里一个月左右了,可是基本上没被安排过什么重要的任务和工作,这种情况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不瞒你说,你被首长看上了,首长很认可你的工作能力,他想见你一面。”
刘甫江是个直肠子,心里藏不住话:“首长?哪位首长?”
阳地并没有直接回答刘甫江,而是点了点头,示意刘甫江跟自己出门。
解放军战士
一路上,两人一前一后,气氛十分尴尬。
终于,刘甫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张口问道:“到底是哪位首长要见我?是不是要交给我什么任务?”
阳地本来不打算提前告诉刘甫江的,但是架不住刘甫江一个劲儿地提问,于是便把事情告诉了刘甫江:“林彪,是林彪元帅想要见你。”
听到这两个字,刘甫江像是被雷击中一样,一下子就呆在了原地。
“林彪元帅……”刘甫江不可思议地说着。
作为一个普通士兵,刘甫江见过最大的领导恐怕也只是团长级别的,就连师长,也只是平日里略有耳闻,刘甫江一直以为,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那些大人物的事情,自己还是不要操心的好。
解放军战士
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刘甫江和所有战士一样,都渴望见到自己心中的“偶像”,而刘甫江的偶像,就是毛主席和开国将帅们,刘甫江只在报纸中看到过他们的样貌。
看到刘甫江这个样子,阳地笑了笑,说到:“待会啊,可别紧张,首长很和蔼的。”
刘甫江不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二、奇怪的毛毯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林彪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对此,毛主席最有发言权。
毛主席很早的时候就认识林彪了,那时候林彪还是个年轻战士,但是已经展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战术素养和智慧,毛主席认为,此人日后必成大器。
但可惜的是,因为战斗受伤,抗日战争期间林彪被送去了苏联养伤,缺席了多场战争。
伤愈归来之后,毛主席亲自点兵林彪,担任解放战争的关键指挥官。
毛主席安排林彪前往东北,东北是当时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有着极其重要的发展价值,如果拿下了东北,那就意味着有了坚实的后续保障,对整个解放战争意义极大,由此可见毛主席是多么信任林彪。
虽然久疏战场,但是林彪却一直都在研究军事方面的理论和战术,即使对手的纸面实力比我们强上不少,但是林彪丝毫不慌,他利用自己研究制定的战术拉扯迂回,一步步地将国民党军队蚕食瓦解,为最后的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彪是个事无巨细的人,有关战场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要亲自研究,辽沈战役的时候,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我们的胜利,林彪几天几夜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刘亚楼
刘亚楼曾经回忆到:“他就坐在地图前,一言不发,一坐就是一天,饿了吃两颗炒黄豆,累了就稍微走动走动,就是在那个简单的指挥部,林彪运筹帷幄,指挥出了著名的辽沈战役。”
就连刘亚楼都对林彪有着如此高的评价,更不用说下面的基层士兵了。
但是,刘甫江心里还是有些不解:自己也没有见过林彪,林彪怎么会看上自己呢?
据刘甫江回忆道:“林彪比我想象中的亲和许多,我本以为他会很严肃,没想到他会主动跟我握手,还询问起了我的情况,让我感觉无比地亲切。”
就这样,刘甫江成为了林彪身边的警卫员。
林彪身边不止一个警卫员,但每个警卫员负责的工作不一样,刘甫江主要负责的是卫生方面。
因为在战场上受过伤,到了晚年的时候,林彪的身体出现了许多问题,林彪怕热、怕冷、怕光,长年生活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中,且不能吃大油的食物,只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除了饮食,林彪在生活上的要求也十分简单,他不喜欢享受,勤俭质朴,屋里摆放的家具,大都是一些破破烂烂的陈年老物。
一天,刘甫江按例来到林彪房间内检查卫生,就在刘甫江检查完一切准备离开的时候,发现正在工作的女管理员正在纺织一条旧毛毯。
刘甫江见状,赶忙上前查看。
刘甫江知道,就算是工作人员,也是不能随意动林彪的东西的,这个女管理员可能是刚来的,还不太懂这里的规矩。
“我看这条毛毯有些旧了,就想着帮忙缝补一下。”
听罢,刘甫江便端详了起来,和管理员说的一样,这条毛毯已经十分破旧,上面竟然有四十八个补丁!
“这么旧了,要不把它换了吧。”
就在刘甫江准备行动起来的时候,林彪走了过来,说到:“这毛毯不能丢。”
看到两人错愕的表情,林彪坐了下来,给两人讲了这条毛毯的来历。
“这条毛毯啊,是我打平型关的时候,从鬼子那里缴获来的。”
三、平型关大捷战利品“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入侵我国领土,到了“七七”事变,侵略者的铁蹄更是踏进了我们的内陆地区,至此,中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存亡危机。
当时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是外边的鬼子打了进来,另一方面是国内两党仍是争执冲突不断。
但是,虽然政见不同,但是两党都知道,如果不把日本人赶走,那么两边再怎么打都没有意义。
于是,经过商讨,两党决定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本以为两党合作之后足以抗击外敌,但是无奈正面战场上的国军问题太多,始终难以抵抗日本军队的进攻,久而久之,国内开始流行起来了“亡国论”。
为了打击这种不良风气,我党决定拿下一场胜利,来振奋军队和百姓的士气,于是,平型关战役来了。
平型关位于山西,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只要拿下了平型关,那么就有可能对敌人的心脏部位造成重创,但是同样,如果我们没能从敌人那里争来平型关,我们的情况也会变得相当危险。
危险与机遇并存,经过考虑,党中央决定派一支作战经验丰富的队伍去完成这次任务。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八路军115师临危受命,前往平型关抗击日寇。
双方都知道,这场战役不好打。
日本那边,派出了板垣征四郎出战,而我方则是由林彪坐镇,两人都是各自最拿得出手的良将,看来一场恶战是在所难免的了。
为了赶在敌人之前了解当地的情况,接到任务之后,林彪便带着队伍连夜赶往战斗地点,好在当时敌人还没赶到,趁着这个时间空档,林彪亲自带人在附近进行了勘察,对当地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都说粟裕将军是最喜欢看地图的将军,其实林彪也不遑多让,在勘察了地形之后,林彪又结合地图做了分析,确认了最终的伏击地点。
1937年9月24日,按照要求,林彪带领着队伍先后来到了伏击地点,等待着敌人走进我们的包围圈。
虽然日军那边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是接连的胜利已经冲昏了他们的头脑,板垣征四郎固执地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他们要做的,就是带着自己人往中国更深处走去,走到哪里,便可以在哪里取得胜利。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曾有这么一段著名的话:“打败人类的不是无知和愚蠢,而是傲慢。”
笔者看来,板垣征四郎的这种心态恰恰符合这段话。
板垣征四郎率领着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靠近了平型关,因为轻敌,板垣征四郎没有做任何侦察工作,他大张旗鼓地带着自己的辎重部队走入了我们的包围圈。
待到敌人掉入我们的陷阱,林彪马上发出“收缩口袋”的指挥,随着冲锋号角的吹响,八路军战士们如倾泻而出的洪水一般涌向了敌人的队伍。
板垣征四郎根本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但作为一个军人的基本素养他还是有的,在经历了短暂的混乱之后,他迅速进入状态,开始指挥日本军队进行反击。
板垣征四郎
但无奈我方的进攻已经成型,敌方的防御姿态已经被瓦解,任凭板垣征四郎再怎么操作,也始终难以回天。
经历了几个小时的血战,林彪带领的115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此役被称为平型关大捷,极大地振奋了我国军人和百姓的士气,也促进了全国抗战的局面形成。
战后,林彪从日军那里缴获了一张毛毯,为了纪念这场胜利,林彪更是将其带在身边带了二十多年。
林彪表示,对他而言,这张毛毯意味着胜利,意味着和战友们同甘共苦,每次看到这张毛毯,他总是会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因此,即便这张毛毯已经破烂不堪,但他仍不愿将其换掉。
听到这里,刘甫江顿时流露出了敬畏之情。
结语:和刘甫江一样,虽然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未经历过那段岁月,但从流传下来的故事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的革命者的那种情怀与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指引着我们国家一直走在奋进的道路上!
参考资料:
1. 1937年苏静拍摄《林彪指挥平型关战斗》 - 中国知网 (cafuc.edu.cn)
2. 这里记载着84年前那场经典伏击战 (sxr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