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拍市场发声巨变,引发了强烈关注。8月6日,深圳第二轮集中供地紧急叫停,随后,多地陆续出现土拍延期或中止。
截止目前,青岛第二轮集中土拍“因故中止”;惠州8月11日一宗地块突然中止出让,北京、天津、广州、重庆、沈阳、长沙、杭州等都已公告第二轮集中供地延迟。消息出来后,各种猜测不断涌现。8月13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补充公告显示,二次集中土拍延期,将采取“限地价、摇号”方式出让,宗地最高溢价率不得超过15%。业内普遍认为,在保持起始楼面价价、商品住宅销售指导价不变的情况下,福州土拍规则这一变化,让房企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拿地将更为积极,而“马甲”的失效,也意味着:
福州房企拿地,步入拼运气时代。
8月13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2021年第三次公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公告》的补充公告。
根据补充公告,该轮集中供地的最高限价进行了调整。按照原计划,本轮集中供地中,有14宗地块规定了最高限价;调整之后,全部26宗地块最高溢价率均不得超过15%。
而为了矫正土拍规则,福州严禁“马甲抢地”。
根据公告,同一申请人不得与其所属集团参加同一宗住宅地块的竞买,也不得与申请人或其所属集团的控股企业参加同一宗住宅地块的竞买。
此外,福州对购地资金来源严格审查,公告要求竞买企业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相关融资便利,购地资金不得直接或间接使用金融机构各类融资资金等。
而面对福州房地产市场顽疾,公告特别指出,严禁商品房违规销售行为,不得价外加价、捆绑装修销售等。
福州这次规则的调整,其实有所预兆。
8月11日,国家自然资源部一份闭门会议资料流出!自然资源部对部分集中供地试点城市的供地部门作出新的部署,明确要求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需体现四个方面:
第一、参加宅地竞拍企业需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
第二、建立有效的购地审查制度,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购地资金的来源审查。
1、房地产企业参与土地竞拍和开发建设过程中,其股东不得违规对其提供借款、转贷、担保或其他融资便利。
2、参与土地竞买的主体必须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将现行工具箱中的“建立购地资金来源审查制度”由可选项改为统一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三、单宗地溢价率不得超过15%,绝不允许通过提高起拍价格调整溢价率,否则将严肃公开处理,严控城市楼面地价新高。第四、在达到地价或溢价率上限时候,不得以竞配建等方式增加实际地价,可通过一次性合理报价、摇号、竞更高更优品质建设方案等方式确定竞得人。
在8月初,和一个前融的朋友聊天,他表示:以福州为例,目前房企拿地极为谨慎,在没有利润情况下,宁可不做。他举了个例子,福州首次集中土拍,融侨主动放弃南二环摇号就是一个典型说明:
帐算不过来!
毕竟,根据第一轮集中供地的经验来看,除了拿地难度变大,地价上涨之外,房企还需要面对运营上的压力,此外,融资环境也大不如前。
也正因为如此,次轮开拍,相关部门及时调整政策和拿地条件,给开发商以信心。
根据福州此次补充公告,在保持起始楼面价、商品住宅销售指导价不变的情况下,对供地的最高限价进行了调整,全部26宗地块最高溢价率均不超过15%。
相比较福州首次集中土拍,平均21%溢价率,这意味着,开发商将以更低的成交价拿地,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此次土拍规则的调整,对房企最大的影响,毋庸置疑,是限定了最高溢价率:上限15%,同时不得通过提升起拍价的方式控制溢价率。我们知道,第一次集中供地以来,多数核心城市土地成交溢价率高企,造成当地市场过热的现象。如何控制溢价率,真正实现稳地价,这还得土地推出价格来判定。因此,这也是多个城市延期供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福州此次土拍,给予了较低的起始楼面价,以及较高的商品住宅销售指导价,通过控制溢价率上限某种程度上也为土地划定了足够的利润空间,而取消“马甲”,也意味着:福州房企拿地,步入拼运气时代。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中介说“面粉涨价,面包也跟着涨”的故事。现在土地溢价率低了,源头上也就降低了土地的热度,也没有了炒作的噱头,最后整体的地价和房价都可以稳住,楼市也就少了一个房价要涨的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地价降了不代表房价也会跟着降,调整的本质是让房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做好品质。
可以看到,无论是“房企三条红线”,“40%销售额拿地限制”,还是现在要“降低土地溢价率”,这一切的举措不是为了单纯的对楼市进行打压,而是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于福州而言,稳定地价、房价,细水长流,才能在都市圈建设中有更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