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摆脱内卷的人,都拥有黑马思维
枫儿的
2024-11-04 12:53:16
我曾经以为,别人做什么事成功了,我只要去模仿就可以了。
但是在《成为黑马》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一味模仿别人,只会内卷到西伯利亚。学会黑马思维,才能让我们逃离内卷风暴。
什么是黑马思维?先讲个故事:有个女生,在快餐店打工,20多岁,高中文化,是个单身母亲。按照世俗的眼光,她应该要好好打工,不要冒风险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
但是她跟自己说:我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虽然严重缺乏数学基础,但是她仍然在自学11年后,成为第一个发现新行星的业余天文爱好者。
看出来了吗?黑马思维就是勇敢做自己,不断折腾,直到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但是,这种折腾是完全不考虑后果的吗?当然不是。事实上,黑马人物,他们会特别关注“合不合适”。
决定做一件事,他们不问这是不是风口,也不问能挣多少钱,而是问自己的心:这个工作分析下来,我有多喜欢?他们更在意是否真的享受做这件事本身。
他们深知:只有自己快乐了,才有能力给予别人快乐。
但是,他们是喜欢一件事的全部吗?当然不是。黑马人物特别擅长洞察自己的微观动机。
什么是微观动机?同样是喜欢阅读,有人爱看小说的有趣情节,我却喜欢理性的思辨。同样是做自媒体,有人喜欢展示自己的手艺,有人却喜欢用观点影响别人……
这就是微观动机的差异。一件事,我们可以把它拆分为好几个阶段,每个人有感觉的阶段是不同的。而这些阶段就决定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是什么。
同样是教书,我更擅长的是拆解和表达,而不是处理学生的琐事,所以教书始终让我有点压抑。而做自媒体分享读书反思,却让我心旷神怡。所以,找到自己的感觉点特别重要。
但是,找到真正喜欢的事,就能马上确定一条适当自己的路径吗?当然不是。
就好像一只蜗牛,想爬到一个陡峭的山顶。它采取的战术是梯度上升。
简单来说,就是别急着出发,先确定附近的哪个斜坡最陡,爬一段路,再停下来,从新的位置重新判断更好的方向,再接着爬。
如此反复,最终一步步走向巅峰。也就是说,没有哪条路是通用的,从一个个局部最优中寻找全局最优,才能持续充满动力。
黑马人物关心的,永远是在每一步,把当下的事做好,边做边调整。
这个世界有一个常识——越稀缺的东西越贵。哲学家说,不要做最好的,做唯一的。黑马人物,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却是最独一无二的。
他们没有把自己活成工具,而是自己定义自己,自己创造自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