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去客体化”戒掉长期内耗。这是我读《唯识》得到的启发。 书里...
枫儿的
2025-04-08 16:18:11
学会用“去客体化”戒掉长期内耗。这是我读《唯识》得到的启发。
书里说:你眼前看到一朵花。其实,对你,花是因为你看,才有的。你如果没有去看,花,在你的印象里就不存在。
也就这样,对你,真正关键的不是你看到的花,而是“你看”。
再比如,你在听音乐。
对你,关键是“你在听”。不然,每个声音一出现,也就消失了。音乐,不会落到你的印象里。
或者,你对谁生气。
生气的对象、生气,是因为你而有的。是你把对象和感受带到印象里来,留着生气,留着感受,留着产生一点刺激。
就连现在,你在读这篇笔记,也只是在读自己。既然只有自己,那就没有一个喜爱或者讨厌的客体存在了。
对每个经验,你都可以这么试试看。也就这样,你把过去摆在客体上的注意力一点点散掉,一点点放手。
我以前会说,我特别喜欢做自媒体。但是现在想想,我喜欢的还是自己。因为我喜欢不受拘束又合理的创造,自媒体的氛围刚好满足了这种期待。
我要是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也不会选择在学校里呆着,除非教育改革。要不然,我会自己开个辅导班,设计特色课程,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这一切,都是在找自己。
所以,当你过度执着于外物,就会很容易心神不宁。因为你把客体当成了自己的本体,沦为了它们的奴隶。
这样的例子太多啦。比如做自媒体过于在乎数据。如果只是纯粹为了流量,搞点擦边可能来得更快。但你我为何不这么做呢?不还是想找到真正的自己吗?
“去客体化”,就是不要被客体反制,也就意味着把头脑真正当成了工具,而不是听从它的所有声音,任由它摆布。
你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是你在变得越来越好的过程中,顺便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拼命抓住某个东西,就可以成为怎样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能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都是变幻无穷的。如果欲望是无止尽的,那追逐也是没有尽头的。
唯有可以一直“反思自我”的那个意识,才是永恒的。共勉!读书成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