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心法浅谈 人体是一个整体,久病的人会牵连多个脏腑,会虚实夹杂,会寒热错杂,会有诸多症状,这常会让人辨证中迷失方向。 辨证的方向是无论何病、何症、何证,都要先辨整体再辨局部,这是定法。因为人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局部的问题还是整体的问题我们都要从人的整体出发,中医的根本不是治病不是治症而是治人,收集症状是为了辨证,辨证是为了辨人。所有的一切调整都是围绕人这个主体来完成的,解决了人也就解决了证也就解决了症。如果一直追着症状跑就会迷失,就会着相。 人之辨证先辨阴阳。这里说的阴阳是指人整体的升发能力的强与弱,阳就是升发过了,阴就是升发不足。 如果一个人的阳不足,那他有火也多是升发不遂的郁火,有湿热也多是因为阳不足导致生湿后湿积遇郁火而化的湿热,有燥也是多是阳不足不能气化津液而生燥或阳不能通而生瘀积后津液不能流通而化的燥,有风也多是阳不足不运致气血津液不足而生风或阳不通致瘀积而生风痰干血而成风,有寒也多是因阳不足不运气血不生而生寒或阳不达表而恶寒。 如果一个人阳升发过度了,那他有火也多是实火,有湿热也多为热蒸于湿而生的湿热此为热重于湿。有燥也多是热盛伤津而化燥 ,有风也多是津伤痰凝血干而生风,有寒也多是热伤津液致津不载气而隔阳。 可以说,一个人阳不足,只要扶阳,所有的症状都会见效。而一个人阳过了,只要清泻,所有的症状也都会好转。这就是离开了相的纠缠而找到了本质,这就是大方向。人是一个生命体,它的存在正是阳不断运动的结果,所以阳的强弱格外的重要。所以为什么扶阳可以单独成一个门派,大家这回明白了吧。 人之辨证二辨精气。精气本是一物的互相转化。精属于阴质,被阳气化后就变成了气。精气的充足与否会直接影响着阳的功能能否正常运转。精是阳的油,是火的柴。如果精气不足而阳盛则为虚亢阴虚,当以收法补法。而如果精气尚可而阳弱则为阳虚,当以升法。 故人之辨证,必先辨阴阳精气。因精升化气,气升化神,神收化气 ,气收化精。阴阳精气之辨,望其面以知其神,诊其脉以知其气,观其形以知其精。精气神既知,阴阳便明。辨证大体已成。 人之辨证三辨五行升降六气之偏。阳化阴精为气,气之升降运动而成五行,五行运动而生六气。六气不偏不见六气,六气一偏病即显现。故阴阳精气之变化必导致五行升降运动之变化。五行升降运动之变化必引起六气之偏颇。而反过来六气之偏颇亦能引动五行升降运动不圆。五行升降不圆便已影响到阴阳精气之失调。知五行即知病位,晓六气即知痰核干血等病理产物。 故收集四诊收集症状以辨证,以证辨五行六气,治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偏,正是纠正五行升降之协调。纠五行升降之协调,也正是治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偏。五行归圆六气不偏则阴阳调和气能生精能藏。 辨证心法大体如是。
中医辨证心法浅谈 人体是一个整体,久病的人会牵连多个脏腑,会虚实夹杂,会寒热错
岭南脾胃
2025-03-30 22:41:54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