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的反叛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社会走向。 郭松龄,1883年出生在辽宁深井子镇渔樵村的一个穷人家,祖上从山西汾阳迁过来的。他小时候挺聪明,可家里没钱供他好好读书。1905年,他考进奉天陆军小学堂,算是踩上了军旅这条路。靠着自己的本事,他又被送到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深造,1907年毕业后,先在北洋军里混了段时间,后来回到东北,投靠了张作霖。 在奉系军里,郭松龄真不是吃干饭的。他当过东北讲武堂的教官,带出一堆能打的军官,连张作霖的大儿子张学良都是他的学生。张学良管他叫“第一门徒”,俩人关系好得跟哥们儿似的。郭松龄还管着奉系最精锐的部队,打仗那叫一个猛。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他带着队伍横扫直系军阀,立了大功,奉系能赢,他功不可没,地位也水涨船高。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1924年直奉战争打完,张作霖开始论功行赏,大手一挥,分地盘、分权。可郭松龄一看自己的份儿,觉得不对劲:我这么拼,咋就这点回报?他觉得自己战功那么大,怎么也得再往上提一提,可张作霖压根没这意思。郭松龄心里憋着火,加上他早年受过同盟会的影响,想在东北搞点革新,可张作霖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俩人越聊越不对付。 到了1925年11月,郭松龄憋不住了,决定干票大的。他偷偷跟西北军的冯玉祥搭上线,商量一块儿收拾张作霖。11月22日,他在滦州拉起队伍,带着几万精兵就往奉天杀过去了。他的部队纪律好、装备强,很快就拿下山海关。11月30日,他还把队伍改名叫“东北国民军”,发了个全国通电,喊着让张作霖滚蛋,张学良上位。 张作霖这边完全没料到,慌忙调兵迎战,可压根挡不住,接连吃败仗。郭松龄的队伍都快打到奉天边上了,张作霖急了眼,没招了,只能找日本关东军帮忙。12月中旬,日本兵从旅顺杀过来,跟奉系一块儿在巨流河跟郭松龄干上了。郭松龄的部队扛不住日军的火力,撑了没多久就崩了。12月24日,他兵败被抓,连着他老婆韩淑秀一块儿被枪毙了,42岁就这么没了。 郭松龄这事儿虽然没成,可后遗症不小。先说最直接的,他反叛逼得张作霖没办法,只能跟日本关东军签了个密约,拿东北的利益换日本人出手。这下奉系的底气弱了不少,日本也尝到了甜头,侵略的胃口更大了。可张作霖也不是省油的灯,事后不想兑现承诺,把日本人气得够呛。1928年6月4日,日本在皇姑屯把张作霖给炸了,这事儿直接开了日本侵华的头。 张作霖一死,张学良接了班。面对日本的压力,他1928年12月29日搞了个“东北易帜”,把东北归到国民政府名下,表面上全国统一了。可这没挡住日本的野心。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眨眼就丢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打响,中国彻底陷入抗战。郭松龄反叛没直接引发这些,但它让张作霖跟日本绑上了关系,等于给日本插了个口子,间接把中国社会往深渊里推了一把。 再说奉系内部,郭松龄一倒,张学良上位后也不好过。他跟郭松龄关系那么好,老师死了,他心里肯定不好受。更别提东北易帜后,他还得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日子过得提心吊胆。郭松龄的反叛,表面上是输了,可它带来的连锁反应,硬是把奉系、东北,甚至整个中国的路给改了。 还有一点,郭松龄反叛时候喊的那些口号,像“国民军”啊、“革新”啊,听着挺响亮,其实也影响了点风气。当时军阀混战,大家都只顾自己,可郭松龄多少带了点理想主义色彩,虽然没成,但也让后人想想,军阀这套路是不是真走不通。这事儿过去没多久,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就来了,社会风向变了,多少跟这有点关联。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