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部滔滔赣江,滚滚东流,流入泰和县的紫瑶山下青山巍巍、绿水泱泱,孕育了豪迈侠义、血性刚烈的一方百姓,这里有一个郭姓聚族而居的村子,据郭姓族谱记载:泰和里名有层溪未尝有冠也。北宋景佑元年,村人郭佺、郭子美父子进京赶考同登进士。皇诰父子同科,名冠朝廷,因取以更其所居层溪里名曰冠朝里。自是四方开称冠朝里者。所以这个村子后来取名冠朝大岗,从此,郭姓在村里繁衍生息,枝繁叶茂,慢慢形成了耕读自守、诗书传家的家训,冠朝大岗郭姓可谓是人才辈出,一代代走出不少的名人。
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明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郭子章,郭子章(1542~1618),字相奎,号青螺,自号蠙衣生,他8岁就学,日诵千余言,稍长,博览诸子百家,并对《左传》、《尚书》、《毛诗》、《礼记》等经典著作有特殊兴趣。他还善于天文、历算,又会写文章,引起时人的重视,郭子章隆庆五年(1571)考中进士,历任福建建宁府推官、南京工部主事、广东潮州知府、四川提学佥事、两浙参政、山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福建左布政,最高为兵部尚书。
郭子章为官期间剿平播州杨应龙叛乱,彻底消灭了盘踞播州八百余年的杨氏土司,又多次平定贵州苗、瑶起义,任职期间严格遵循为官之道,克己奉公,勤谨自勉。郭子章为官期间谨遵父亲“清、俭、勤、慎”的教诲,政绩卓著,负有盛名。一生清正廉洁,公平办事,深得民心,77岁去世赠太子少保,谥号文定。
层溪翰墨香,美誉冠朝廷。郭子章的后代在村里发扬先贤忠厚传家的优良传统,勤奋耕读,代有才人。在冠朝郭子章的后代中,最为出色的有两人,一人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郭渠川,另一位是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1旅参谋长的郭辉勉。
先说郭渠川,又名渠川,1900年出生于江西泰和县冠朝镇大岗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他家有四亩地,粮产基本能自给,可以算是富农,因此父亲便把他送入学校读书,读了几年私塾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泰和县立高等小学校,毕业后继续读书深造,进入南昌省立第一中学,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没有修完中学便肄业回到老家,先是在本村的一所小校教书,两年后觉得教书没有出息,便改为从商,在商务印书馆任司理账目及帮办函牍之职。
有点文化的郭渠川从商几年后又开始不安份了,1924年初,他听闻黄埔军校在各地开始招生,在招生简章上他看到,应试考生年龄18岁以上,25岁以下,旧制中学毕业或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身体方面,要求身高1.6米以上,营养状态良好,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考试内容是语文、数学、地理、历史,黄埔考入军校后最初的课程比较简单,主要以“军官速成班”的形式呈现,不分科目,学制也仅为半年。他认为这个非常适合自己,于是毅然报考,试试能否考入这所学校。
谁知本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考试的郭渠川,从全国3000多名考生只正式录取300来名,录取率仅为百分之十的情况下,经过层层严格筛选,竟然榜上有名,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2队学习,一开始可谓是欣喜若狂。更让郭渠川喜悦无比的是,他开始来到军校时穿上一身戎装,刚刚亮相来到操场上参加训练时,不约而同引来数有同学的侧目和窃窃私语,起初他不知原因,慢慢一打听,他的相貌酷似一个人,那便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老蒋。
大家都说,在家种田或者教书做生意时,根本没有出色的表现,谁知一穿上这身军装,勃然英姿,如琼枝一树,栽于黑山白水间,展现出一种英俊的形象高耸的领子分外挺拔,英武凛然,光洁白皙的脸庞,雕刻般五官分明,坚毅的眼神透露出自信,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黑亮垂直的发,斜飞的英挺剑眉,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意气风发,英俊帅气,,气宇轩昂,加上他修长高大的身材,俊美异常,此时的郭渠川表现一副鹤立鸡群的形象。
郭渠川入学第一天的开学典礼上,聆听孙中山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随后,在军校的大门口有着这么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因为在当时的年轻人看来,离经叛道、胆大妄为之徒已都来到这里,那时的广州是造反之地的代名词,根本不是什么升官发财的地方。
不过,毕竟做生意商人起家的郭渠川,在黄埔军校的这些日子里,可能认为是浪费时间,根本发不了财,便创造出黄埔军校毕业生的二个第一,黄埔军校第一个携带枪支逃跑的毕业生,也是第一个差点儿引得校长自杀的黄埔学生,更是唯一一个虽然其后下落不明、却因为进入《老蒋日记》而“青史留名”的黄埔军校毕业生。
《老蒋日记》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郭渠川,江西泰和人,第一期学生,竟敢于放哨时率队潜逃,余引为革命军第一之污辱,几欲自裁,以谢众人。”身为黄博校长的老蒋,面对这个学生当逃兵,按理应该对其严厉制裁,重则枪毙,以警示后来人,但他想到的居然不是杀学生,而是羞愧得自杀!有后人评价会出现如此情形,一是郭渠川与老蒋的长相非常相似,大慨有惺惺相惜之意;二来作为这支军队的指挥人员,很多规章制度没有完善;三是自己的管理水平低,管理得不到位之故。所以在郭渠川被抓回来之后,给他一条生路并满足了他的心愿,让他“获赦罪退伍”,回老家泰和冠朝去了。
原来,1925年2月,郭济川随部参加了第一次东征作战,任教导第2团排长,打的第一仗是淡水之战。淡水距惠州约35公里,有陈炯明的部队3000多人据城而守,城墙既高又厚,城壕既深又宽,易守难攻。与此同时,因为东征军左路和中路的观望不前,使得陈炯明一部得以从惠州紧急来援。如果不能在敌人援军到达前攻下淡水,东征军就危险了。淡水一战,初出茅庐的学生军以少胜多,打赢了一场硬仗。这让曾对他们不屑一顾或持怀疑态度的军阀们刮目相看,社会各界也赞誉纷纷,称赞这支学生军的确是能打胜仗的精锐部队。
接着,这支部队一路向北进攻,接着又攻占兴宁梅县,并在此小驻一段时间进行练兵和整顿,此时,出现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连长桂永清贪财案,打下淡水后,身为连长的桂永清开始搜索追击,他冲进了一家典当行,俘虏没抓着,却掳走了当铺里的布料、手镯和光洋,打了一个包裹,第二天就邮寄回江西贵溪鹰潭楼底桂家村老家,被人举报之后,老蒋大怒,当即动起了杀机,拍着桌子吼道:“这是革命军史上的耻辱。”他一挥手,吩咐道:“拉出去枪毙,并通晓各军,以资鉴训。”后经许多人说情,改为降级处分,以观后效,保了一条小命。
接着,处理的第二件事情,那便是连续出现的挟枪叛逃事件,第一起是二团九连班长杲长胜、黄玉琳、马向义,诱骗士兵挟枪潜逃,而且沿途售卖枪支,昼伏夜行,与匪无别,被抓回来后,立即依法枪决,以儆余众。接着便是八连二排排长郭渠川,乘放哨之机,深夜率部潜逃,目无军纪,同样被抓了回来,本属临阵潜逃,要处以极刑的他,被宽赦其罪,让他回到老家种田,后来一直老死家中,但他当逃兵此举差点让老蒋自裁,被载入日记,于是便“留名青史”,当然,他这个名可以算是臭名,依然使后人颇感兴趣。
在江西泰和冠朝乡冠朝大岗的地方,开车顺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一处山顶的凹里就看到一个大广场,在广场的尽头,耸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石碑,碑体中央汉白玉上书写“民族英雄郭辉勉之墓”字样。纪念碑背靠着一座靠巍峨大山坡前,茵茵绿草掩映着一大片黄土,纪念碑顶的红旗青峰似剑,直指苍穹,翠竹摇曳,松涛阵阵,每一年重要节日,这里的许多青少年,都会组织到这里来,缅怀先烈,祭拜英雄。这位便是从村里走出的抗战英雄,八路军120师独立第1旅参谋长的郭辉勉在老家的安息之地。
郭辉勉,又名郭征,1914年生于村里,他的父亲郭尚球细细一排,与上面介绍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郭渠川还是堂兄弟,因此,郭辉勉理应叫他为堂叔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泰和农民运动和革命武装斗争风起云涌。父亲郭尚球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曾任大冈村支部书记。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小小年纪的郭辉勉加入儿童团,参加革命活动,为红军、赤卫队站岗放哨查路条,各项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就在郭辉勉15岁那一年,被组织吸引到赣西南红军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组织派他到红十二军司令部当传令兵,随后光荣地加入了先进组织,由于有文化、工作积极、作战勇敢,他在红军部队里成长很快,历任班长、参谋、营长、团长和参谋长等职。几年艰苦奋战的红军革命生涯,磨练了郭征的革命气质,也为他增长了作战智慧。在反“围剿”作战中,担任红九军团司令部侦察通讯科参谋的他,面对红军的通讯设备非常简陋的情况,郭征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琢磨出很多好点子——他用小旗子代替石灰粉作路标,在深山密林里吹口哨、学鸟叫,用这一类方法进行联络,特别是在著名的松毛岭保卫战中,脑瓜灵的他出色完成了部队的通讯联络任务,为部队打胜仗立下功勋,受到了军团长罗炳辉的表扬。
1934年10月郭辉勉所在的红九军团,跟随中央红军主力纵队,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担任的军团司令部侦察通信科科长,在紧张频繁的作战中,郭辉勉奉命带领侦察、通讯、工兵分队走在部队最前头,为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保障通讯联络。特别在湘江之战中,无情的江水横在前进部队的面前。时间紧迫,又无船无器材保障,怎么办?郭征望着波涛翻滚的江面,二话没说,率领熟悉水性的六名战士,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里,一面测试水深和流速,一面组织战士游到对岸,用绳子把不会泅水的战友拉了过去。当他送走最后一批部队过江返回军团部时,已是次日凌晨一点多钟了。他整整奋战了12个小时,还没吃上饭。被领导誉为长征路上的明灯,指导长征途中的战友们打胜仗。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郭辉勉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任八路军120师侦察科科长,随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一年的时间里,他随师部组织的地方工作团来到五寨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筹集粮款,组建抗日武装。先后任五寨城区自卫队队长、学生兵团参谋长、独立第四支队第二团团长等职务。
郭辉勉战功突出,指挥有方,不久晋升为120师独立第一旅参谋长,1939年4月,随主力到达冀中,参加了著名的齐会战斗。当时,我军驻扎河间市北石槽乡齐会村,正值日军吉田大队约800人及伪军,携带两门山炮、80多辆满载弹药和给养的大车,北犯三十里铺。师领导抓住这一有利战机,集中主力消灭这股敌人。不料狡猾的敌人进行反扑,集中兵力包围我指挥部齐会,向驻该村的716团3营展开猛攻。三营和冲进村内增援的715团7连坚守村落,打退敌人多次冲击,与外线反包围的716团一、二营形成对敌人的内外夹击。任丘、吕公堡、大城敌人相继增援,均被阻击部队击退。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见攻不下我指挥部,又陷入四面包围孤立无援的境地的日军,妄图孤注一掷,企图突围,向齐会村和师部驻地大朱村等地大放毒气。但我军指战员毫无畏惧,沉着应战,历时三昼夜激烈战斗,歼灭日军700多人,生俘7人,缴获大批武器粮秣。此役是日军自进攻冀中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也是我军首次取得平原歼灭战的胜利,创造了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冀中军民的斗志,震动了全国,对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战斗结束后,《新中华报》也发表社论,庆祝齐会战斗胜利。
随后部队在冀中站稳脚跟,郭辉勉在这近一年时间里,参加和指挥过大小战斗110多次,他始终战斗在最前线,沉着机智地指挥部队。每打一场胜仗,战火硝烟消散,一切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他总喜欢用口琴吹上几首乐曲,表达内心的欢乐。一首轻快婉转的乐曲,划破寂寞的夜空,显得格外清晰动人。战场的疲劳已消失,一切都是那么轻松、舒畅,战友们都非常喜欢这位才华出众的高级指挥员。
1939年9月25日上午,驻守在正定、无极、行唐和灵寿等地的1500余名日伪军,企图打开进攻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通路。采取“牛刀子战术”奔袭晋察冀边区南部重镇陈庄,趁八路军立足未稳,与八路军主力决战。并一举攻占领陈庄,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郭辉勉和战友们一起率旅主力部队隐蔽集结于冯沟里地段,伏击这股敌人,此时,处在陈庄的敌人见四面受敌,急忙焚毁陈庄后向东撤退,全部进至冯沟里、破门口等八路军伏击地域,郭辉勉在旅前沿指挥所里指挥第二团顽强阻击,先后打退了敌人的六次攻击,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行动,使友邻各部队完成了对敌人的四面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将敌分割包围于冯沟里、破门口两个村内。夜里,敌残部抢占了鲁柏山两侧的高地,企图拼死突围,但在八路军强大的攻势下,终未得逞。
经过数日激烈战斗,郭辉勉独立第一旅正面只剩下被200余敌人占据的最后一个高地。为了迅速解决战斗,他亲自上前沿阵地指挥部队向顽敌发动最后猛烈进攻,他站立高处拿着望远镜注视前方,脸上渐渐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他激动地朝冲击的战士们大声喊着:“敌人要溃败了,我们就要胜利了,同志们,冲啊!”
然而,就在此时,一排罪恶的子弹冲着他射来,郭辉勉头部和胸部身中数弹,战士们把他抬下阵地,送到包扎所。由于伤势过重,郭征不幸牺牲,年仅25岁。郭辉勉率领的独立第一旅,同600余名日军和200多名伪军激战4昼夜,迫敌于一狭小山沟里,为迅速歼敌,率部冲锋陷阵,郭辉勉与战友们经过三天两夜的激战,共歼敌1200余人,是役史称“陈庄歼灭战”,被后人誉为创造了山地歼灭战的光辉范例。
郭辉勉书法
可惜的是,年仅25岁的旅参谋长郭辉勉,在露出胜利曙光的时候壮烈牺牲,走完了短暂而壮丽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实现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他是120师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干部。战后,120师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和独立第一旅的广大指战员们,在行唐县秦台乡秦台村西南山坡上,为郭征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战友们给他穿上一套崭新的军服,将他平时心爱的口琴、钢笔等遗物放在棺木内遗体旁,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涌着热泪,依依不舍地与他告别,为他的棺材培土下葬,竖立墓碑。
后来,郭辉勉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骨灰由其在江西泰和冠朝的亲属迁回老家,安葬在大岗村里的山后,魂归故里,情系大江南北,其英名镌刻在石碑上,让后人永远铭记,其打击侵略者的功绩彪炳史册,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