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史——叔虞封唐

六六六谈过去 2024-06-05 15:50:39

晋南地区的文化起源很早,中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就起源于此,虽然夏朝中后期南迁,但夏朝后裔一直居住在此地,即使是商朝取代夏朝后,商朝也无法对晋南地区建立直接统治,而是选择一个盟友,进行间接统治。

此盟友就是古唐国,古唐国为陶唐氏帝尧后裔,以制陶出名。商朝为拉拢古唐国,给了古唐国相当大的自由,包括政治制度与风俗习惯都可以沿用夏制。

周武王克商时,古唐国也被周人征服了。西周武王时期有一件青铜器“大丰簋”,又名“天亡簋”,就是武王姬发灭商后,举行大典后制作的。

其上有铭文;“文王德在上,丕(不)显王作省,丕(不)肆王作赓。”

铭文是翻译成现代文字的,此文字中“省”字形初为“上山下目”字,指的是商,而“赓”字指的很可能就是“唐”。

再如《诗经》《周颂》有一篇《武》,讲的是周武王功绩,其文“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後。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其中“胜殷遏刘”,殷指的是商朝,“刘”即刘姓的陶唐氏后代,因陶唐氏中有一支为刘累,刘累后代建立古唐国。

能将“唐国”与“商朝”并论,可想而知,周武王伐唐应该是仅次于伐商的一件大事。

又因周武王早死,灭唐计划暂止。随后爆发“三监之乱”,唐国再起,此次周公东征,经过三年平定叛乱,回军顺势就将唐国给灭了。

桐叶封唐

叔虞(生卒年不详),姬姓,名虞,字子于 ,岐周(今陕西岐山)人,他是周成王的同母弟。

以《史记》的说法,周成王未亲政前,与叔虞戏,周成王削桐叶为珪,将之给叔虞,并说;“余以此封女。”史官立马记录下来,并请周成王择日分封叔虞。

周成王反悔道;“吾与之戏耳。”史官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桐叶封唐“的故事大概率是假的,周朝经过武庚与唐国之乱,对于分封诸侯这种大事不会如此儿戏。而且周成王未亲政的情况,分封大权全在周公手中。

《史记》载;“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

周武王崩,周成王年少,周公执政,首要之事就是安抚四方,团结周朝可以团结的力量,使他们不站在周人的反对面上,所以周公大封圣王(大型部落)后代,举大军东征后,又将姜太公,儿子伯禽,弟弟卫康叔分封出去。

为镇压东方势力,周公在洛邑(成周)营建大都,周公一生的功绩被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成王在后方镐京,周公坐镇洛邑,为镇压晋南地区,必须派一名王族成员去晋南“夏墟”,此人就是叔虞。

周公大概是知道叔虞能力没姜太公、伯禽、卫康叔强,所以分封的唐国与洛邑较近,而且还给了叔虞不少物质帮助与政策指导。

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沽洗(之钟),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给唐叔的有战鼓,铠甲,大钟为周文、武王遗留的战利品。怀姓九宗为商朝遗民,异姓贵族,这些人通常为掌握一定技术的宗族。职官五正,应当是成体系的官员。《唐诰》是告诫唐叔如何治民,不过《唐诰》没流传下来。治理“夏墟”的主要方法是“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用夏朝的政令,沿用本地的“戎法”,不要用“周法”。

从后面的例子来看,唐叔应该是执行了周公的意思。

唐叔在唐国治理几年后,唐地出现祥瑞——“嘉禾”,唐叔将它送给周成王,周成王又转给周公,周公作《嘉禾》这首诗。

《微子之命》:"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嘉禾》一文流失,不过以周公作《微子之命》的内容,《嘉禾》一文大概率又有一顿说教。

唐叔夏政

周政,最明显的东西是“宗法分封制”,还有与分封制相匹配的“同姓不婚”等制度,周公让唐叔“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用夏朝的“政”去治理夏民,用“戎”人约束与驾驭戎人,以后世的事件看,唐叔确实做到了。

比如春秋前期,晋国小宗取代大宗——曲沃代翼,即便是有周王帮忙大宗的情况下,小宗的曲沃还是把大宗给灭了。春秋前期,周王权威还在,鉴于宗法制的影响,各宗的小宗是不会攻击大宗的,而晋国小宗没这概念,与大宗打了近七十年。

再如春秋前期的晋献公,他纳其父晋武公之妾齐姜为后,生了穆姬(秦穆公夫人)和太子申生。这种娶后母的做法,在周政中属于乱伦,是极大的恶罪,但晋献公还是做了。另外晋献公娶的狐季姬生重耳,骊姬生奚齐,这些女性是姬姓,与晋献公同姓。

唐叔治理唐(晋)国不用周政,那就要说说什么是“夏政”与“疆戎”了。

《礼记·表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

这是后世孔子说的,大意是“夏代的治国原则是崇尚君主的政教,侍奉鬼神但敬而远之,亲近人并且待人忠厚,重俸禄而轻威严,重奖赏而轻刑罚,亲切而不尊严。”

《孟子 · 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贡”、“助”、“彻”都是向上交“税”的意思,为租税制度。只不过夏商周的度量不一,所交的税率也不统一。又有人认为“助”是劳役地租,“彻”是实物地租,“彻”是地租和赋税的合一,既是地租,又是赋税。不过总体大约是十分之一的税率。

除此之外,夏人还有自己独特的日历,称为夏正,这是根据黄河中游的气候制定的历法,与周历不太一样。

到于“疆戎”,则是按戎狄的习惯分配土地,戎狄怎么分配土地,至今不详,但确实影响了晋国。

比如公元前520年,晋人灭了白狄的鼓国,抓住鼓国国君鼓子,然后“与鼓子田於河阴,使夙沙釐 相之。”给鼓子在河阴一块地,立国,让夙沙釐(原鼓国臣子)辅佐鼓子。并让“令鼓人各复其所,非僚勿从。”让鼓人回原鼓国,别跟着到新鼓国去。

晋人的操作确实不类中原各国,中原各国灭亡,先要杀小国国君(大宗),然后将大小贵族迁往异地,异地还有本国公族监视,再派晋国公族治理原地。因为大宗是祭祀的核心人物,杀了大宗之人,即意味着此国绝祀,国灭祀绝,吞并就是常理了。

但晋国就没这想法,或者没这种意识,让灭国国君活着,再给块地,也不派自己人去监视,原本灭国的鼓人,不是跟着鼓君的,都回原鼓国。

不过,总体而言,唐叔“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确实让晋国不同于其它诸侯国,使得晋国具有正统观念淡薄,不拘礼法的特点,文化上具有求同存异,比较宽容博大的特色。

0 阅读:93

六六六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