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教育还是一种事先很少经过系统培训的行动。
有的父母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父辈留下来的习惯动作进行。
有的父母会阅读一些书籍,参加一些培训,在行动中研究,寻找更好的方法。
一直都用赏识,太理想,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乖巧,一点就规矩。
一直都用严厉,不现实,暴风雨下成长的孩子必不会阳光。
《易经》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宽严相济才是最真实的教育状态。
二
在教育天平的两端,放着宽与严。
宽,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与空间,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
严,是坚守原则,对影响孩子成长的不良行为坚决说“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三
严,是原则的坚守。
我比较赞同三原则:不影响自己,不打扰别人,不破坏环境。
这是每个孩子应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
当孩子的行为触及这些原则时,作为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表达立场,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姑息与纵容。
因为,每一次的妥协,都是对孩子未来的一次不负责任。
养不教,父之过。
严,不是苛责,而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它教会孩子界限与责任,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
这种严格越早越好,孩子越长大,就越不好教。
也不要想着让学校、社会来教,目前情势,极不现实。
四
宽,是心灵的滋养。
原则之外,我们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安全,理解与宽容。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将爱传递出去。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兴趣和梦想。
作为父母,要多倾听,多观察,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
比如,成绩差一点,做事慢一点,字迹写得难看一点,早上也会赖床等,只要一直在努力,我们就不必苛责。
又比如,孩子偶尔的调皮捣蛋,可能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如果没有影响到别人,没有造成环境破坏,我们也不必严厉批评。
宽,是心灵的滋养,它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激发出内在的潜能与创造力。
在宽松的氛围中,孩子更有可能勇敢地探索未知,自信地面对挑战。
五
教育的艺术,在于如何在宽与严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实践。
一方面,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敏感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智慧,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在试错中成长,在挑战中进步。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尊重他们的个性与选择。
六
最后,我想说:
没有理想的孩子,也没有理想的教育方法。
成功的教育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独有的,不会放之四海皆准。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严,不是对立,而是帮助,帮助孩子去除心中的恶。
所以,严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宽,不是放任,而是给予,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放飞的空间。
所以,宽时要励之以志,授之以渔,让孩子勇敢追梦。
宽严相济,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