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评定军衔主要依据的是1952年3月的军队评级,以及1955年1月军委根据下属各单位上报后经讨论研究提出的拟提升级别的调级方案,该方案虽然最终未被毛主席和党中央批准,但作为了评定军衔的重要参考。根据上述两个大名单,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1048人分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八路军、解放军的干部和根据地、全国的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的是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允许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比如抗战时期的晋察冀,八路军战士的津贴是每月一元,《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我党著名大才子邓拓的津贴是每月三元,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津贴是四元,军区最高首长聂荣臻的津贴是五元。聂司令很爱才,对于投奔八路军的文化人优渥有加,刚刚参加八路的我军第一位专职摄影师沙飞(《晋察冀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解放军画报》的前身)的津贴,特批为每月八元。当时津贴最高的是白求恩,他前往根据地时,主席特意指示聂荣臻每月给予100元津贴。
供给制一直实行到50年代初期,随着全国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我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军、地基本都到1952年上半年完成级别评定,军队略早),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解放军设置的级别,为了区别于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称之为“军队级别”。全军从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
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一等一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二等一级),军委委员级(二等二级);正、副、准兵团级(三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军级(四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师级(五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团级(六等一、二、三级);正、副营级(七等一、二级);正、副连级(八等一、二级);正、副排级(九等一、二级);正、副班级(十等一、二级);战士级(十一等) 。
1952年3月,共和国军队各级干部分别进行了评定级别工作。根据中央军委颁布的军队等级、评级标准,1952年上半年军队评级工作基本结束。其中,兵团级以上干部共评定出:一等一级军委主席、副主席级5人;二等一级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7人,二等二级军委委员级13人;三等一级正兵团级37人,三等二级副兵团级44人,三等三级准兵团级64人。
1952年3月军委颁布的评级标准
一,军委主席、副主席级(总司令员级,5人)
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为副主席,陈毅、贺龙、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等为委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宣告成立,毛泽东任主席。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程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贺龙、陈毅、徐向前、林彪、龙云、傅作义、张治中、萨镇冰等22人为委员。周恩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1951年11月,高岗、林彪被增补为副主席。
1952年3月,共和国军队评级工作中,军队一等一级军委主席、副主席级(又名总司令级)共评定出5人,5人中只有彭德怀与林彪二人执行了军队级别,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人的级别实际执行的是地方国家行政一级。军委副主席刘少奇、高岗、程潜未参与军队评级。
1952年3月军队评出的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人员名单与任职为:
毛泽东:军委主席(执行行政一级)朱德:军委第一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执行行政一级)周恩来:军委常务副主席(执行行政一级)彭德怀:军委第四副主席,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军区司令员,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林彪:军委第五副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二,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二等一级,7人)
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简单来说就是战略大区的司令员政委级别,相对应的就是平时人们认知上的野战军司令员政委。1952年3月军队评定的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共评定7人,7人均为大军区正职以上人员。六个大区中,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高岗,华东军区政委的饶漱石,华北军区政委薄一波,西南军区政委邓小平,四人未参与军队评级。
徐向前:总参谋长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罗荣桓: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政委(地方评行政二级)刘伯承: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贺龙:西南军区司令员陈毅:华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三,军委委员级(二等二级,13人)
根据评级标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即军委委员)与个别资深的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评级为军委委员级。张云逸、李先念等人既参加了地方评级,也参加了军队评级;傅作义等参与的是地方行政级别评定,未参与军队评级。
1952年3月评定的军委委员级名单与任职表如下:
粟裕:军委委员,第二副总参谋长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军委委员,广西军区政委(执行行政三级)李先念:军委委员,湖北军区政委(执行行政四级)罗瑞卿:军委委员,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执行行政四级)杨立三:总后勤部部长滕代远: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执行行政四级)陈赓: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谭政:中南军区第三政委谭震林:华东军区副政委(执行行政四级)张际春: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执行行政四级)肖劲光:海军司令员徐海东:病休无军职(享受军委委员待遇,1954年6月增补为军委委员)黄克诚〈52年10月由行政四级套军队军委委员级〉:湖南省委书记兼湖南军区政委(52年10月任第三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四,正兵团级(三等一级,37人)
1952年3月军队评级工作中,正兵团级干部共评定37人。具体名单与任职表如下:
李克农:军委总情报部部长李涛:军委作战部部长(52.3军委技术部部长)肖克:军委军训部部长傅钟: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肖华:总政治部第二副主任赖传珠: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徐立清:总干部部第二副部长陈士榘: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52.3军事学院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王宏坤: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刘亚楼:空军司令员陈锡联:炮兵司令员兼军委军械部部长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周士第:防空部队司令员张宗逊: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王震: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22兵团政委李达: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新亭:西南军区党委第二副书记,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杨勇:贵州军区司令员(军事学院学习)苏振华:贵州军区政委(52.7贵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谢富治:川东军区政委(52.7云南军区政委)许世友:山东军区司令员叶飞:福建军区司令员赵尔陆:中南军区参谋长黄永胜:华南军区副司令员(52.6中南军区参谋长)王树声:湖北军区司令员陈奇涵:江西军区司令员朱良才: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邓华: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宋时轮: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兼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甘泗淇: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建安: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54.6降为副兵团级)杨得志:志愿军19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志愿军20兵团司令员陶峙岳: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22兵团司令员董其武:23兵团司令员宋任穷(54年12月由行政四级套正兵团级):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54.10任)五,副兵团级(三等二级,44人)
肖向荣:军委办公厅主任张经武:原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驻藏代表)刘志坚:军委情报部部长吕正操:军委军事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傅秋涛:军委人武部部长贺 诚: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钟赤兵:军委航空局局长兼军委防空部队政委涂长望:军委气象局局长陈伯钧: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钟期光: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刘道生: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 震: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成 钧: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华东军区防空军区司令员程世才:公安部队第一副司令员韦国清:公安部队第二副司令员李天焕:公安部队副政委阎揆要:西北军区参谋长(拟任军委情报部部长)彭绍辉:西北军区参谋长(52.4任)廖汉生: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郭天民: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张 震:华东军区参谋长唐 亮: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郭化若:淞沪警备司令部兼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张爱萍:浙江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学习)杨至成: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陈再道:河南军区司令员李天佑:广西军区司令员唐天际:湖南军区司令员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王 平:华北军区干部部部长贺晋年: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周 桓:东北军区副政委莫文骅: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李聚奎: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韩先楚:志愿军副司令员周纯全: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政委李志民:志愿军19兵团政委张南生:志愿军20兵团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近山:志愿军3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志愿军3兵团副政委陶 勇:志愿军9兵团副司令员红二方面军的两位独臂上将,主席特批不用敬礼
六,准兵团级(三等三级,64人)
1952年3月军队级别的评定,准兵团级共评定64人,具体人员名单与任职列表如下:
王 诤:军委通信部部长朱 明:总政治部组织部第一副部长王宗槐: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兼干部部第一副部长蔡顺礼:总政治部武装保卫部副部长陈 沂: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张令彬:总后勤部副部长宋裕和:总后勤部副部长倪志亮: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大使(后勤学院副教育长)罗舜初:海军参谋长袁也烈: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赵启民:华东军区海军政委方 强: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王秉璋:空军参谋长聂凤智: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段苏权: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周赤萍:东北军区空军政委,志愿军空军政委曹里怀: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罗元发: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万 毅:炮兵第一副司令员邱创成:炮兵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長聂鹤亭:裝甲兵副司令員向仲华:裝甲兵副政委兼干部部部長陈正湘:铁道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李寿轩:铁道兵团副司令员崔田民:铁道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家述: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欧阳毅: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贺炳炎:青海军区司令员兼1军军长冼恒汉: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委王恩茂:南疆军区政委饶正锡:22兵团副政委张国华:西藏军区司令员周骏鸣: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张 凯: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赖 毅:华东军区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周贯五:华东军区干部部第二副部长旷任农:华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林维先:淞沪警备司令部兼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彭嘉庆:山东军区副政委刘培善:福建军区副政委黄火星: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丁秋生:浙江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先胜:苏南军区司令员肖望东:苏北军区政委梁必业: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刘兴元:中南军区干部部部长吴克华:华南军区参谋长邱会作: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李作鹏: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詹才芳: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文年生:湖南军区副司令员毕占云: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张致祥: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周文龙: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姚 喆:23兵团副司令员孙 毅:第六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彭明治:河北军区司令员甘渭汉:东北军区干部部部长解 方:志愿军参谋长杜 平: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匡裕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梁兴初:志愿军20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志愿军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曾思玉:志愿军64军军长(52,7志愿军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由于主席提出自己定3级,故元帅以下为3级依次而下,政府人员从4级依次而下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选举产生。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下设四大机关:政务院为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为国家军事的最高统辖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署,为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及检察机关。
因而,政务院与军委二者之间在单位级别上平行并列,规格相等。政务院总理、副总理对应军委主席、副主席,均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任命。1949年10月1日建国至1954年9月国务院成立后这一段时期,军、地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可参考1952年进行的军队和地方评级。
按照1952年颁布的评级标准,军队级别中的一等一级(军委主席、副主席级)对应地方等级中的一等二级(政务院总理、副总理),两者的津贴费相同,均为300万旧币(等于新币300元人民币)。根据1952年3月颁布的地方与军队各级干部的津贴标准统计,从军队一等一级对应地方二等一级开始,军队级别中的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军委委员级对应政务院各委主任、政务委员,往下依次为:军队正兵团级对应政务院各部长(行政五级),副兵团级对应各省人民政府主席,正军级对应政务院各部办公厅主任(行政八级),副军级对应各省政府秘书长、厅局长(行政九级)。军队师级、团级与地方地级市(行政十一级)、县(行政十四级)一一相对应。
1955年的第一次军队授衔,评定军衔的标准基本参照的是1952年的军队评级,并根据三年来的职务变动情况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了一定的调整。
上述大名单对照之后进行的授衔,军委主席、副主席级,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级,对应的军衔是元帅;军委委员级对应的军衔为大将;正兵团级对应的军衔为上将;副兵团级中,职务晋升和部分资深的授上将,其余为中将;准兵团级对应的军衔为中将。
1952年评为军委委员级的13人中,李先念、滕代远、张际春到地方工作,未获授军衔,杨立三于1954年病逝。正兵团级的许光达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获授大将。
正兵团级37人大名单中,王建安1954年病重从朝鲜回国治疗,又因受批判黎玉事件影响,级别降为副兵团级,1955年暂缓授衔。徐立清高风亮节,1955年主动请辞上将,被授予中将。
副兵团级干部中,1955年2月军委提出拟调级为正兵团级22人名单(内有王建安),其中19人于1955年9月授予上将。王建安1956年补授上将。李聚奎因去地方工作暂缓授衔,1958年2月重回军队工作,补授上将。廖汉生高风亮节,请辞上将,被授予中将。其余副兵团级干部除去地方工作未参与授衔者以及贺晋年外,授予中将。贺晋年因受高饶案影响,授少将。已到四川当省委书记且未参与52年军队评级的闫红彦被任命为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授上将。
袁也烈参加过南昌起义、左右江起义,曾是林彪、粟裕等人上级,因在上海养伤被捕入狱5年,错失发展黄金期
1955年,准兵团级干部授予军衔的有57人。因廖汉生请辞上将,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会议决定增加贺炳炎作为红二军团的代表由中将提升为上将。52人授予中将,4人授予少将。另有聂鹤亭暂缓授衔,1956年1月补授中将。授予少将的4人分别为:陈 沂、段苏权、袁也烈、解 方,其中陈 沂和袁也烈因被捕经历中与组织失去联系,段苏权因部队被打散回家乡的三年中失去与组织联系,因而被授予少将。解 方则因为1938年参加革命,资历较浅,被授予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