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太子杨勇被杨广坑得有多惨?被父母排斥,遭亲妈亲弟联手坑害

雁芙说历史 2023-11-17 16:35:02

581年,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的嫡长子杨勇也随即被封为太子,此后一直到被废黜时,杨勇在太子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0年时间。

按理说,一个做了20年的太子,根基深厚、羽翼丰满,也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要想把他扳倒是很难的。

然而,谁也想不到,短短几年时间里,杨勇在杨广一波接一波的攻势下,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一夕之间就被整垮,输得很惨。

先是被老爹排斥,接被老妈厌恶,最后遭到亲妈和亲弟联手打击,走投无路之下,被杨广联合杨素送上致命一击,导致被废,到杨广登基后,杨勇全家几乎全部被杀。

但实际上,这场夺嫡之争的结局不仅仅是死了一个杨勇。

杨广潜怀夺嫡之心,为了登上帝位,先后害死了三个亲兄弟。

而造成这一切悲剧的,除了杨广的精心谋划之外,还有个十分重要的人物——独孤伽罗。

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后,独孤伽罗对朝政事务的影响力完全不输于后来的武则天,因此她对任何一件大事的干预,都会产生极大影响。

正是因为独孤伽罗的插手,为隋朝灭亡埋下伏笔,也同时害死了自己三个亲生儿子。

今天,咱们就来捋一捋这场夺嫡之争的前因后果。

事情还得从这哥俩的发展轨迹说起。

夺嫡之前的各方形势

事实上,隋文帝杨坚作为一代开国皇帝,他却是个妻管严,而他的大老婆独孤伽罗坚定地支持一夫一妻制度。

因此,杨坚虽然生了5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都是和独孤伽罗生的,其他妃嫔在独孤伽罗在世期间,几乎是被碾压的。

这五个儿子中,老大叫杨勇,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次子就是杨广,初封晋王,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三子杨俊,封秦王,四子杨秀,封蜀王,五子杨谅,封汉王。

因这场夺嫡之争,被杨广杀掉的三个儿子是长子杨勇、四子杨秀、五子杨谅。

这里面,咱们重点关注的是杨勇和杨广两人的发展形势。

首先是杨勇,作为长子,他比几个弟弟都要年长好几岁,早在杨坚还没有篡位时,就已经被封为世子,并且还被任命为北周大将军、左司卫等职务。

因此,早年在杨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少不了大儿子的付出。

北周末年,周宣帝病危去世,杨坚为了独揽大权,矫诏辅政,为了万无一失,他当即任命儿子杨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领统管北齐之地,替老爹镇守洛阳。

一年后,杨坚开启了篡权行动,杨勇又被调回京城,统领禁军,为老爹的篡权行动保驾护航。

由于杨勇在杨坚发展壮大直到篡位的过程中,做出不少贡献,而且又是长子,杨坚称帝后,他自然也就成为了太子,隋帝国未来的接班人。

史载,杨勇这个人聪明好学,容貌俊伟,而且性格温和、率真,同时还擅长诗词歌赋,结交了不少文人,在朝廷上下,可谓是众望所归。

就这样,杨勇成为帝国的接班人后,一直在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干了20年,期间基本没有犯过什么大错。

而另一边的杨广,则是另一种发展轨迹。

杨坚称帝后,随即发起了攻灭南方陈朝、西梁割据政权的战争,尤其是在灭陈之战中,杨广是三军统帅。

虽然只是挂名的,实际指挥的是隋朝开国功臣高熲,但杨广作为名义上的统帅也算是有了平定天下的一份功劳。

由此,杨广开始在朝廷里有了一定的威望。

两年后,由于南北朝长期南北分裂,导致南方与北方的治理模式差异很大,隋朝统一南方后,将北方的模式直接套用到南方,进行大规模改造。

这些政策不仅触犯了南方世家大族的利益,而且让百姓一时难以适应,于是在江南爆发了大规模叛乱。

于是,杨坚派杨素率军以武力平乱,但随后不久,杨坚也吸取了之前对南方的改革操之过急的教训,又派杨广前往江南,任扬州总管,负责治理这些地方。

杨坚为何非要选杨广去江南呢?

这是因为杨广参与过灭陈战争,熟悉江南,而且他老婆萧氏是昔日的后梁公主,在江南依然属于世家大族,有影响力。

杨广这人,至少在他登基之前,其实施展的很多手段和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他到了江南之后,采取怀柔的政策,一改之前的强硬改革政策,转而采取柔和的方式,拉拢江南文坛影响力较大的儒生到自己的幕府,担任重要书籍的主编,进而笼络了整个江南文坛。

随后又开始搞礼佛行动。

此前,隋文帝为了改革江南,曾经大规模限制佛教。

杨广来了之后,修正了老爹杨坚此前的强硬政策,转而开始礼佛,拉拢佛门圈子的重要人物。

比如,当时江南一位叫智顗的佛门领袖,杨广为了结交他,不惜三顾茅庐,毕恭毕敬地去拜访了三次,才把这位智顗大师请到江都。

等智顗大师来了之后,杨广大搞了一场千僧会,现场有上千名僧人迎接智顗大师的到来,事后他还拜了智顗大师为师。

这位佛门领袖还给杨广起了一个法号叫做“总持菩萨”,从这个法号可以看出,智顗大师对杨广的表现是相当满意的。

以上仅仅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例子,其他还有不少,总之,杨广在江南采取了有效的手段,使得江南人心归服。

就这样,几年下来,杨广通过对江南的励精图治,不仅赢得了江南士族的肯定,得到了儒生的支持,更得到了文化界的拥护,而且也得到了江南百姓的爱戴。

如此一来,杨广的威望与日俱增,朝野上下也对他寄予厚望,夸他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可随着杨广建立的功勋越来越多,他开始有了一种不公的感觉。

大家都是皇子,凭什么他杨勇只是年长一些就可以当太子,自己的能力一点都不比他差,凭什么不能成为帝国接班人?

论功绩,自己20岁参与一统天下的战争,21岁参与江南平乱之战,如今整个江南更是在自己的励精图治下,人心归附,百姓安居乐业。

太子除了有个长子的身份以外,还有什么功劳?他凭什么能坐到太子之位?

就这样,杨广越想越不服气,越想越感到不公,随着他在江南的威望越来越强,杨广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于是产生了夺嫡的想法。

此时,太子杨勇已经做了15年的太子,地位依然是巍然不动的。

然而,关键时刻,杨勇身上接连发生了几个在现代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没想到却使得杨勇先被老爹排斥,又引起老妈的极大反感,进而失宠。

杨勇失宠于父,又失宠于母

说起杨勇的失宠,他犯的那些当时被认为很严重的错误,在现代看来,还真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在古代人看来,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首先是失宠于父这事儿,主要由两段故事构成。

第一件事情是一段铠甲的故事。

当时,杨勇从蜀地运来一副上等铠甲,他十分喜欢,于是就用一些类似于黄金、宝石之类的贵重饰品对铠甲进行了一番改造。

经过改造后的铠甲,变得更加豪华了,珠光宝气的。

谁知,杨坚听说这事儿之后,顿时大怒,当场就把杨勇叫来训斥了一番。

原来,杨坚作为隋帝国的创始人,深知创业维艰,因此他哪怕是做了皇帝,也依然厉行节俭,过着朴素的生活,而且对子女的教育也要求他们这样。

所以当杨勇用贵重饰品装饰铠甲时,他认为这是败家的表现。

铠甲是在战场上打仗防身用的,给它装饰这么多贵重饰品做什么?你小子竟搞一些花里胡哨的,还浪费钱财,分明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啊。

训斥完之后,杨坚提醒杨勇:你将来是要做皇帝的,身为帝王,要想基业长存,就必须厉行节俭。

随后,杨坚当场赐给了杨勇一把刀和一盒酱,说那把刀是自己创业时用过的,那盒酱是自己当年创业时常吃的,让他回去好好反省一下。

这事儿其实在现代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儿。

杨勇用贵重饰品装饰铠甲这不假,但他作为帝国太子,也就是一副铠甲豪华了些,历史上那些生活奢华的皇亲国戚,干的事儿绝对比这奢侈百倍。

但隋文帝觉得杨勇将来是要接掌帝国江山的,所以对他格外严格,因此十分震怒。

这事儿其实没掀起多大波澜,真正让杨坚开始嫌弃儿子的,是第二件事。

冬至这个日子在隋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属于阴阳交汇,意味着寒冬将至,春天将近,对农业活动有重大影响。

按照惯例,文武百官会在这一天集体入宫朝贺皇帝,完事儿还要去太子府朝贺。

但这一次却出现了意外!

杨勇也知道百官回来朝贺,在这么重大的日子里,他也表现得十分庄重和气派,不仅在现场安排了乐队迎接,还身穿太子礼服十分气派地接受了百官朝拜。

谁知,这事儿传到杨坚耳朵里,却直接让杨坚怒火中烧,当场拍起了桌子。

发完脾气之后,杨坚才询问大臣,冬至那天,为什么文武百官都去朝拜太子?我们有这样的礼制吗?

底下立马就有大臣表示,这是历来的惯例,而且百官入宫面见皇帝叫“朝”,去太子府应该叫“贺”。

杨坚听完,立马说道:既然是“贺”,那就应该三五成群地去,而且谁愿意谁去,怎么文武百官集体出动,而且太子又穿礼服,又是奏乐的,这排场都赶上皇帝了。

这不是僭越吗?他一个太子都敢摆出这么大的排场,把我这皇帝放在什么位置了?

事发后,杨坚随即下了一道旨意批评了太子和大臣们。

他表示大隋朝有自己的礼仪规定,每个人的身份、等级,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太子和大臣们这次是严重的越轨行为,以后不准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杨坚为什么突然会因为这么个事儿,搞这么大动静出来呢?

因为杨坚是一个篡位者,所以他也害怕自己做了皇帝后,有人篡位,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一样。

他这是在猜忌自己的儿子,你爹还没死呢?你小子就野心膨胀,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要过一把皇帝瘾了?

自此以后,杨坚虽然没有要废太子的想法,但对杨勇越来越嫌弃了。

最关键的是,一旦起了猜忌之心,杨坚对这个儿子的态度,已经难以扭转了。

至于失宠于母,则单纯就是因为一件事,杨勇彻底得罪了自己的母后独孤伽罗。

前文说过,就连皇帝杨坚都是个妻管严,他老婆独孤伽罗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拥护者,所以处处管着杨坚,不准他纳妃,对大臣也是只要纳妾的,她都看不惯。

至于对儿子们,她也是如此,可偏偏杨勇撞到了母后独孤伽罗最痛恨的事情上。

杨勇的正妻,太子妃是一个姓元的姑娘,也是个名门之后,原本是独孤伽罗和杨坚早年为他操办的一桩封建包办婚姻。

但杨勇并不喜欢元氏,甚至还曾经抱怨说,母亲不给物色个称心如意的老婆,十分可恨。

作为封建包办婚姻,杨勇没得选,只能跟元氏结婚,但婚后他却把元氏晾在了一边,冷落她。

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又纳了几个姬妾,其中有一个姓云的女子十分受宠。

但是这个姓云的女子,他是个普通百姓出身,而且父亲是个手艺人,在古代地位低下。

最重要的是,杨勇一口气和这个姓云的女子生了三个儿子,还把她封为“昭训”,她在太子府的待遇甚至和太子妃不相上下。

独孤皇后对此十分不满,一方面,元氏这个儿媳是她亲自挑选的,她十分满意,却被杨勇冷落。

另一方面,杨勇公然冷落正妻,去宠爱一个出身卑贱的女子,门不当户不对不说,这不是公然跟自己提倡的一夫一妻制唱反调吗?

加上独孤皇后自己的老公杨坚,也偷偷找美女,虽然独孤皇后一度逼得皇帝杨坚离家出走,但也把事情闹大了,此事过后,她也不敢再过度干预杨坚的私生活。

所以皇帝杨坚在纳妃方面也新纳了几个妃子,独孤皇后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内心十分愤怒。

这些愤怒,她不敢向皇帝倾泻,只能压在心底,正好太子杨勇又干出这事儿,直接成为导火索,激怒了独孤皇后。

不久之后,太子的正妻元氏由于不受待见,长期被冷落,心中郁结,很快就死了。

事发后,独孤皇后十分重视,也十分震怒,而且她越来越怀疑这事儿背后有人捣鬼,很可能是太子为了把云昭训扶正,故意杀掉元氏,或者就是云昭训想上位,暗中搞死了元氏。

独孤皇后由此疑心病越来越重,甚至秘密派人到东宫调查搜集杨勇毒害元氏的罪证。

而且她也非常不喜欢杨勇的这个小妾,自此以后,她对待杨勇的态度急转直下,越来越反感。

这些事情发生后,杨勇应该是同时被父母嫌弃和反感了,换句话说,作为太子,他同时被皇帝和皇后嫌弃和反感,这是很严重的。

也意味着杨勇的太子根基在潜移默化中已经产生了动摇。

勇妃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薨。献皇后意有他故,甚责望勇。自是云昭训专擅内政,后弥不平,颇遣人伺察,求勇罪过。——《隋书》

另一边,潜怀夺嫡之心的杨广,自然注视着这一切,当看到杨勇日渐失宠时,杨广迅速采取了行动。

杨广的夺嫡行动

就在杨勇发生一系列被父皇和母后排斥的事件期间,杨广利用一次进京朝拜的机会做了两件有针对性的行动。

杨勇用贵重饰品装饰铠甲,生活有点奢靡了,他就大搞解决,把家里搞得十分朴素,晋王府的一切配置统统按照最低配置,奴婢、家丁之类的也保持最少人数。

连王府里的屏风、蚊帐、窗帘之类的都统统换成最朴素、最低廉的,甚至跟普通百姓家里的一样。

杨勇喜欢声色犬马,那杨广就把王府里乐器上的琴弦挑断,并且长期放着,等它们吃灰,反正绝不让下人去打扫。

杨勇不是姬妾成群嘛,杨广就反其道而行之,把王府里那些年轻漂亮的奴婢、侍女统统藏起来,不让她们抛头露面。

平时除了王妃萧氏以外,绝不碰其他女人,至少在外人看来,他是这样的人,如此就能和独孤皇后推崇的一夫一妻制度相吻合。

而且,在京城和大臣们交往时,杨广也表现得十分谦恭有礼,此举令大臣们对他更加敬重。

反正,杨勇做了什么让杨坚和独孤伽罗反感的事情,杨广就反着来。

他做的这一切,都是有意对外制造出一种假象,那就是他杨广是一个厉行节俭,生活朴素,性格仁厚,而且对妻子十分专一的人。

果然,不久之后,有一次杨坚到儿子杨广的晋王府坐坐,发现他这王府不仅十分朴素,甚至连乐器都吃了灰,常年未动。

杨坚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心想,这个儿子很像自己啊,都做了晋王的位置,还能如此节俭,而且也不喜好声色犬马,而是喜欢干点正经事。

这十分符合自己对帝国未来接班人的要求啊!

自此以后,杨坚对杨广的态度开始越来越好,感情也越来越倾斜于杨广。

独孤皇后看到儿子杨广和妻子萧妃十分恩爱,杨广家里除了几个又老又丑的奴婢之外,根本没有年轻貌美的侍女,杨广本人也没有其他姬妾。

这顿时让独孤皇后十分欣赏,加上杨广还经常带着萧妃去宫里向母后请安,实际是秀恩爱,以至于独孤皇后的心里对这个二儿子的好感度飙升

晋王知之,弥自矫饰,姬妾但备员数,唯共萧妃居处。皇后由是薄勇,愈称晋王德行。其后晋王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冠于诸王。——《隋书》

最关键的是,杨广夫妻俩在细节上也表演得十分完美。

每次隋文帝杨坚或者独孤皇后派人去晋王府时,无论来的人地位高低,这夫妻俩都热情接待,给他们礼遇,临走时顺便送点礼物。

皇帝和皇后派来王府办事的人,自然是身边的侍从,杨广夫妻俩的热情接待行为,一来二去,就跟这些人混熟了,而且又是礼遇性接待又是送礼的,这些人自然十分开心。

等他们回到宫里后,自然会在皇帝和皇后面前说杨广夫妻俩的好话,说的次数一多,杨坚和独孤皇后对这个儿子的好感度也在潜移默化中高速提升。

做完这些后,杨广开始迅速得宠,杨坚的两个儿子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一个急速下降,另一个急速上升,这也意味着杨勇的太子之位快做到头了。

但是,仅仅只是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而太子杨勇这边,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太子在朝中还是有不少功臣是支持太子的,其中隋朝开国第一功臣高熲,就是太子杨勇的铁杆支持者。

因为高熲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他和太子是姻亲关系,而且高熲本人不仅能力出色,为人也正派,连杨素都不是他的对手。

杨广做完上面说的那些事情之后,只要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知道他想干什么了。

太子杨勇也迅速召集太子府内的亲信商讨对策,可杨勇平素结交的都是些文人,让他们写写文章还行,搞权谋的话,这帮人还真不在行。

因此,讨论多日也没出个结果,更没有可行的对策。

关键时刻,还得是老狐狸高熲出马。

他当即给杨坚写了一份奏章,说江南爆发水灾,十分严重。

江南一直是杨广在负责管理,杨坚一看事态严重,立马就命令杨广即刻返回江南,主持救灾大局。

高熲的算盘很简单,把你撵出京城,山高皇帝远,看你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杨广接到圣旨后,当场石化,内心极度不爽,这事情才刚有点进展,这时候要是回扬州去,那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万一父皇在自己回扬州后的某一天驾崩了,太子直接登基,自己可就完全没机会了啊。

一想到这里,杨广就十分不甘心,于是他又想到一个办法,不如去求母后,让她出面说情,兴许还能继续留在京城。

就这样,杨广随后进了皇宫,找到独孤皇后就是一顿哭诉。

杨广一边以母子亲情博取独孤皇后的同情,他表示自己在扬州十分想念父皇和母后,好不容易才有进京看望父母的机会,就想着和父皇母后多待一些日子。

这才没几天就要赶自己走,自己舍不得离开母后啊。

此话一出,顿时激起了独孤皇后的母爱,而且经过杨广的一番哭诉表演,独孤皇后也被触动,顿时老泪纵横。

紧接着,杨广还不忘在背后告杨勇一状。

我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大哥,这次被撵回扬州的事情,据可靠消息,是太子那边搞的鬼。

而且太子想置我死地,这次就是要趁我回扬州的机会把我给暗杀了。

独孤皇后此时对杨勇已经十分厌恶,连调查都免了,直接怒斥道:

我让你大哥娶元氏为正妻,希望他将来能做个好皇帝,可他竟然一昧地宠爱云氏那个地位卑贱的人,让元氏遭到冷落,跟嫁了猪狗一样。

之前元氏突然死去,我早就怀疑是他下的毒手,难不成他今天还想加害于你!

独孤皇后越说越激动,在杨广的刺激下,她之前积攒的那些对杨勇的不满情绪瞬间被点燃,此刻,独孤皇后对杨勇的愤怒已经抵达巅峰。

皇后忿然曰:“睍地伐渐不可耐,我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业,竟不闻作夫妻,专宠阿云,使有如许豚犬。前新妇本无病痛,忽尔暴亡,遣人投药,致此夭逝。事已如是,我亦不能穷治,何因复于汝处发如此意?——《隋书》

发泄完不满之后,独孤皇后决定亲自劝说杨坚,让他把杨广继续留在京城。

好在杨坚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废了太子,即便有独孤皇后求情,加上杨广本人多次哭诉,他还是强硬地把杨广赶回了扬州。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正当杨广灰头土脸准备回扬州时,他身边的亲信大臣宇文述(宇文化及他爹)给他出了一条妙策。

简单说,就是杨广正常回扬州,等待时机,宇文述则留在京城,替杨广在朝廷内部寻找盟友,一旦有了朝廷大臣做盟友,就有机会直接扳倒太子。

此后,杨广奉旨回到了扬州,而宇文述则在京城和杨素的弟弟杨约结交起来。

由于杨素平时也得罪过一些人,包括太子一派的支持者,所以宇文述以此为理由,表示如果将来杨坚一旦去世,太子登基,那么杨素势必遭到清算。

如果杨素此时支持杨广夺嫡的话,将来杨广登基,他杨素就是有拥立之功的功臣,不仅不会遭到清算,其权势还可以更进一步。

杨素觉得有道理,但这只老狐狸还是没敢直接答应,而是先做了一次试探。

有一次皇帝在宫中大宴群臣,杨素趁机跟独孤皇后闲聊,顺便提到杨广,说他十分孝顺友爱,而且厉行节俭,很有隋文帝的风范。

谁知,独孤皇后听完,思念儿子的心情被触动,流着泪说:

你说的很对啊,我这个儿子非常孝顺,每次我派人去扬州看他,他总是在扬州边界迎接,每次他进宫看我,没有不哭的。

不仅他孝顺,他媳妇儿也很不错,每次我派去扬州的婢女,她都那些婢女同寝共食,行事作风十分正派。

可我那大儿子真是让我失望,纵情深色,经常亲近小人,背地里还要暗杀自己的弟弟。

此话一出,杨素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因为独孤皇后的话,明显是偏心杨广,不喜欢杨勇。

而独孤皇后在朝廷上说话的分量是很重的,皇帝杨坚一个妻管严,只要独孤皇后开口,他大部分时候是会听的。

因此,独孤皇后的话直接让杨素坚定了站在杨广这边的决心。

皇后泣曰:“公言是也。我儿大孝顺,每闻至尊及我遣内使到,必迎于境首。言及违离,未尝不泣。又其新妇亦大可怜,我使婢去,常与之同寝共食。岂若睍地伐共阿云相对而坐,终日酣宴,昵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怜阿摐者,常恐暗地杀之。”——《隋书》

在此后的日子里,独孤皇后也开始对亲儿子下手了,她派出不少眼线到太子府,不遗余力地收集各种对太子不利的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独孤皇后以及一些眼线的添油加醋后,又及时传到杨坚的耳朵里。

时间一久,杨坚对长子杨勇越来越厌恶,直到最后开始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皇后又遣人伺觇东宫,纤介事皆闻奏,因加媒蘖,构成其罪。高祖惑于邪议,遂疏忌勇。——《隋书》

谁敢相信,这是亲妈对亲儿子做出的事情!

而杨勇这边,在亲妈和亲弟以及朝廷重臣杨素的联手算计下,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无奈之下,他只好找来一个江湖术士,通过观察天象,来为他算命,顺便找出解决办法。

根据这个江湖术士观察天象后的结论,有天象显示,杨勇有被废的征兆。

至于解决办法嘛,也不是没有,你这太子要是被废了,那就是庶人,如果你现在提前做了一段时间庶人,就等于抵消了将来要做庶人的灾难。

杨勇这人跟他爹杨坚一样迷信,对此话信以为真,于是在太子府找块地皮,搭建了茅草屋,铺上草席,还真就每天穿的跟平民一样,吃住在茅草屋里,过着平民的生活。

但这事儿又很快传到了杨坚耳朵里,这是一件严重的事情。

因为杨勇搞的这一套在旁人看来,就是厌胜之术,古代很忌讳这个的。

于是,杨坚立马派人去了解情况,而派出的人正是杨素,这下杨勇是彻底完了。

杨素作为皇帝派来的使者,他先通知杨勇说,自己要代表皇帝来了解情况,让杨勇提前做好准备。

杨勇不敢怠慢,当即收拾打扮了一番,穿戴整齐地到门口迎接杨素。

谁知,杨素却故意迟迟不肯露面,直到杨勇已经等了很长一段时间,耐心都被消磨殆尽后,才出现在杨勇面前。

此时的杨勇,等了那么久,自然是心怀不满,被愤怒冲昏了理智。

所以在杨素了解情况时的询问中,杨勇的表现十分差劲,而杨素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要借此机会让隋文帝杨坚彻底对太子失望,已达到废黜太子的目的。

果然,杨素回去汇报时,进行了一番添油加醋,说太子对自己这个皇帝的使者十分嚣张,而且对皇帝心怀怨恨,我担心他铤而走险,做出危险的事情。

杨坚听完,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他对杨素的话深信不疑,生怕太子会干出谋反这种举动。

于是立马在东宫和皇宫部署了大量的警卫,防止太子搞事情。

素至东宫,偃息未入,勇束带待之,故久不进,以激怒勇。勇衔之,形于言色。素还,言勇怨望,恐有他变,愿深防察。高祖闻素谮毁,甚疑之。——《隋书》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输赢已经注定了。

接下来的事情,咱们就以最简短的方式说了吧。

此后,在独孤皇后和杨素的运作下,太子的盟友们被挨个干掉,理由是各种各样,比如太子的铁杆盟友高熲,就是被独孤皇后诬陷谋反,结果被罢免,接着被废为庶人。

这算是剪除了太子的羽翼。

不久后,杨坚在独孤皇后、杨素等人的旁敲侧击下,下定了废黜太子的决心,在高熲被整垮后不久,宣布将太子杨勇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勇被废后,四弟杨秀上书为大哥杨勇抱不平,结果遭到杨广的打击报复,以诬陷的手段导致杨秀被常年幽禁,直到隋朝灭亡时,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掉时,顺便把杨秀也给杀了。

五弟杨谅在杨广登基后,表示不服,因此起兵谋反,事败被杨广杀掉。

至于杨勇,杨广登基时,直接假传遗诏,将杨勇赐死,而杨勇的众多子嗣也绝大部分被杀。

至此,隋朝的这场夺嫡之争才算结束。

杨坚的5个儿子中,有三个卷入此事被杀掉。

而这场悲剧发生原因,除了杨广的精心谋划外,还是由于独孤皇后的偏心,对大儿子充满恶意,使用各种手段整治大儿子。

结果引发连锁反应,杨广在独孤伽罗的偏心护持下,成功夺嫡,这也为隋朝灭亡埋下种子,而由此引发第四子杨秀上书抱不平,第五子杨谅不服起兵被杀,又是另一场悲剧。

不知道独孤皇后如果在地下知道这些后果之后,会作何感想。

参考文献:《隋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电视剧《独孤皇后》截图。

0 阅读:37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