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学院教育以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培养了大量书法家

书法世家 2024-08-18 17:22:37

杨勇,美学博士。现任《书法》杂志副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走向创作

文/杨勇

当代书法的发展,学院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创作而言,学院教育以其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书法人才,这些年轻作者已逐渐成为当代全国性书法展赛的新锐力量。

▲ 朱博 河北张家口 节录 刘义庆《世说新语》 164cm×33cm

在高等书法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阶段,书法创作无疑应是重中之重。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经过十六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近年在重大书法展览中入展人数一骑绝尘。此次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生作品展以“走向创作”为主题,可以看出学校和策展人对于创作的强调和重视。此次展出的作品,作者大都为“00后”的书法新秀,书风之丰富,书写之精微,无不令人赞赏,并生出后生可畏的感叹。

▲ 薛梅杰 河南三门峡 岳飞《满江红》 348cm×124cm

同学们以年轻人独特的艺术感悟力,能从历代经典法帖中进行取舍,汲取自己所需者,并将其融汇贯通,食古而化,堪称善学。在对前人的学习上,同学们没有照搬古人,也没有固守某家某帖,而是一面不断寻流溯源,吸收古人法帖之精华,一面又紧随时代,努力吮吸时代审美思潮的养分。所谓百家饭、百衲衣,同学们在长期的积淀中会不期然而然地获得创作的灵感。

▲ 王永耀 河南信阳 《题沈太夫人蕅乡消夏图》《为人题海市图》 248cm×120cm

当代书法一直在谋求于开放的视阈中实现历史的超越,而实现这一超越的路径主要是扩充取法的范畴,引入最新的考古学成果,将简牍书法、砖铭文字等引入创作领域,并以此拓宽长期以来以“二王”为中心的经典化路径。当代书坛,“00后”书家群体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对书法艺术充满了敏锐的动察力和行动力,新文化与新思想的涌入,使之看待传统的眼光与心境相较于前人来说已大不相同。

▲ 张丙哲 河南濮阳 节录 王澍《虚舟题跋》 180cm×48cm

此次“走向创作——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生作品展”的参展作品,可谓五体兼具,整体来看气象阔大,大字行草开合有度,落落大方;小字行草舒缓优雅,气息纯正;篆隶作品气势雄强,端严之中显正大气象;楷书作品对字形的处理融入了个人的理解,不囿于时风,生动且不失真意。黑格尔讲:“古典型艺术是理想的符合本质的表现,是美的国度达到金瓯无缺的情况,没有什么比他更美,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 郑炜烨 福建建瓯 节录 黄庭坚《山谷题跋》 235cm×106cm

面对古今悬隔的当代情境,年轻书家们如何接续传统,进而创作出“完美”的作品?从古代最优秀的书写中体会高超的书写技巧和富有朝气的古典精神,无疑是每一位年轻书家需要认真思考的。正如姜寿田先生在《突破与超越——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育理念寻绎》一文中指出的:“在人文教育日趋深化发展的当下,如何将审美教育与艺术家培养及传统国学相结合,将书法家培养与人格道德培养完美结合,也是整个当代高等教育界包括河北美院书法学院都应该重视并身体力行的。”

▲ 李朝业 湖南桂阳 王维《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等诗三首 180cm×97cm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大都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且多有探索的意味,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期待同学们能以技向道,由道求新,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书法作品,期待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培养出更多的书法人才,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以及当代书法的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0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