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不想肠息肉变肠癌,尽量少吃这3种东西,再馋都要忍住

易烟评健康 2024-09-25 18:22:38

最近,吴阿姨遇上了烦心事,原本每天早晨雷打不动的排便习惯,这几个月突然变了。

总是隔天才能排便一次,每次都要在厕所挣扎好久,有时甚至还能看到便中带血,吓得她赶紧到医院检查。

检经过查,医生告诉她,肠道里长了个不小的息肉,得赶紧处理。

更让她担忧的是,丈夫最近也总说排便不畅,在医生的建议下,丈夫也做了检查,结果同样发现了息肉,虽然比吴阿姨的小些,但也足够让人忧心。

“怎么会这样呢?我们俩平时都挺注意的啊。”吴阿姨满心疑惑,忍不住向医生询问。

医生耐心地解释说,肠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

听到这里,吴阿姨和丈夫都紧张地竖起了耳朵,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到底哪些食物是肠道的“敌人”,需要尽量避免。

肠息肉是中老年人肠道健康的常见威胁,它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预防肠癌的发生?

01为什么一发现肠息肉就要切除?能不切吗?

肠息肉,医学上称为黏膜下赘生物,是肠道内部黏膜表面的非正常生长物,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阶段,但多见于中老年人。

这些赘生物在大小、形态上各不相同,可能是单个存在,也可能是多发性。

《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的研究表明,肠息肉可以分为腺瘤性、炎性、增生性以及错构瘤型,其中腺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癌变潜力。

腺瘤性息肉被视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它们的存在可能会导致细胞DNA发生变异,最终演变成癌症。

临床研究显示,大约有90%的结直肠癌是由这种腺瘤性息肉经过长期演变而来,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一旦发生,后果极为严重。

专家指出,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切除肠息肉,主要和下面这几个原因有关:

1、难以辨识良恶性

息肉的良性或恶性往往难以仅凭肉眼或临床表现判断,只有通过切除后的病理检查,才能准确诊断。

2、息肉的潜在风险

即使是小的息肉,也存在转变为癌症的风险,早期切除可以减少复杂的手术干预和长期的健康风险。

3、防止癌变的最佳时机

息肉转变为癌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过在它们还是良性的阶段进行切除,可以彻底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癌变。

数据显示,小于1cm的息肉癌变率仅为1%,但直径在1到2cm的息肉癌变率升至大约10%,超过2cm的息肉癌变率高达46%。

025个早期症状,哪怕出现一个也要尽早检查!

早期识别和处理肠息肉至关重要,因为一旦演变成肠癌,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将大幅度增加。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和警告信号,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肠道中存在息肉或者已经发生癌变:

1.不明原因的便秘:大型息肉可能会阻塞肠腔,导致排便困难。

2.便血:息肉破损或糜烂可能会导致粪便带血,应该警惕并不是所有便血都是痔疮所致。

3.肠梗阻: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引起肠道梗阻,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和恶心。

4.粪便带有明显的粘液:息肉表面的黏膜损伤可能会导致粘液混入粪便中。

5.大便变细:息肉或癌症会导致肠道狭窄,可能使粪便显著变细。

03远离肠道息肉,少吃3种食物

饮食习惯对肠道健康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改善日常饮食是预防肠息肉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少吃下面这3种食物,有助于减少肠息肉的风险,同时促进整体的肠道健康:

1、红肉以及加工肉类

研究表明,红肉(比如牛肉、羊肉)和加工肉类(比如香肠、熏肉)含有的血红素和在高温烹饪过程中可能生成的杂环胺等物质,可以增加肠道黏膜的癌变风险。

尽量替换这些食物,以更多的白肉(比如鸡肉、鱼肉)和植物性蛋白质(比如豆类)为主。

2、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特别是油炸食物和动物内脏,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减慢肠道蠕动,长期下来可能会增加息肉的形成风险。

建议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蒸、煮或烤,以减少油脂的摄入。

3、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食物,比如辣椒、咖喱等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局部炎症,长期刺激可能会诱发息肉生长。

关注肠道健康,从调整饮食做起,远离肠道息肉和肠癌的威胁。

让我们从饮食做起,珍惜身体,共筑健康防线,拥抱美好生活!

0 阅读:208

易烟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