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的"大雪飘"为何成为绝唱

凝梦娱娱 2024-03-03 09:26:04

李少春大师的《大雪飘》唱的太有味道了,无人能敌,这种潇洒飘逸,风流倜傥,英雄豪迈的气质就无人能及。更难得是,这段唱腔如此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却又让人回味无穷!李先生凭一曲“大雪飘”雄压百代,唱出了主人公悲凉无奈,英雄穷途末路,使无数人身同感受。李神仙饰演的林冲一腔一调令人销魂,一招一式叫人折服,真的是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最早把《水浒传》的这段故事搬上京剧舞台的是武生宗师杨小楼,他与溥绪共同编创了京剧《山神庙》,后改为《野猪林》,由杨小楼扮演林冲,花脸郝派创始人郝寿臣扮演鲁智深,上演后享誉菊坛。

李少春大师在继承了杨小楼的剧本基础上,自己创新编排的这出新戏,成为了他的传世之作。从立意、框架、场景设置、情节的贯穿,人物的刻划,角色的唱、做、念都是李少春亲自构思、设计,费尽了心血,特别是这段“大雪飘”,这一大段脍炙人口的“反二黄”散板、原板唱腔组合,可以说这是他全身心投入的经典中的经典。(剧本最后是请翁偶虹先生填写和润色)

1962年,由崔嵬、陈怀皑执导,李少春编剧并联袂袁世海、杜近芳出演京剧电影《野猪林》。影片一经上映好评如潮,剧中经典情节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了戏曲影片有口皆碑的典范之作。其中这段“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的唱段更是脍炙人口,传唱不衰。

原来《野猪林》中“风雪山神庙”这一场戏是没有这一大段唱的,1959年演出本“沽酒归途”一场,只有两句吹腔:“雪飘飞,朔风吹头骨寒冷,想往事,遭陷害死里逃生”。李少春先生觉得林冲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出来,导演崔巍先生也认为太单薄,应予加强。

为了使这段唱词既有较强的文学性,又符合当时的典型环境及林冲的心理活动,并适于演唱,李少春先生特意找了煤炭部的‘李迷’高文澜,请他加写一段唱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高文澜先生,不负李少春先生的厚望,数易其稿之后,朗朗上口,表情达意的唱词“大雪飘扑人面”呈现在李少春先生的面前。

拿到唱词后,李少春先生苦心揣摩,拍板度曲,经过多次的反复斟酌,终于使经典唱段大雪飘,扑人面,在京剧舞台响亮的唱了起来,成为了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

这段唱,使京剧《野猪林》变得完整,太完美了,百看不厌,百听不厌,这段唱腔充分体现了李少春大师的风格,使人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及感染力。通过他悠扬顿挫的经典唱段把林冲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情形展示的淋漓到位。林冲怀才不遇,保国无门,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冤成犯人,内心深处的愤怒,及对未来的向往,李少春大师的表演唱出了沧桑悲愤,演活了林冲,成为千古绝唱!不管后边多少人抱负满满地来饰演,那尽可看做是模仿,而决没有及格,更难以超越。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

在低音锣的延绵哀叹中,李少春大师走来了,他迈着沉重但不凌乱不软弱的步伐,走进风雪之中,但见, 寂寥空旷的北方大雪飘洒着迷了人的眼,山河的暗淡、疏林的凋残,都在他苍凉的气息中让人不寒而栗,这时的英雄,怀着失意,愤懑,英雄末路的心态,遥望家乡在迷茫的雪雾里幻化成丝丝的牵念,前途在哪里?娘子可安好?以雪的内置热心,却外化成的是寒,怎能不寒,怎能不冷?

英雄遭陷,妻离人散,壮志难酬,下場凄凉!使人扼腕!李神仙的唱腔穿透沉闷的天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却不失大英雄的挺拔悲愤之气。无论其“唱”、“做”、“表”之功天,均允称上乘教材式版本,无人能及,巅峰之作, 传世之作,经典之作!李少春大师从扮相唱腔念白至今无人能超越,一人表演压住台, 万人听唱消入魂,让人感受到那种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万千无奈。

要说最喜欢听的,必是“大雪飘”唱段莫属,之所以喜欢听,纯粹是他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他的嗓音可能不是那么高亢洪亮,但正是这独特的音色唱腔把主人公遭陷害、被逼迫的无奈、悲壮、苍凉和孤愤的复杂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把剧中人物打造出强烈的悲剧意味,这是后人无论如何也难以超越的,成为使人百听不厌的传世绝唱。

看李大师唱的轻描淡写,再看模仿者声嘶力竭,这后学者可能缺的太多了。

0 阅读:0

凝梦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