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天津的特色文化,可能首先想起来的一定是相声,天津相声的表演特色是自成一派的,天津相声以讽刺见长 ,火爆热烈 ,富于幽默感,说逗俱佳 。天津相声队伍中,曾经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演员,天津相声最火的年代是"文革"前,那时有天津市曲艺团和天津实验曲艺杂技团,两个大团可是群星荟萃,各家辈出.各种风格争奇斗艳。
天津曲艺团自建团以来拥有的老一辈相声艺术家:张寿臣、马三立、常连安、郭荣起、赵佩茹、李寿增、常宝霆、白全福、朱相臣、李润杰、王凤山、张庆森。
相声名家:苏文茂、李伯祥、魏文亮、马志明、谢天顺、张志宽、常宝丰、侯长喜、王世勇、杜国芝、张永久、马洪信、袁武华(袁先生是李润杰之徒,天津市曲艺团快板书演员;多才多艺兼相声口技演员。)
后起之秀有赵伟洲、王佩元、刘俊杰、常贵德、王宏、刘亚津、戴志诚、郑健、陶大为。(有几位已调离天津)。
另一个著名的大团是天津实验曲艺杂技团,在五、六十年代,天津红桥区、南开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塘沽、静海这几个区都有区级曲艺团体,1970年左右,各个区团相继解散,演员们纷纷转业。1979年筹建的实验曲艺团,使很多曾经在区团工作的演员重新回到了曲艺团体组织中来,使他们的艺术生命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这个团隶属和平区政府文化科,该团定编80人,是天津市80年代重要的曲艺表演团体之一。
实验曲艺杂技团相声队队长是班德贵、于佑福,主要演员有刘文亨、王文玉、魏文亮、孟祥光、于宝林、冯宝华、田立禾、赵心敏、班德贵、寇庚儒、黄铁良、任鸣岐等。赵心敏先生跟班德贵先生在团里攒底。该团成立初期,曾在新中央剧场举行建团公演。此后以长虹曲艺厅为主要演出场所;同时还在劳动、天华景、中华、滨江、南市权乐等剧场上演,当时劝业场楼上演出有下午晚上两场,每场票价五角钱。
赵心敏先生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师承相声名家李洁尘,而他也是相声“文”字辈的门长。赵心敏基本功扎实,其说学逗唱是样样精通,表演风格属于是外松内紧。他在表演时总能给观众营造一种轻松甚至略带调皮的氛围,不经意间把观众带到他预先设置的场景里,时机成熟时抖开包袱,制造“笑果”。他强调表演的自然:“相声的灵魂就是自然,包袱必须是自然的,观众在乐的时候是最自然、最放松的,演员不自然,满头大汗紧张得要命,怎么能让观众自然呢?”
赵心敏先生长期在天津的“地”上演出,熟悉天津市民的喜怒哀乐,一辈子都是在小剧场演出,没上过大剧场。70年代末,他加入天津市实验曲艺团。由于长期抽烟喝酒,饮食结构不健康,1984年不幸身患癌症。
班德贵先生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他曾经是相声名家张杰尧的弟子,后来拜在了马三立大师门下。他善“捧”、能“逗”,口风犀利,面孔冷峻,获“冷面滑稽”之赞誉。在相声队担任队长时,为黄铁良、刘文亨、赵心敏捧哏多年。
班德贵先生
刘文亨先生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其基本功扎实,尤其是擅长“学唱”,刘文亨、刘文贞二人均为杨少奎弟子,刘文亨以学唱见长,刘文贞擅长单口相声和太平歌词。二人录制的《学越剧》、《学梁祝》、《戏迷闹学》均留有实况录音。
佟守本,男,汉族,1945年出生于天津,相声演员,师承相声老前辈张振圻先生,代表作有《造厨》《偷论》《地理图》。1959年入天津南开曲艺团,师从田立禾、冯立铎、冯立樟、康立本等学相声,后拜师张振圻。1970年转业到南开化工厂,1980年入天津实验曲艺团。1990年转业到天津曙光电影院业务组工作。后任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诵说班教师,并在众友相声队与邓继增先生合作演出。
佟守本
长虹曲艺厅拆除改建,一些中年演员相继调出、离团,导致该团最终于1990年2月撤销。该团撤销前后,相继有刘文亨、魏文亮等优秀演员被天津市曲艺团借调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