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说。
四大菜系指的是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也有说法是,四大菜系为鲁菜、川菜、苏菜、粤菜。
这里的区别在于淮扬菜和苏菜,实际上,这里的苏菜是江苏菜的简称,包含了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
因为淮扬菜的地位高,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江苏菜。
所以说,四大菜系不论是鲁菜、川菜、苏菜、粤菜的说法,还是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的说法,大家都能够认同。
在四大菜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合称为八大菜系。
在八大菜系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十大菜系、十二大菜系之说,主要是京菜、豫菜、楚菜、沪菜、秦菜等等,互相争论,缺乏共识。
不管是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也好,还是十大菜系、十二大菜系也罢,不难发现,这里面没有河北菜的踪迹,当然了,也没有山西菜,这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为什么河北菜不出名?
有人说,山西菜不入流。
也有人说,河北菜没有存在感。
其实,山西菜不入流,也能理解,毕竟山西的地理环境,条件有限,主要是古代,处于黄土高原,远离沿海,又缺乏大湖,食材上就形成了短板。
但是,河北则不同,河北的条件太好了,某种程度上,比起山东,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河北是全国地形地貌最全的省份,这里有高原、平原、草原、盆地、丘陵、山地、沙漠、海滨、湖泊、河流、林地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全国罕见,食材来源,何等广泛。
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没有形成著名的菜系呢?
当然了,食材只是一方面,还要有历史文化的滋养,历代名厨的传承,足够的市场空间,然而,这这些方面,河北也不差啊。
大家知道,河北是燕赵大地,这样有影响力的诸侯国,难道不会吃?
事实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食器,已经是主流社会的饪食器。
而更早的黄帝时代,这里就发现了火烤、石烹的迹象,到了汉代,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引进很多新物种,胡瓜率先种植于河北一带,胡瓜就是黄瓜,因为后赵的原因,禁止“胡”字,所以改名黄瓜。
黄瓜入馔(做成食物),就是从河北而来。时至今日,河北石家庄还有黄瓜宴,属于传统名菜。
这样敢为天下先,引领饮食潮流的河北人,如今,河北菜,怎么就没落了呢?怎么就没有存在感了呢?
《墨子》描述过赵都邯郸,美食之丈,目不能遍视,口不能遍味。
《战国策》有中山君“吾以一杯羊羹亡国”的记载。(中山君命庖厨制作羊羹,宴请群臣,羊羹味美浓郁,中山君一手下没吃上羊羹,一怒之下投奔了赵国)
由此可见,河北人自古以来爱吃、会吃,可是如今一提起来河北的美食,就是驴肉火烧,难道说,除了驴肉火烧,河北就没有美食了吗?
事实上,河北菜分三大流派,分别为张家口、承德为代表的京北风味菜 ,以唐山、秦皇岛为代表的京东风味菜,以保定、石家庄、邢台、衡水、邯郸为代表的京南风味菜。
也称为宫廷塞外菜、冀东沿海菜、冀中南菜。
这三大流派的名菜、特色美食小吃,不胜枚举。
比如总督豆腐、李鸿章徽菜、金毛狮子鱼、鸿宴肘子、上汤酿白菜、锅包肘子、鸡里蹦、圣旨骨酥鱼、白玉鸡脯、酱汁瓦块鱼等等。
再比如香河肉饼、坝上莜面、牛肉罩饼、二毛烧鸡、熏肉、油酥饽饽、麻酱烧饼、蜂蜜麻糖、焖子等等。
这里说一下,金毛狮子鱼,这道菜是河北的传统名菜,民国时期所创,因鱼丝披散像雄狮鬣毛,故而得名。有点类似于糖醋鲤鱼、松鼠鱼的做法,但外形上,差别很大。如今,这道菜是河北名菜之首,还纳入国宴菜单,堪称河北代表菜。
而定州焖子,也很有地方特色,属于小吃,相传是宋代苏东坡到此任职,发明了此物,后来改良,就是今天的焖子,当地人对焖子的喜爱,可以说,超过了驴肉火烧,此物既有肉香,又有淀粉的绵软, 当地人言,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吃过焖子。
河北菜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可惜,大多数鲜为人知,缺乏宣传,与其说河北菜缺乏存在感,不如说,河北菜太过低调了,不知道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