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军事文集思考:刘邓陈粟点到为止,为何对一位元帅详细指导

新新史界 2024-06-14 12:20:40

笔者在阅读《毛泽东军事文集》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1946年9月一个月的时间里,日夜繁忙的毛主席,竟特意抽出时间,重拾教员身份,长篇大论的教导一位将领该如何打仗。

可能有读者会说,毛主席是全军的老师,对谁都是教导,何必要单拎出来。

注意,毛主席的这次教导,和往常并不一样。

平日里,毛主席对各大根据地的指导,主要集中于战略层面。

比如在1946年9月间,毛主席给中原刘邓的电报有7封,给华东陈粟电报6封,这些电报内容大多是说清战役目标是什么、下一步该怎么打,基本没有战术上的讲解。

其中原因,主要是刘邓、陈粟等人都是一代名将,战场上的事情一点就通,根本不需要多么细节的梳理。

但是,毛主席在9月间,对另一位将领的教导,可以说是到了手把手教学的程度,战役怎么组织、指挥方向怎么确定、领导心态怎么端正、战术如何变通等等,全部罗列在内。

这位将领是谁?毛主席的教导又是否奏效呢?

一,元帅吃败仗

不绕弯子,这位将领正是开国元帅中位列第九的聂荣臻,他当时正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

聂帅作为我军出了名的政工元帅,尤为擅长根据地建设,其曾在抗日期间,把孤悬敌后的晋察冀边区,发展成我军第一个模范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相较于发展根据地,聂帅也有一个短板:军事水平不高。

这非在批评或者抹黑聂帅,要知道,我军能把发展根据地、精通军事指挥两者,全部集于一身且至大成者,寥寥几人。

各有所长,仅此而已。

抗日时期,聂帅主职是发展根据地,军事指挥能力没能得到锻炼,在解放战争开打后,聂帅的短板就出来了。

当时,国军在华北驻有数十万军队,指挥官是晋系将领傅作义。

此人出身军阀,曾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在打仗指挥上很有自己的见解,算得上国军一位名将。

就连中央也对其颇有顾虑,毛主席多次致电华北,要求部队行军间,最好不要惊动傅作义;朱老总曾公开承认:“在作战上,傅作义学了日本人的一些套路,也学了我军的一些方法,是比较难打的”。

说到此处,笔者插一句题外话,近年来,无论是影视剧还是一些地摊文,经常把国军战斗力说的一无是处。

此类说法既违背历史事实,也是在间接贬低我军。

试想,如果敌人个个蠢如猪豖、一打就倒,那我军为何还要用三年多的时间才实现解放战争的胜利?

过于小瞧敌人,其实也是在看轻自己。

粟裕大将就曾在其回忆录里,批评这种不良风气,认为有人“把敌军想得过于愚蠢”。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华北局势。

聂帅认为,既然傅作义不好对付,那就先找敌人其他的弱点,循序渐进,最终解放华北。

1947年7月,聂荣臻率兵发动大同集宁战役,此战我军集结了30个团的兵力,计划一举拿下大同城,让晋察冀和晋绥两大军区连成一片。

战前,聂荣臻和麾下就战局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最终认定:大同属于阎锡山的地盘,部队进攻大同,傅作义不会来援。

7月31日,战斗开打,我军一路猛推,很快就肃清大同城外敌人,开始进攻内城。

然而,就在部队士兵高呼胜利时,意外出现了。

华北傅作义竟然兵分三路、出城支援,并先后夺取大同、集宁,打乱了我军的进攻节奏,战役以失败告终。

二,部队闹家务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场战斗失利,吸取经验、重整旗鼓再来就是。

聂帅也是本着这样的看法,召集全军将领,开了一次总结大会,想以此分析清楚战败原因、鼓舞士气。

然而,就是这场大会让晋察冀部队闹起了家务。

当时,聂帅认为战役失利原因,主要是由于前敌指挥张宗逊临场指挥不当,聂帅本人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的性子,于是在大会上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令谁都没想到的是,聂帅话还没说完,时任军区二纵司令郭天民,就起身拍桌子反对,并指责聂荣臻应该为战败负责。

郭将军详细列举了聂帅两条失误之处:

第一, 抗日后军区裁员太多,部队战力下降严重;

第二, 大同集宁战役中,聂帅误判敌军动向,导致最终溃败。

除此之外,受到聂帅批评的张宗逊也当场表示不服,多年后,张上将在其回忆录里解释道:“有些同轻敌,不以毛主席指示为然,坚持先打大同”,而这里的“有些同志”指的正是聂帅。

原本的战役总结会议,瞬间成了互相指责、甩锅大会。

一时间,晋察冀军区帅将离心,甚至有分道扬镳的势头。

一直到1947年4月,朱老总空降华北,监督部队整改,事情才算平息。

三,毛主席下场指导

部队战力的提升,关键还是在于一把手的指挥水平,为此,毛主席亲自下场教学。

毛主席是怎样手把手指导聂帅的呢?

笔者在此引用毛主席的两篇电报,电报字数较多,希望各位可以静心细读,体悟毛主席的用心良苦。

9月13日,毛主席给聂帅发去一封名为《关于刘邓军作战经验的通报》,在电文中,毛主席把刘邓行军方法挨个介绍清楚:“刘邓军五万人打敌第三师两个旅九千人,从三号黄昏打起至六号上午开始解决一个旅,引起敌人全线恐慌,另一旅于六号下午突围,被我以半天时间解决该旅...这一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必须集中优于敌人五倍或四倍至少三倍的兵力,首先歼灭敌一个至两个团,引起敌人恐慌,得手后再歼敌第二部、第三部、切不可贪多务得。”

9月25日,毛主席在《只要指挥上既灵活又勇敢就能打破敌人进攻》电报中,对聂荣臻循循善诱道:“我陈赓纵队已将胡宗南之第一旅全部歼灭...查我陈赓纵队仅三个旅,七月间歼灭胡军一个旅后,胡军停止于绛县以南不敢冒进...由此可见,只要指挥上既灵活又勇敢,敌人进攻是能够打破的,望通知全军鼓励士气。”

小到军队部署、中到战术变通、大到战略心态调整,毛主席不厌其烦全部讲了个遍,老人家对聂帅的期望、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而聂帅也从中感悟,后在华北野战军领导体制改革中,支持军区、野战军分立,自己担任军区司令之余,为野战军的指挥出一份力。

自此,我军在华北开启了脱胎换骨之旅。

19 阅读:4969
评论列表
  • 2024-06-17 07:59

    聂帅打仗确实比林粟徐刘差一截

  • 2024-06-15 06:16

    为何一位元帅不用指点,就连连大获全胜,说明他(徐帅)更厉害

  • 2024-06-15 04:47

    林总、粟总和刘帅无愧于我军前三战神

  • 2024-06-16 10:47

    聂帅,练兵是能手。

    天衣无缝 回复:
    练兵是徐帅,聂帅仅是根据地建设

新新史界

简介:半路出家的中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