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刘懋功回忆:随刘志丹北上陕北,是我第一次参加重大军事行动

航语的过去 2024-09-26 04:14:46

奔袭楼坊坪

在庆阳游击队参加的几次战斗,最难忘的是1934年10月去楼坊坪打张廷芝。这是我在庆阳游击队参加的最大的一次战斗,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久已景仰的刘志丹同志,在他直接指挥下战斗。

张廷芝家是一个封建大家族,是盘踞在三边和洛河川一带的一股恶势力。他的父亲、几个叔叔以及他众多的堂兄弟大多是反动军官、惯匪、土豪劣绅,一贯与人民为敌。张廷芝本人是国民党军队的团长,他父亲张鸿儒是副旅长,人多枪多,特别反动。当时张廷芝带领骑兵和步兵各一个营及民团近千人,沿洛河川南下,侵占我苏区的不少村庄。他把团部和骑兵营驻扎在白豹川和脚扎川交汇处的楼坊坪。

刘志丹同志决定亲自指挥部队,利用夜袭战法,消灭这股反动武装。为了集中优势兵力,他调动了红四十二师骑兵团、我所在的庆阳游击队、合水游击队和保安游击队共400多人的兵力。战前,他在位于今吴旗县白豹镇后面的山上,开了会。就在这次会上我第一次见到豹镇后面的山上,开了会。就在这次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他。陕北的10月初天已很冷,飘着小雪,但他和战士一样,还穿着单衣,中等身材,精瘦干练,笑眯眯的脸上一双眼睛格外有神。他分析敌情,作战斗动员,说话干脆,动作利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着,从各游击队挑选了100多名战士组成突击队,我被选在其中。挑选时,刘志丹在旁边站着看,只有他认为满意的才能参加突击队。他指定他的弟弟刘景范同志当突击队长。战斗部署是:突击队沿白豹川的山梁向东北方向急进到楼坊坪村背后的山梁,担任背后堵击;骑兵团由赵国卿团长率领,由脚扎川出击,攻敌正面;其余部队配合进攻。白豹镇距楼坊坪有30多里路程,我们踏雪行军,连夜赶往目的地。

拂晓发动突袭之前,由于敌哨兵在山梁背上烧火取暖,我突击队员在距敌人还有十多米时被发现了,暴露了我军的战斗意图。敌哨兵慌忙开枪报警。枪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敌人,敌人急匆匆从宿营的院子里冲出来向我们开火,有的连衣服都未来得及穿,光着身子。因敌人驳壳枪多,火力强,而当时我军的武器很差,手榴弹、机枪都没有,又失去了夜袭的突然性,只好改变计划,立即撤退。这时天已亮了,敌军蔺士殿营向楼坊坪增援,张廷芝趁机组织兵力反扑。刘志丹亲自指挥骑兵团将敌顶住,掩护我们撤出了战斗。

这一仗虽然没有实现作战意图,但歼灭了敌军一部,打击了张廷芝嚣张的气焰,当天下午他就退出苏区,缩回金佛坪去了。这次战斗,我军也有一些伤亡,骑兵团团长赵国卿左肩负伤。他是创建陕甘边根据地的老红军,山西人,很能打仗。1935年5月初在庆阳六寸塬战斗中再次负伤,养伤期间被敌人抓去,杀害于庆阳。

这次战斗结束,我就参加了红二团。

参加红二团

1934年7月下旬,中共陕甘边特委作出了《陕甘边区特委关于陕甘边区党的任务的决议》,提出了第二路游击队和第三路游击队在两个月内各完成组建一个团红军的任务。在决议号召下,9月中旬以第三路游击队为基础,在正宁县湫头组建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一团。陈国栋任团长,张仲良任政委。下辖两个连,共200余人。10月10日,以第二路游击队为基础,在南梁阎家洼子组建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团长刘景范,原是保安游击队队长;政委胡彦英,是从骑兵团调来的;参谋长王生荣。下辖第一连、第二连和少年先锋连,全团共200余人。第一连主要成员是我们庆阳游击队的老底子。当时队里挑选了60多个人(包括我在内),在柔远城子温台子搭起了连队的架子。记得张秀山、马仰西等同志还开了个会,宣布了一些事情,其中包括宣布我为正式团员,勉励我参加正规红军后要好好干等等。会后,我们这60多人的队伍开到南梁,和原先在洛河川一带活动的安塞游击队的20余名同志合并,正式组编为红二团第一连。邵占奎担任连长。第二连是保安游击队和合水游击队各选调部分精干组成。王四海同志是其中一个班的班长,他们家父子、堂兄弟共9个人都参加了保安游击队。他的父亲就是我们红二团的参谋长王生荣,是位很了不起的老同志。王四海后来和我在红十五军团先后任营教导员,至今来往密切。他是我为数不多至今仍健在的最老的战友之一。少年先锋连则是由不满18岁的"红小鬼"组成。那时我已满18岁,算是成年兵了。

严格说起来红二团算是重建的。1932年12月24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刘志丹的筹划领导下,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创建了西北第一支主力红军。红二十六军当时只有一个团,就是红二团。王世泰任团长,军政委杜衡兼任团政委。红二十六军经过艰苦战斗,创建了幅员5000平方公里、拥有近4万人口的西北地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照金根据地。但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杜衡独断专行,1933年5月下旬,他强令红二团孤军南下渭华,到敌人腹地去创建新苏区,结果在强敌围攻下几乎全军覆没,红二团的建制和番号也被迫取消。这次重新打出红二团的旗号,并且我能成为其中一员,兴奋的心情是没法说的。

荔园堡阅兵

1934年11月4日,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我的家乡甘肃华池县南梁的荔园堡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习仲勋任主席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刘志丹任主席的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朱自清为总指挥的陕甘边赤卫军总指挥部。

几天后就是苏联十月革命节,领导机关决定在荔园堡搞个庆祝活动并举行阅兵式。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的队列训练,都是由刘志丹亲自组织安排的。

11月7日一大早,部队、群众、机关干部、学生,从四面八方排着队来到荔园堡。太阳红彤彤的,万里无云。在荔园堡两河夹角处的大草坪四周,早被周围来的群众挤满,万头攒动。场中几十面红旗迎风飘扬,无数红缨枪、大刀、土枪、步枪闪闪发光。场上用木板临时搭起的检阅台,站着刘志丹、习仲勋、陕甘边特委书记惠子俊等领导人和二十几位群众代表。会上宣布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赤卫军总指挥部正式成立。习仲勋和刘志丹先后讲话。他们的话语激动人心,手势铿锵有力。我第一次听到内容这么丰富、鼓动力这么强的讲话,不由得和大家一起举起枪,高喊口号,兴奋的心脏咚咚急跳。

讲话之后进行阅兵,约有三四千人参加了庆祝大会。首先是少先队、赤卫军,接着是红军干校学员,再下来是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第三团,最后面是骑兵团。我在二团的队列中。我们以整齐的队形和步伐成分列式通过检阅台,并绕场一周。骑兵团的200多匹战马昂首扬鬃,蹄声嗒嗒,给被检阅的部队平添许多威武雄壮的气势,围观的群众不断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口号声。岁月荏苒,已经65个春秋过去了。这第一次接受检阅的情景,刘志丹同志的音容笑貌,依然那么鲜活地历历在目。

罗平川痛击曹俊章

阅兵式后的第二天,我们红二团在团长刘景范、政委胡彦英率领下离开荔园堡,北进到陕北保安县金鼎山一带寻找战机。金鼎山寨驻着敌八十六师高雨亭营的两个连和袁成章的民团。红二团领导决定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先把部队预伏在同家畔,然后让保安游击队派出几名队员对山寨的敌人进行袭扰。敌人果然中计,一股民团出了寨子向游击队追来。这几名游击队员边打边跑,把敌人引进我部队预伏圈内,一举歼灭了这股民团。

从俘虏口中得知,驻山寨的两连敌军正在旦八寨子曹俊章民团配合下,在罗平川一带对我游击队进行围剿。曹俊章是有名的反动头子,他仗着旦八寨子山高石厚,易守难攻的地势,干下许多反共反人民的坏事。这次他和高雨亭部同时钻出了"乌龟壳子",刘景范团长觉得这是一次歼敌良机。我们缺乏攻坚重武器,这个机会真是求之不得。团首长立即集合部队,命令跑步前进,奔袭罗平川之敌。

急行军到达敌人驻地时已经天亮,正穿衣起身的民团一触即溃,向山头猛跑。我们跟屁股就追,在山上大部分民团团丁被活捉。曹俊章骑一匹大黑骡子逃跑。他见目标大,就扔下骡子,连滚带爬窜进山沟里的梢林里跑掉了。这头骡子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枪声惊动了高雨亭,他立即指挥两个连向我军攻占的山头反扑。敌人人多枪好,打得山头土石飞溅。我们子弹奇缺,只能把敌人放到近处打。团长指挥着我们从早晨一直打到黄昏。战斗中,刘景范团长负伤。我军趁着夜幕的降临,下沟翻山,撤出战斗。

由于一天一夜的行军打仗,疲劳得要命,爬山时路窄人多很拥挤,大家都边走边打瞌睡,不知怎搞的,我就倒在了路边。等醒过来,看见整个大地都变成银色素装,我身上也盖了一层雪,棉衣渗进行军的汗水被冻得邦邦硬,这时才感到冰冷刺骨。天已大亮,周围不见一个人影,白茫茫一片,部队也不知去向。孤单、恐惧和焦虑,一下子把冷、饿、累全忘了,唯一庆幸的是枪还在身边。我紧紧抓着枪站起身来,塞一把雪在嘴里,一边想着如何追赶部队。路都被雪掩埋了,我只能按咋晚行军的大致方向前进。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马上找到部队!"大概走到半晌午的时候,发现了雪地上部队行军的脚印,赶紧跟着脚印向前跑,生怕太阳把这些脚印晒化了。太阳当顶的时候,我到了团部的驻地。胡彦英政委看见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奇怪地问:"你这是怎么回事儿?"一上午的奔波和饥饿,经这一问化为满腹不高兴的回答:"你把你的兵都丢了,还问怎么回事儿?"胡彦英笑了,忙说:"对不起!我叫人去给你弄点儿吃的,吃过回部队去。"

曹俊章的那头骡子真是个好东西,皮毛黑缎子般乌亮油滑,没一根杂毛;个子又高又大,人称"八爪龙"。跑起来稳健飞快,难怪是曹俊章的心爱之物。没几天,胡彦英就把这头骡子送给了刘志丹。志丹呢?用这头骡子换来了子弹。那时的部队子弹极缺呀!

随刘志丹北上陕北

1934年10月,蒋介石不甘心第一次对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围剿"的失败,再次调动陕、甘、宁、晋、绥5省6个师共5万余兵力,对陕甘和陕北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

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1935年1月初,陕甘边特委书记惠子俊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决定率领红四十二师第二团北上陕北,探望在安定县白庙岔养伤的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并就反敌军第二次"围剿"、统一陕甘、陕北两个特委、两支红军部队等问题与陕北特委交换意见。

我们红二团在惠子俊、刘志丹和团政委胡彦英的率领下,从南梁出发北上。这时,我已担任了一连的经济员。除行军打仗外,还管着为全连筹粮吃饭的大事。

一天下午,走到保安与甘泉交界的白沙川时,突然发现前边原始森林中弥漫着一片浓烟。志丹骑在马上喊了一声:"不好,森林着火了!"立即命令胡彦英政委组织部队灭火。他和惠子俊一抖缰绳,策马向火场奔去。我们红二团全体同志也紧跟着向前奔跑。这是一片十分茂密的森林,荒草齐胸,落叶很厚,加上冬天干旱,火势迅猛,烧得枯枝劈啪作响。刘志丹指挥我们把枪支弹药放到远处,用大刀和刺刀砍出一条防火沟,截住火头,然后用树枝扑打火苗。200多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扑打,终于把山火扑灭了。但战士们本来就破旧的衣裤被荆棘、枣刺剐得丝丝缕缕,一个个脸上熏得黑红,流下的汗也是一道道黑水,不少人手上、脸上还被树枝剐出伤痕。

刘志丹同志在革命事业初创,戎马倥偬之时,就能注意到灭火保护森林这些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抽调富甘游击队一同北上,惠子俊、刘志丹率领我们红二团暂住甘泉县西北下寺湾附近的程纸坊村和胡平头村,等待富甘游击队前来会合。刘志丹利用这短短的三四天休整时间,教我们练兵、学战术,讲解游击战常识。富甘游击队到达后,我们经保安县安条岭进入安塞县境内,一路向东,直趋高桥镇,这是北上的必经之地。高桥镇寨子地势很高,工事坚固,敌居高临下,火力很容易将通路封死。刘志丹仔细观察后,决定等到夜幕降临后,命令部队不许发出响声,快速隐蔽行进。他亲自走在队伍最前面,敌人果然没有发现我们。我们顺利地通过了高桥。

北进路上的第二道卡子是距招安东北十几里路的李家塌。这个寨子兀立在一二百米高的崖上,形势十分险恶,像拦路虎一样俯视着川道中过往的行人。寨子里有数百反动民团和保甲武装,还麇集着不少外边逃来的土豪劣绅,形成一个顽固的反动据点(5个多月后,刘志丹亲率主力红军打了一场恶仗,才攻了下来)。我们行抵这里时正值早晨。如与敌交火,对我不利。刘志丹决定趁敌未发现我们,在他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隐蔽通过。他派出一部分部队,向敌警戒,率领我们大队迅速通过。寨子里的敌人在我警戒部队撤离时才发现,慌忙开火阻拦已晚了,只能算欢送我们了。

刘谢会商白庙岔

红二团和富甘游击队顺利通过李家塌,途经真武洞,一直向北挺进,过龙安、肖官驿、坪桥,然后折向东北方向,于1935年1月下旬到达目的地﹣﹣安塞县和安定县交界的白庙岔。这里,是中共陕北特委机关的驻地。

我们陕甘边红军部队的到来,受到陕北特委书记崔田夫等党政军负责同志和干部、战士的热烈欢迎。第二天,红二团就移驻水晶沟,进行训练,做战斗准备。这段时间,刘志丹同志白天不时外出,脚步匆忙,好像有急事的模样。我们不知他去干什么。但他从不在外面住。这时,已是农历腊月下旬,农历年的味道已经很浓。团政委和参谋长传达刘志丹的命令,要求红二团时刻保持警惕,打击敌军的骚扰,保护当地群众过好年。

为了震慑敌人,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我们受命在年关前后,袭扰了驻瓦窑堡的敌八十四师五 OO 团;南下延安的蟠龙镇,又袭击了两个反动民团和敌八十四师五 OO 团的另一个营,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敌八十四师高桂滋部,是蒋介石为了"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从河南调入陕北的,他们机枪多,装备精良,根本没把我们红军放在眼里,当然就不会想到红军会趁着年节去打他们。

农历年时节,滴水成冰,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记得蟠龙战斗打完后,天已黑了。我和同志们沿一条小河沟行军,没有路,一路几乎都是在结了冰的小河里走。下半夜到达宿营地时,裤腿上的冰凌坠子还丁零当啷地直打脚后跟。那时候年轻气盛,只要有仗打,什么苦啊累啊,流血牺牲啊,全没当回事儿。

来到陕北根据地,红二团指战员都盼望能见到与刘志丹齐名的群众领袖谢子长同志,关心着他的伤情。据说他的身体已见大好,但一直未能如愿见他一面。后来才知道,我们进驻水晶沟,就是执行保卫谢子长安全任务的,这时候他的伤病已经非常沉重。2月21日,终于不治病逝。

我们在陕北期间,发生了两件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一是1月30日,红二十七军在白庙岔组建起来了。这是陕北主力红军成长壮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反第二次"围剿"取得胜利有重要意义。红二十七军的诞生、成长和刘志丹同志的帮助、领导是分不开的。

另一件大事是2月5日(农历正月初二),中共陕北特委、陕甘边特委在安定县西北的周家殓召开联席会议,通过了刘志丹、谢子长共同制定的军事部署方案,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主席由刘志丹担任(一说由谢子长担任,谢不久因伤重不治去世)。会议还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由惠子俊任书记。这次会议统一了陕甘、陕北两个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标志西北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正确的反"围剿"作战方案,对胜利粉碎敌军的第二次"围剿",有决定性的意义。

按照西北军委的部署,我们红二团应返回陕甘边参加反"围剿"。巧的是,在安定刚过了正月十五,刘志丹接到来自陕甘边的报告,说国民党十七路军的杨子恒师因为闹内讧,副旅长梁占奎带了近千兵马来投奔南梁苏区。为了防范敌重兵追击,要求红二团速回南梁,保卫边区。于是,刘志丹立即下了命令,红二团提前返回南梁。他和惠子俊仍留陕北筹划军政事宜。我们在胡彦英政委和王生荣参谋长率领下,日夜兼程,用了四五个昼夜赶回南梁根据地。几天后,梁占奎的这支部队被改编为"西北抗日独立军",梁任司令员,下辖4个步兵大队和一个骑兵团。

这次随刘志丹同志北上陕北,是我一生中参加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亲身感受到刘志丹的许多优秀品质,使我终生受益。一路上,我作为连队的经济员,既要保障连队能吃上饭,还要参加打仗、做群众工作,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

【刘懋功(1916年8月23日—2009年12月23日),甘肃庆阳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三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0 阅读:11

航语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