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堡版画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

强强聊历史 2023-07-05 08:17:01

前言

连城县四堡版画文化遗址,是中国版画发展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遗迹,承载着中华历史上最珍贵的记忆,也是中国版画文化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见证。

四堡版画文化遗产是近几年来倍受关注的一个热点。2005年《四堡木刻工艺》被列为福建“非遗”,2008年《四堡木刻工艺》被列为国家“木刻工艺”;四堡雾阁村和中南村在2012和2013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四堡乡被评为中国第一批“印刷文化遗产”的地方。

四堡刻印文化遗存的若干突出特点

四堡木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中南,四桥,雾阁,田茶等4个村庄,占地25.4亩,因其数量多,印数多,发行广,在清朝书坊刻书行业中位居前列,与其它地区木刻文化遗址相比,四堡木刻文化遗址具有字迹的鲜明特色。

(一)唯一的幸存者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四堡保留了原始风貌,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一处坊刻遗迹。

四堡木刻书业始于宋代,发展于明代,至清代达到鼎盛,20世纪40年代末期,木刻书铺停止印刷,20世纪50年代,木刻书铺倒闭,四堡书铺倒闭。

其中,有50多个比较完好的古书坊,还有大量的古版画、古印刷工具、古图书,这些都是四堡刻版印刷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又浩瀚的历史信息,是中国印刷史、新闻出版史、著作权产生与保护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地方是中国远古文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见证和记录。它是中华古代文化在国内外的一座“活化石”。

(二)规模宏大

清代乾嘉时期,四堡的印刷行业,“广纳古今,博大精深,精益求精,家家有墨宝。

那时,四堡书坊有300多个,现存的书籍种类有:经史子集、诗词书画集、通俗文学集、私塾科举集、民间文学集、锦等。

他们扩大了图书的经销网络,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工业模型.其所出之书,“独据江南,行销全国,远销海外”,是中原文化向南传播的一道重要关卡。

四堡是清朝南疆最大的碑刻基地,是以其大规模的集群制作而闻名的。刻印的众多书籍,促进了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三)权威证明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四堡刻印”的宣传报道就开始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不少学者深入实地,走家串户,搜集资料,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四堡刻印”文化遗址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例如,在一九五四年厦门大学的学术讨论会上,前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学者郑振铎先生就曾指出,四堡书坊与北京、汉口、江西的浒湾一起,被称为“清朝四大刻书中心”。

中国作家协会秘书处前秘书张胜友先生则认为,“四堡书坊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新闻价值仅与客家土楼相媲美”,武汉大学曹之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了“中国印刷术博物馆应该有四座”的观点,并题了一句话:“四座雕版,文化飞舟”

四堡木刻基地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他感叹“连城珍宝甲南疆”,亲笔写下一句话:“前世之宝,后世宝之宝。”

并在《光明日报》上刊载《谁救四堡》,四堡版画文化遗产的定位与价值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权威性的肯定。

关于四堡刻印文物保护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破坏了传统的风格

由于镇子总体规划滞后,管理不力,原本用来维持镇子空间的菜地、池塘等空地,都被挤压得支离破碎,镇子周围,甚至是镇子周围,都修建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再也没有了往日那种错落有致,井井有条的建筑风格和空间规模,也没有了与之相关的环境。

(二)古书屋被严重破坏

古书坊年久失修,有很大的火灾危险。近年来,当地居民大多迁出,很多建筑物无人看管,无人看护,其衰败、破损加剧,有的甚至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现在有将近40个需要抢救和修复保护,占地面积达54,000多平方米。

(三)古书,木刻和木刻工具的大量丢失

据不完全统计,四堡现存的木版文物约一万余件,古书3万余册,古木版印具200余件。其中,黄慎的《百鸭图》《独钓寒江雪》,上官周《上河图》,邹圣脉的“门楼”书法,这是目前公认的名人书法作品。

但因收集资金短缺,集中收集的比例偏低,加上官民保存手段相对滞后,使得零散的古物随时存在流失的危险。

(四)保护资金严重短缺

古书坊维修,消防、安防工程建设,展陈利用,环境整治,以及与之相关的集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预计需要投资一亿元。经费严重缺乏,致使保存使用进展缓慢。

(五)学术研究

前人多将目光集中在四堡书屋遗址、家族商业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而对四堡书屋所作的研究却很少。

前人对四堡书坊刻书300余年来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已有的研究成果缺乏足够的材料与佐证,未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其辉煌的历史。

关于四堡版画文化遗存的几点认识

四堡版画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使其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缺憾。

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中国印刷术文化博物馆福建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等三大国家重大工程。

以“融入“一带一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抓住“四堡乡”融入福建“21世纪海上丝路”的重大战略,抓住“三个重点”,统筹谋划,做好规划编制、遗址保护、环境整治、技术传承、学术研究、文物展示、宣传推介、旅游开发等工作,力争在“三年”内,在集镇建设、环境整治、遗址保护、技术传承、展示与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使“四堡”文化遗产成为我省、甚至是全国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及对台、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做好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由县文物局负责,地方政府协助,组织人员,用半年的时间,对古书坊、古刻版、古书、古印具等的数量、分布情况、生活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并整理出《传统印刷文化遗存清单》,为今后的项目安排、资金筹措和组织实施打下基础。

对列入《传统印刷文化遗存清单》中的各种遗产,进行分类、保护,并积极组织相关机构和个人,以租赁、借展、捐赠等形式,对四堡刻版文物进行收藏。

(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科学化

要强化规划引导,坚持“保护为主,尊重传统,活态传承,统筹利用”的方针,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抓紧制定《四堡乡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四堡乡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工程总体方案》、《四堡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

目前,《四堡乡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由住建部制定;《四堡乡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工程总体方案》由文化部制定,《四堡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旅游部制定。

(三)重视对历史遗留物品的保护

通过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集镇的整体建设与改造,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及其它配套设施,尽量保留和还原原生态的古村落。

而在雾阁片区,则选取了定敷公庙,子仁屋,素位堂,而马屋片区则选取了沿玉砂桥到林兰堂,新林兰堂的两个节点。

在这两个重要的地方,我们将优先修复闽西高职高专学报坊的主体,并将其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改造,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陈列馆。

以三年为周期,对50个书坊进行主体整修,并进行消防、安全和防雷等工程。

(四)精心组织陈设

按照中国传统村落的整体性和整体性的要求,做好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使用。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的古籍坊,建立“两馆一中心”。并以此为基础,申请设立“中国印艺博物馆福建连城分馆”,以获得更多的技术与经费。

(五)促进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在对四堡刻版印刷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还搜集了大量的实物,采用了笔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完善和详细的构建,并妥善地进行了保护。

并在四堡木刻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文化遗产中心,定期开展文化遗产的文化遗产。举办四堡木刻工艺进教室,引导青少年了解木刻工艺,了解木刻工艺,传承木刻工艺,让木刻工艺传承下去。

对四堡特有的“拔龙”、“游邹公”、“打锡”、“打银”等传统工艺进行发掘和整理,把多姿多彩的民间风情、秀美的自然风景、厚实的木版印刷文化、名人文化等作为最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印刷文化创意产品,以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使更多的人来到四堡,感受木版传说、木版印刷之乐、书坊之美等。

(六)加强学术研究,加强对外宣传

设立四堡刻印研究中心,并指派专门人员对四堡刻印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的保护。

在学术研究上,要精心筹备“海丝客家·四堡木刻文化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讨论会,并计划发表一批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论著。

在推广和推广上,突出“世界仅存的木刻文化遗址”这个品牌,把分散在不同层次媒体上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文章整理成一本,并出版一本专门的画册,有系统地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各级媒体记者。对四堡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风,并利用各种媒体对四堡进行长期的宣传,拍摄宣传专题片,以此来提升四堡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

结语

四堡被誉为“历史的线装,古书的家园”,是中国木刻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木刻的一段历史,是一个符号,是一个标志,是一个象征,其木刻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将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等传统技艺浓缩在一起,为后世的“木刻”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

让我们携起手来,让这份宝贵的历史记忆,让这份璀璨的遗产,永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包筠雅.文化贸易[M].刘永华,饶佳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

[2]谢建国.四堡古书坊雕版印刷文化调查及保护[J].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5):22—26.

[3]谢江飞.四堡遗珍[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28.

[4]涵林.线装历史古籍故园: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基地四堡探寻fJ1.中国出版,2005(9):61—63.

0 阅读:0

强强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