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凤麟
◐
水争两地,说黑龙泉
河南方城、社旗两地,因为争斗潘河水运的故事,流传甚广,众说纷纭。然而负气互损,两败俱伤,导致两地由繁华走向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条潘河之水,曾给两地带来财富,也积下了恨怨。
潘河发源于方城、舞阳交界的老砦山。《水经注》“水经㵲水注于东山,西流入潕之水也”,即指此河。黑龙泉也是方城县这条最大河流的源头。
旧时县志记载:“方城无大河流,亦无大河工,故记载寥寥”。但河事多有民间传闻。明《裕州志》记载,明代中叶,中原气候多雨。潘河每年夏季暴雨泛涨,直冲城墙东南隅。时任知州蔡明弼于河两边修筑以石灰粳米汤沾合石磙为基础的大堤以防水患,并抬高加固河东岸下货台码头。
方城自古就是南北交通之隘口要冲。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逐渐强盛,即在此设楚方城,以抵御北方诸国,楚长城成为中国最早的长城。
潘河即是由北向南流经隘口的最大河流。民国三十一年《方城县志》载,“潘河之水在清中叶,尚可泛舟、沽客、乘航,直抵东郭。四方之物,无不毕集今之城东南隅之下货台。…”此处正是南船北驼、弃水转陆、北上蒙俄,直跨亚欧的万里茶道商路的中转之地。
南货溯长江过汉水、再北上穿唐白河、浮贯潘河,直达方城。方城下货台码头是南方水路北上的最终点。那时的下货台码头彻夜灯火,人声熙攘,舟楫帆影,充盈河道。茶磁丝米,万货集散,一片繁荣景象。
旧时方城东门外有一很大的驼场和草料库。由于骆驼走路扎实平稳,又能多负重,胜过马匹性燥,走路多颠。运送瓷器等易坏碎货物,优势明显。北途多戈壁沙漠少险山,骆驼就特别适宜北上旱路运输。
据说,繁盛时,驼场有骆驼数百匹驻留。水运货物下船后,由驼队运往塞北外埠。现今方城尚留有驼场旧址。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珍存的一只明代景德镇瓷瓶,底座赫然有火漆书印“裕州下”残迹。
有行家猜测,大约是货物在转运过程中,从河南裕州下船,转陆路运输,商家做的标记。到了俄国人手里,不知就里,存有者未将漆印擦拭掉,遂遗存下宝贵迹证,云云。
此事若真如所言,大可成为裕州水陆商路之实物铁证(金代方城设裕州,辖三县。元明清沿其制。民国撤州设县)。
图│黑龙潭水清如许,谁使龙神弄泉来
图│方城县潘河走势及地形交通图
图│1990年代初,方城潘河河滩仍有许多从城墙及河堤滚落的石磙。那时潘河桥北东岸仍有防洪石磙堤坝残存,俗称北坝
图│著名首席长城学家罗哲文为方城长城题词
图│可直接饮用的黑龙潭泉水
赊旗镇(今社旗县城)那时也是比较繁华的水旱码头,有商船于此集散。同裕州皆为中原著名水旱商埠,万商云集,尤以山陕商团强大。至今仍有宏大豪华的山陕会馆留存,便是佐证。
过去潘河水势浩大,即是冬春枯水季节,方城河段亦可行船,南达江汉。
赊旗镇上地痞奸商,对过路商贾过度盘剥,捐资杂费丛生。货船为了规避缴费,多不愿在赊店码头停靠,加之茶瓷之类货物轻便,又可多走一段水路,便直上方城下货台锚趸,赊旗镇商埠日渐萧条。
到了同治五年(1866年)冬,镇上奸商拟专其利,以阻绝北上船只,便出面在赊旗镇北郊漫流砦,修建一座漫水桥。至此,商船再也无法北抵方城下货台。
方城人一怒之下,集数十口大铁锅,用房檩杉槔捆绑,扣在潘河河源的黑龙泉上,致使泉口堵塞,潘河水量骤减,舟楫不通。后来赊旗镇认错道歉,甘愿议和毁桥。然而,待掘除铁锅,泓大的泉水已经没了,大约地下泉口不知憋到哪里去了!
从此清末至今,方城赊旗水旱商路逐渐衰落(当然客观上也有商路东移,京广铁路等现代化交通崛起的影响)。为了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之后曾多次开挖疏浚,皆未能如愿。
正所谓:负气相斗,两败俱伤。看来遵循中国圣贤倡导的仁义为先,和气为贵来处事交往,是何等重要!
余幼时在方城城关第二小学就读,有几位同学,家就在潘河东岸下货台。那时候下货台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城郊村庄,村中民居多为青砖瓦房,似乎仍显现着昔日的辉煌气象。如今已扩并入县城,再无古下货台码头的踪迹了。
民国十六年,豫省建国军总司令樊钟秀短暂统治河南,在南阳一带驱除吴佩孚残部。民国十七年(1928年),樊下令军民开挖疏浚方城黑龙潭,以济农桑及水运。经过一番劳作,“水势仍杀,终未通舟”。
樊钟秀出身贫寒,后虽为军阀,为人正义,体恤百姓,北伐战争时屡立战功。后因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极为不满,对冯玉祥支持蒋介石行为也十分反感,1928年底,被逼下野。
本欲大规模疏浚黑龙泉事,也随之半途而废(据当地耆宿所讲,樊闻报挖泉效果不佳,欲派工兵炸开泉口,后因去职未就)。翌年,樊钟秀再率部起兵,被蒋介石飞机炸死在许昌,英雄落幕,令人唏嘘。
图│社旗县城水上景观
图│清同治初年裕州(今方城)下货台码头景象(画意)
图│流经方城县城的潘河景色(橡胶坝拦蓄)
新中国建立后,也对黑龙潭进行过大规模开挖疏浚。
1958年,发动城乡民众,清除黑龙潭淤积泥沙,据当年参与者讲述,挖出有铁锅碎片,曾卖于废品收购部,得钱用来买取民工队所食酱菜。折腾到最后,也并未挖出泉涌。
再后,又多次进行过清淤疏浚。据原南阳市政协副主席李业生著文回忆,1970年元月,李业生由方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调任新成立的杨集公社革委会主任(人们习惯仍称书记,相当于现乡镇一把手)。黑龙泉一带属杨集辖区。
那时,“农业学大寨”正盛,兴修水利保丰收,是农业的大事。为盘整寻求水源,李业生亲率三千多名青壮劳力,到黑龙潭安营扎寨。
他手持铁锹,第一个跳下齐腰深的败草泥潭之中。那时正值十一月天气,大家忍着冰冷刺骨的泥水侵袭,奋勇挖掘,浑身直冒热气。指挥部提出“要以大寨人为榜样,克服天寒地冻一切困难。苦干一个月,打开黑龙泉。增加水浇地六千亩,增产六十万斤粮”的奋斗目标。
最终还真挖开了三窟大泉和数个小泉。大泉水嘟嘟上涌,冒出水面一尺多高,甚是壮观。经水利部门测量,每秒0.33个流量。后各地纷纷组织前来参观。
南阳地委书记胡少华,陪同河南省委书记耿其昌等前来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和褒扬。当然出水归出水,大家功劳很大,也很有成就感。但水量距能够行船,还差的远。其实这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潭边攀谈,一位老人指着潭水感慨:1975年发大水(那年夏季河南发生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看见黑龙泉七八个泉头,连在了一起,直冲一丈多高。站在坡上,远远望去,云雾缭绕,就像一座抖动的水晶玻璃山头,瞅住有点吓人。那阵子房倒屋塌,人都冲走淹死。恨不得再用铁锅把它盖住。
前几年,也有过一次三窟泉口喷出一两米高的时候。呜呼,遥想当年,生在深闺人未知的黑龙泉,竟有如此壮观景象,气势完全可盖过天下所有名泉!惜哉憾哉。
经营复建后黑龙庙香火的李金峰女士,以民俗神学的观点解释,黑龙爷有好多道场,现在咱这庙里信士稀落,香火不旺,黑龙爷就去了别处。黑龙泉水自然也就不大了。
县里某位领导谈起泉事,前两年,有私家公司拟设立生活供应水厂,在黑龙潭附近打钻深井,大概打穿了地下岩层,导致本就不大的泉水,渗入深层地下,黑龙泉口出水又明显减少。估计尚需采取补救措施,也未可知。
的确,如著名的济南、无锡等地,泉名天下。以地理学观点讲,地表渗水沿着地下岩层之上的罅隙涌动,至表土松薄、地势低洼之处,破土冒出,形成泉口。为了防止地下岩层遭遇破坏,景区泉水附近,是绝对不允许打钻深井的。
总体上,由于近些年多干旱,再加之掠夺性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处处拦截,河水不竞,甚至枯竭,潘河仅在方城段,亦曾发生多次断流。
另从黑龙泉环境状况看,附近山体渗水,经过农田土层。山石碎沙尚无大虞,而泉水中携带泥土,致使枯水季节,泉水更小,甚至中断。冲力不足,造成烂泥壅塞,以致于泉眼被堵。这就需要及时疏浚。
方城黑龙泉乃至潘河水情不畅,仍是人们的一大忧虑。
现今的旅游热,激发了当地人治理打造景区的热情。泉涌处经圈塘蓄水,形成了大约十亩左右、平均水深两米多的一汪湖面。几个泉口,隐在了水下,难见汩冒。日常大约0.3米/秒的泉水流出。
现北方干旱严重,大部分泉水被乡镇修筑干渠引水浇灌农田,少量依然维系着潘河不涸。祈愿黑龙泉能够恢复到水注潘河行船,也为黑龙爷添上一炷香。
附近村子的老人,驾电车聚集于黑龙庙侧,打牌下棋,散步聊天。游人可来此吊古赏景,探寻潘河源头。却也是另是一番趣味。
*作者︱凤麟:实名冯大林,祖籍河南方城,企业管理,常年驻京,曾借调部委。「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图│1970年代兴修水利,在黑龙潭附近挖出的黄河象牙,曾引起很大轰动。现藏于方城博物馆
图│1975年8月,被洪水冲毁的方城潘河大桥
图│潭水边的黑龙庙及门前三百余年树龄的古槐树
图│成群水鸟嬉戏黑龙潭
图│黑龙庙敬奉的黑龙爷神像
图│黑龙潭附近周围环绕的山脉
图│黑龙潭出水口。经营者在潭中放养鱼苗,所以用铁箅隔挡
图│美丽如画黑龙潭,养在深山人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