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孩子无法自我阅读的时代吗?

军宸古文观 2024-05-14 01:42:32

在我小时候那个时代,可阅读的书籍、杂志、报刊非常少,为了获取信息,小朋友们都渴望阅读。即使是那些不喜欢纯文字阅读的小朋友,也至少喜欢读小人书。

可是,现在的小朋友,纸质书籍的阅读变得极其困难,普遍不喜欢、不渴望阅读。因为,阅读文字可能还需要思考,但刷视频就变得像看电视一样无需动脑,只需被动接受即可。

短视频的特点就是:容易获得、即时满足、饮鸩止渴。

我感觉,这是一个小朋友无法自我阅读的时代,至少在他们厌倦小视频之前是。

小初年级,我带他读一些童话故事,比如《安徒生童话》、《字的童话》、阅读123系列等。

小中年级,我陪他一字一句读《上下五千年》、《文言启蒙读本》和《三国演义》。他自己读了一些高尔基的《我的童年》。

小高年级,疲于奔命于小升初,这个阶段几乎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小奥里。空余的时间,他自己读了5-6本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读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

最近,他自己说读完了《骆驼祥子》。

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显然,他仍然没有进阶到自我阅读的阶段。

这几天,我感觉让他读纸质书很难,就寻思着是否先读一读12本初中必读书。

尝试了一段时间,无论是《红星照耀中国》,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都无法自行读下去。

挺沮丧。

前天晚上,我寻思,他读不下去,也许是他个人读不下去,也许是这个时代不适合读书,总之就是读不下去。但总归是不能不读啊,怎么办呢?

于是,只好重启亲子阅读:他读一页,我读一页。

选了《水浒传》,昨天开读。

很多年前,当我读初一的时候,那时候,还是五三学制,小学五年,初中三年。我记得我离开家门口的小学,到镇上去读初一,借了一个同学的《水浒传》,一个星期读完还给他。

这个同学,还把借我书这件事,写了一篇获奖作文,文中说我如何爱读书云云。

从此以后,我就再没有翻过这本书,《水浒传》给我的印象也是模模糊糊的,只记得一些片段。

后来,中学的课文(不记得是初中还是高中)选了“鲁智深拳打郑关西”和“林冲风雪山神庙”这两篇,算是又温习了两个片段。

再有的记忆,大约就是武大一家和西门庆的故事了。

昨天正式开始陪娃亲子读《水浒传》,只读了一回半,第二回还没有读完。

读的过程中,我就感觉,对小朋友而言,这本书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首先是有很多不常用的字。有些是不会读音,有些是不确定意思,这些都得查一查字典。如果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地迅速读,大约就只能得到一个故事梗概,并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所以,还是要慢读。

其次,如果说我以前读得朦朦胧胧的,大概率是因为不懂的地方我就跳过去,所以,我意识中存在的印象就是模糊的,这大概相当于我脑子里拍了很多张像素不高的照片。这次重读,我们是一字一句慢慢读,我就发现我获得的是高清照片,虽然我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样。

最后,这次读,我发现我的脑子思路极其清晰,就像一台EUV光刻机一样,能捕捉所有极小的细节,对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似乎了然于胸。我不知道这是四年读古文观止的功用,还是我年龄大了,世事洞明了。

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单就信息含量的多寡而言,经书的含量是最多的,比如十三经;其次就是史书,比如前四史;其次是半文半白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儒林外史》等;最后就是一般的小说,比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要理解经义,无疑是烧脑的;要理解史实及史评,无疑是困难的;要读懂半文半白的小说,无疑要有一定的词汇量以及足够的文学素养;要读懂一般的小说,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就可以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到暑假结束这一段时间,我大概率要陪他读《水浒传》了。书里面有很多的字词障碍要提前扫除,所以,为了进度更快一些,我得先行一边读,一边查。

有趣的是,我从书中读到不少我家乡的方言。

比如,书上说“搅俺兄弟们吃酒”,其中的“吃酒”,我们老家说“恰酒”。

书上说“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其中的“掇凳子”,我们老家说“duer凳子”。

当初从乡下来到城里,颇为自己普通话不标准而自惭形秽,但长大之后,方觉自己家乡的方言,原来大有来头。历史上,中原填江西,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我老家地处荒僻,得以保留了古老的方言。

昨天我和他一起才读了一回半,但我自己已经读完了前四回了。

也许,目今这个时代就是孩子无法自我阅读的时代。

但为了让孩子多少读一些书,家长就必定要成为他们前行的耗材。

唉,耗就耗吧,不耗在读书上,就会耗在其他上。

以上。

0 阅读:12

军宸古文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