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饭,刀割伤了手指,打字极为不便。
长话短说。
昨天和今天读《鲁仲连义不帝秦》,遇到如下几个小问题。
原文: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
1、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
第一、安
王力《古代汉语》P124译作:你们从哪里去这种礼节来款待我们的国君?
(安,从哪里?)
岳麓版《古文观止》P229译作:你们根据什么礼节这样接待我们的国君呢?
(安,什么?)
三民版《古文观止》P244译作:你们这是用的什么礼节来招待我国君呢?
(安,什么?)北大版《古文观止》P216译作:你们是根据哪一种礼节来款待我们的国君?
(安,哪一种?)
我感觉很奇怪:查字典可知,安,疑问代词,表反诘,译作“哪里”、“怎么”,为什么这一句不能译成“您怎么择取(这种)礼节来接待我们的国君?”
第二、而
我对这一句中的“而”字很感好奇,到底这个“而”字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如果说“而”字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的话,那“而”本身就可以译作“来”,实际上可以写成“子安取礼而待吾君?”为什么要加一个“来”字呢?
如果说“取礼”和“待”两个动作可以分开成先后两个动作,那么,“而”字就是表顺承,那么,这句话就应该译成“您怎么择取(这种)礼节然后来接待我们国君呢?”
没想清楚。
2、纳筦键
筦键,一般训作“钥匙”,但有考证说,实际上是“锁器”,这里不展开。
3、摄衽抱几
摄,有版本译作“提起”,可能译作“整饬”更合适一些;衽,衣襟。
不过,此次重读,就觉得,为什么“抱几”之前要做“摄衽”这个动作呢?
查范祥雍《战国策笺证》P1141注:袵,卧席也。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P906注:摄,整;衽,席;摄衽,铺好席。
《汉语大字典》明确注“衽,卧席”,并以此句为例。
《汉语大词典》有“卧席”的义项,但没有选取这一句作例句。
古人一般都席地而坐,“铺好席子,放好几案”比较符合下句“视膳于堂下”的上下衔接。
是的,我们通常都下意识认为“衽”就是“衣襟”,因为看起来就像啊,我们甚至都想不起来要去查证一下。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把这一段译作:
原文: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
试译:齐闵王将要去鲁国,夷维子拿着马鞭随行,告诉鲁国人说:“您打算用什么(礼节)接待我们国君?”鲁国人说:“我们将用十太牢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您怎么择取(这种)礼节来接待我们的国君?我们国君,是天子。天子巡行视察,诸侯(要)离开自己的宫殿(避居别处),交出锁器,整好席子,放好几案,在堂下侍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饭,(诸侯)退下而后(才)上朝处理政事啊。”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