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气温上升很快,中午都达到22度了。
公园里的桃花都在开,但我最爱的是白里透红的海棠花。
昨天,有个叫“长风”的朋友,发了一篇文章给我读,名字叫“主谓间‘而’字探析”,使我对“而”字又有了更深的理解,特此致谢。
今天开始读《庄辛论幸臣》。
很多时候,我们理解原文似乎没有问题,但是,细究一下字词就感觉疑问很多。
比如,这一段:
原文: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大意是:臣听闻从前商汤、周武凭百里(之地)昌盛,夏桀、商纣拥有天下(却)灭亡。(与天下相比),现在楚国虽然小,(如果)截取长的连接短的,仍然有几千里(土地),何止百里呢?
我们知道,后面的“犹以数千里”中的“以”字训为动词“有”。
但是,“以百里”和“以天下”中的“以”字呢?
按道理,“以百里”是介宾结构,那么,“以天下”也应该是介宾结构呀,但翻译和理解的时候,为什么要变成动宾结构呢?
这个问题困扰我好一阵子。
《孔子家语》中有相似的句子,即“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谔谔,è,直言;唯唯,恭顺,指阿谀),,这两句中的“以”字,可译作“因为”。
《孟子梁惠王上》中有“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赵岐注“言古圣人以百里之地以致王天下,谓文王也。”
根据赵岐的注释,我们可以把“汤武以百里昌”理解成“汤武以百里之地以致昌”,那么,“桀纣以天下亡”就可以理解成“桀纣以天下之地以致亡”。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我们是否可以精确翻译为:
原文: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试译:臣听闻从前商汤、周武凭百里(之地)昌盛,夏桀、商纣凭天下(之地)灭亡。(与天下相比),现在楚国虽然小,(如果)截取长的连接短的,仍然有几千里(土地),何止百里呢?
“凭天下(之地)灭亡”总觉得不符合语言习惯,但是,我又找不到合适的字来替代“凭”。
盼达者指教。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