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家长可能只有行动派和思考派!

军宸古文观 2024-05-10 10:53:18

有些小低年级的家长,有时会联系我,大家微信语音聊几句,吐嘈一下带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现实中,我们都没有见过面。

有一些家长和我一样,是行动派,只要是好的建议,就会立即去试一试,因为不去试,就不会知道某个建议在自家孩子身上到底行不行得通。

另外也有一些家长,可能是思考派,他们只是听,听了就想,但并不打算试一试,所以,也就不确定适不适合自家娃。

其实,无论怎么好的办法,即便用在双胞胎身上,适合这一个的,未必就适合另外一个。

我家也是如此。

适合老大的,在老二身上就行不通。

有时候就很气恼,明明方法挺好的,为什么到了第二个身上就不管用了呢?

那应该怎么办呢?

进入五月,这个学期剩下的余额就不多了,小六的孩子们,纷纷进入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

有请半天假的,有整天请假的,有每天准时到校的。

QQ群里似乎没了往日的学习氛围,集体活动倒是三天两头举办,老师们似乎也没了抓学习的劲头。

前一阵子是学校开运动会,接着是举办艺术节,再下来就是组织研学,准备毕业典礼等等。

这周我们也没怎么去上学。

但心里总还是不那么踏实,数学学得稀松,语文看的书少,英语更是没有上道。

当然,最担心的,还是他的英语。以前,最放心老大的,就是英语。

因为这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没怎么在英语上花时间。

以前,老大通读了哈利波特中文版,看了无数遍哈利波特电影,读了哈利波特英文版第一册,每晚必听半小时哈利波特电影音频才睡觉。

打通听力之后,又经常听英文歌,倒也听会了许多词汇。

可是,这个方法到老二身上就不管用了,他不喜欢听英文。听歌倒是一脉相承,但他只想听八九十年代的港台老歌,多么奇怪的一个爱好。

昨天他去某校访校,人家让他先去免费上一周的课,高兴得他。

他满心以为可以去,今天因为种种原因没让去,他就很不高兴,在家里耍小性子。

后来心情平复了,就陪他读了一会儿古文和英文。

英文读的是magic tree house(神奇树屋)。

读的过程中,我就很感慨,如果我中小学的时候有这样的书读,我觉得我可能会把这样的书给背出来。

书里面的词汇真多啊,同样的一个动作,会换用很多不同的词来表达,比如,said(说)、shout(喊),groan(呻吟),whisper(耳语),sigh(叹息),scream(尖叫),cry(哭)等等,不断循环重复出现,最终使孩子掌握这些词汇。

我之所以有些抗拒孩子去弄《新概念英语》,实在是因为那本书真的太老旧了,语言也很无趣。比如,wow,ahhh,oh man,shush这样的口头语,新概念上应该没大有。

我们读到“the wind began to blow”的时候,我问他,你不是听了很多遍张国荣的《风继续吹》吗?那这首歌的歌名英文该怎么说来着?

我跟他说的是粤语,他就说我的发音不对,并找出这首歌来。

最终,我们认为这首歌应该译成“the wind go on blow”,不知道对也不对。

我打算,如果今后还继续带他一起读,我就要提前下一些功夫,把自己不认识的单词事先都弄明白了,再和他一起读的时候,效率就会高很多了。

《神奇树屋》这一套书,本来是买给老大的,可惜她死活不乐意读。

以为这套书要瞎,今天这么一试,也许日后老二能用上。

闲聊的时候,同他讲,你要趁现在功课不多的时候,提前把初中该读的12本必读书都读了,不然届时没时间读。

他倒好,信心满满地说,到时候读就行,现在不急的。

但我知道,其实是那12本书,他喜欢的不多。

《西游记》小时候读过一些,不过,这书我也不喜欢读。

完全自己读完的就是《骆驼祥子》。

想让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者《红星照耀中国》,他死活读不进去。

我小时候通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犹记得保尔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场景中咬牙顶住的片段,因为心中有信仰。

后来很多次,我都把处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苏联英雄们想象成保尔。

那些为了崇高理想而慨然赴死的人,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极其悲壮。

有些人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生活得很好,但这些人,也许从来就不记得有英雄的存在,或者即使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从不心存感激,那英雄们的牺牲到底值也不值呢?

中文书,还是要去找一本文字好、他又感兴趣的来共读。

至于必读的12本,真的就一定必读么?那些列出这个目录的人,到底读没读呢?

至于说中考一定会考,这个倒是真的,但未必就一定会参加中考啊。

总之,我絮絮叨叨这么多,想表达的就是,现在的父母真难当啊。

以前,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就是给你准备一口饭,至于你读书怎样,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你能读,就勉强帮你交学费;你不能读,那就种地、做手艺,后来变成了打工。

现在呢,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谁不是想尽一切办法,让熊孩子能多读一些书?哪怕是像北京填鸭一样,无论如何得多填一些啊。

天下父母心,到了我们这一代,似乎更加纠结了一些。

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可是,熊孩子未必能体认我们这一片心啊,他们只想要抖音,只想要游戏,只想要漫画。

我们不知道有哪种方法能使他们多去读一些书,以帮助他们在即将到来的中考五五分流的竞争中胜算更大一些,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去尝试。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同样一种方法,落实到具体这个孩子的时候,肯定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让方法去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应方法。

但我们怎么知道哪种方法合适呢?

我们当然不知道。

我们只能不停去尝试。

所以,我们只能做一个行动派,听听别人的建议,然后去实践一下,看看适合不适合。如果有不适合的地方,我们就进行适当的修改。如果根本走不通,我们就再找一个新的方法来实践。

总之,治大国若烹小鲜,孩子学习亦然。小鲜多种多样,锅不同,灶不同,燃料不同,所以,只能小心翼翼去不停尝试,最终调试出适合自家这种小鲜的火候来。

唉,难耐的小升初。

以上。

0 阅读:2

军宸古文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