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的李贺明明有了大宗师韩愈的赏识推荐,却为何总是无法中举

史海微言[已注销] 2022-03-13 10:25:07

华夏诗歌发展到了李唐王朝,终于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从体例、格律、形式和风格都臻于成熟,诞生了众多光耀千古的诗坛巨匠,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名篇佳作。唐诗不仅是唐朝的“一代之文学”,在华夏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对整个东亚文明圈的文化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按照古人对唐诗阶段的划分与评判,“盛唐”时期的诗风尤其值得推崇,其代表人物李杜、王孟、高岑等人都享有盛名。至于之后的中唐、晚唐,虽然也是名家如林、但终归是略显颓势。

而本文所论及的李贺,却绝对是中唐诗人中的一个异类,他的诗歌用词瑰丽华美、奇峭绚烂,充满想象力,往往将各种奇幻的神话传说与严肃的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巧妙地融为一体,所以有“鬼才”、“诗鬼”之称。李贺是正儿八经的李唐宗室出身,出自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一脉,不过传到他时早已家道中落。他的父亲李晋肃只做到过从事、县令一类小官,但却颇有文才,早年与诗圣杜甫有过交往,后者还曾在诗中提到过此人。

李贺幼年时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分,据说其七岁就能赋诗,被乡人视为神童。到他十五岁时,就已经声名鹊起,被认为可与成名已久的大诗人李益齐名,有“二李”之称。李贺是洛阳近郊的福昌县人,结识了时任国子监东都分司博士的大宗师韩愈,后者非常欣赏他的诗才,认为这个少年未来的成就足以比肩诗仙李白。韩愈本有意推荐李贺参加当年科考,可惜李晋肃突然病故,李贺必须守丧三年,这才作罢。元和五年,服丧已满的李贺顺利的通过了韩愈主持的洛阳府试,有了去长安参考进士科的资格,但却受阻于流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人嫉妒李贺的才华,怕他一举登科,所以向官府举报: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士科的“进”音同,犯了所谓“嫌名”的忌讳,理应回避、不得应试。古人对于尊长或君主的名字的确不得直呼,但一般只是在作文和正式场合的言谈中有所避讳,但连考试名称都要回避,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了。作为此时文坛盟主的韩愈,专门作文为李贺辩护,从律法、典故各方面极力驳斥这种嫌名的无稽,但二十出头的李贺却深感人言可畏,自行退出了考场。

明明满腹才华,却被小人所构陷入仕无门,这让自视极高,时常以“王孙”自命的李贺深受打击。后来他虽然在韩愈的提携下,走通了宗人府的门路,以父荫得了个奉礼郎的从九品小官,但这对心高气傲的他来说,根本就是一种羞辱。三年“牢落长安”的生涯,让他“憔悴如刍狗”,也让他在体察到了底层民众的疾苦,对官场的黑暗也有了直观的认识。他大部分有价值的诗歌都是在此时写就的,或许这对他来说又是不幸人生中的另一种幸事。不过这样郁闷的生活终究有损于他的健康,让他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当时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对诗坛来说是何等巨大的损失……

1 阅读:69

史海微言[已注销]

简介:结合个人阅史思考、表达民间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