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士去一户人家算命,进门掉头就走:不算了,这家人全都不是凡人

一念生花君 2023-02-14 09:58:20

相士去一户人家算命,进门掉头就走:不算了,这一家人都不是凡人

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半人半仙的袁天罡给武则天看相时说:“如果此儿为女子,那么她有天子的命运”。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就能把天赋异禀写在脸上吗?

是袁天罡真的能预知未来,还是后人杜撰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每个时代的翘楚者总是会被安排上神奇的色彩,给他们光辉的人生添上华丽的一笔。可今天的主人公一开始并没有手握“王牌”命运。那他又是如何逆风翻盘的呢?

一、命里无我

他的父亲是大宋皇朝的皇帝,宋朝的第二位君主——宋太宗,他的母亲是李氏,生下了嫡长子赵元佐。上面除了赵元佐,还有一位哥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赵恒是可以安安稳稳做一个王爷就可以了。

再说了,宋朝有一个金匮之盟,这就是像一个诅咒,困扰着宋太宗。

相传杜太后也就是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她病重时,太祖赵匡胤在旁亲力亲为地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大家会觉得很奇怪,皇位为什么传弟兄,不传子嗣。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决定的。经历了分裂的五代十国,朝廷的更迭,皇位的朝令夕改,让才建国的宋朝如履薄冰。

杜太后深知后周的失败原因,在临终前问宋太祖:“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能获得天下吗?”宋太祖面对母亲的问题,自然是要将功劳归功于祖先和母亲打下的基业。

可是杜太后却斩钉截铁地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让让孩子来统治天下,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如果周氏能让一个成熟有能力的人来统治天下,你觉得我们还有机会吗?”

这时候,宋太祖默默的低下了头,对母亲说:“您教训的是”。

因而在最后时刻,杜太后用自己最后的威严也罢,权力也罢,忠告也行,跟儿子约定:“你死后一定要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

因而宋太祖死后,赵光义即位,另有野史记载说这个盟约其实还有“三传约”,另一个继承皇位的是赵恒的四叔赵廷美。

就这样,赵廷美成了宋太宗想传位给自己儿子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宋太宗有九个儿子,而赵元佐自幼就聪慧机敏,相貌也颇像宋太宗。宋太宗也常说大儿子最像他,因而很受父皇太宗的喜爱,自小就被定为皇位的继承人。

赵元佐年少时就展现出自己超凡的王者风范,十三岁时,跟从宋太宗在近郊打猎,有只兔子在宋太宗车马前奔跑,宋太宗让赵元佐射杀,赵元佐一发而中,辽国使者在旁边,深感惊异。

身为赵元佐的弟弟,赵恒对兄长也是十分地钦佩与崇拜。经常和哥哥一起出入宫廷,向他请教学习。赵元佐也有兄长的担当,总是教导弟弟为人要忠厚正直。

当然以身作则,从来都是一个人最有力的劝诫。

赵元佐从小就和四叔赵廷美的情感笃厚,四叔善战,是他的偶像。可是同时四叔也是父亲的眼中钉,这样复杂的情感关系注定了这是一个悲剧。

为了排除异己,宋太宗摆出一副仁慈的模样,实则暗中承认官员们的诬告,先是剥夺他的官职,进而流放,最后折磨,直至赵廷美死在房州。

心中的偶像残忍死去,赵元佐失去了精神支柱,所以他疯癫了。世人总喜欢用疯癫来逃避这个世界,来反抗对这个世界的不满。

赵元佐从此一蹶不振,他的抑郁成疾,也让他失去了宋太宗的宠爱。朝廷可以接受一个平庸的皇帝,但是不能接受一个疯癫的皇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赵元佐最终被贬为庶民。

长兄失去了机会,那么顺承下来,也应该是二哥赵元僖继承皇位。此时的赵恒依然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非分之想,毕竟这种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他是信命的,努力不一定能改变结果,只是在机会来临时,他可以坐一个顺风车。

哥哥赵元僖孝顺,仁厚,也深得太宗的青睐。赵元佐被幽禁南宫,彻底失去皇位继承人的资格,赵元僖被任命为开封尹,兼侍中,赵元僖于是成为了准皇储。太宗还匹配了一流的大臣去辅佐他。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一日赵元僖早朝时,刚坐到殿庐中,他就感觉身体不舒服,于是不再入朝拜谒,马上返回府中。太宗闻知消息后,摆驾许王府去看望,但赵元僖病已很重,太宗叫他,他还能答应。不一会儿,他就死了。

痛失爱子的太宗在悲戚之余也得振作起来,他把希望寄托在剩下的七个儿子中。身体每况愈下,皇位继承人悬而未决,此时的太宗也没了主意。去请教谁呢?命运的无常,太宗想,这是否就是命数,命数的事情可能得“道”上的人来解决。

此时的赵恒,知皇帝的命里无他。

二、 相由心生,行者心发

这个“道”上的人是谁呢?他就是被称为“白云先生”的陈抟老祖。陈抟是一个经历了唐、五代、宋三个阶段的人,功与名,生与死,变化与无常,在他看来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一生多次参加科考,但是一生未曾及第。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参加科考,可能是只是他想为这世界奉献一份力量的方法,并不是他积极追求的功名。但是即使如此,上天并不会满足每个人的愿望,不管愿望大小。

可能在上天那里,机会、愿望都不分大小,只分次数。

早期的陈抟老祖应该是一个儒家学者的进取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没能扬名天下,但是能创造自我精神的富足。再后来,道学、佛学也都是他精神中的重要成员。

虽然未曾考取功名,但是他却是唐、五代、宋三朝皇帝的座上宾。皇帝们知道他的才学,经常想要他来辅佐自己。只是每一次老祖都拒绝了,可正是这种“他人虐我千百遍,我却依然待他如初恋”般的精神,让皇帝们对他更是依赖。

关于心中的太子人选,太宗决定请老祖出马,替他卜一卦。他费了心思把陈抟老祖请出山,派人去接的路途中,老祖路过赵恒的府邸。

他站在门口,迟迟没有离去。陪同人员轻声问:“老祖,可是有想相命的?”

老祖摇摇头:“不用了。”

陪同官员很是纳闷,老祖说:“这可是一位王爷的府邸?”

官员道:“是三王爷的府邸,可要进去见见王爷?”

老祖说:“不用了,王门斯役将相也”。官员不解,老祖解释道:“这一家连仆人都是将来将相的命数,更何况王爷呢?”

官员把老祖之语告诉了太宗,太宗也喜而言笑,看来老祖这一趟没白请。送走了老祖,太宗决定把这一决定和信任的大臣交流确定一下。

他想了想二把手参知政事寇準或许是一个能和他一起分享这个决定的人。但是他还是沉住气想试探下寇準的心意。

可或许是寇準有意想保护赵恒,毕竟伴君如伴虎,为了自己也为了三王爷着想。寇準也并没有正面回答太宗,因为他想主动冒头,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此时太宗心里也是有中意人选的,他知道寇準也是一个圆滑之人。于是太宗把选择题改成了判断题,他说:“我有意于老三。爱卿,您看如何?”寇準点头:“可以一试”。

就这样,幸运之神就降临在赵恒身上了。你说赵恒能不信命吗?

三、险象环生

可是命真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确定应该是命数不变的规律吧。

自唐中叶以来,就很少立皇太子,五代十国时的中原王朝甚至也没立过太子,因此赵炅立太子被视为一大盛事,赵恒被立为太子后参拜太庙回宫途中,开封民众欢呼雀跃,甚至有人称他为“少年天子”(一说“真社稷之主也”)。

大家为了一睹少年天子的容颜,排队等候,现场堪比现在的明星出街。赵恒为了这难得的机会,也卯足了气势。站在车前,也未曾想过自己也会有这一天。

本以为就安安静静做一个王爷,就此能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就可以了。当然现实是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哪里最危险,便是皇权之中,攀爬上皇位,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

可是,显露的多,也并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根基未稳的宋朝,至宋太宗,也只是宋朝的第二任皇帝而已。经历过五代十国的纷乱之争,伯父赵匡胤陈桥兵变,搏一搏单车变成了豪车。

父亲赵光义的皇位来路也不一定干净。他又何尝不知叔叔赵廷美的死,哥哥赵元佐的疯癫都与“威胁皇权”四个字有关。父亲的不信任,没有安全感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后天带来的。

此时在皇宫里的宋太宗从李皇后那里听说开封百姓在街头议论纷纷,说当今太子有天子的气度。再加上平日里,这个儿子本来就沉着稳重,心里不觉一颤。觉得“百姓但知有太子,而不知有朕”“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

宋太宗为此迁怒于寇准,为什么迁怒于他,很简单,当初宋太宗对于皇位继承人悬而不决时,是他点头赞同立赵恒为太子。

父亲还在位,儿子的风头就盖过自己,他也担心会不会提前非正常退位。但经过寇准的一番解释,终于让赵恒避免了一场灾祸。

四、 守得云开见月明

没有一次觉醒是不沉痛的,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之后,赵恒更加小心翼翼了。按照惯例,作为皇太子,赵恒在上殿时的位次在宰相之上,东宫僚属称臣。可是赵恒都推让不接受,他看到辅导自己的太子宾客李至、李沆,他一定要先行拜礼,迎来送往都要到宫门外的台阶。

赵恒尽量把事情做到完美,不被父亲挑剔,不给大臣落下口舌。太宗晚年生性多疑,因为灾荒的事情,他差点又被别人陷害,有人诬蔑开封府夸大灾情,有意收买人心。

无意收买人心,便是积淀,会受到世人称颂。可有意收买,就会招来唾弃。

还好他赵恒是用无数无意的收买人心驳回了这一次的有意收买人心。最终,赵恒用行动证明了,他是无辜的。最黑暗的时刻走了,光明这不就来了吗?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太宗因病逝世。从此,宋真宗登上历史的舞台。

虽然看相并不一定可信,命运之说或许也只是后人根据他们的事迹给了一个浪漫的说法。但是上天是一定会眷顾用心之人,赵恒虽然一开始并没有拿一手好牌,他可以逆风翻盘,也绝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

他在命运还没有看上他的时候,在自己的领域里默默耕耘,在机会来临时勇于把握,珍惜机会。因此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无心插柳,一切都是用努力的汗水换来的水到渠成。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