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抗战地祭奠将军魂访忻口会战郝梦龄将军殉国处07英雄后人

边地星 2024-08-26 13:04:42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郝梦龄将军是抗战时期,光荣殉国的第一位军长。在1938年的小学书语文课本中就有一篇专门写他的课文:《中国的第一个军长》,他英勇的形象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他的伟大事迹感召着国人奋勇前进。郝梦龄英年早逝后,留下五个孩子,三男两女。这五个孩子都是由他的原配妻子剧纫秋所生。大女儿叫郝慧英,小女儿叫郝慧兰,大儿子叫郝荫槐,二儿子郝荫楠,(最小的儿子叫郝荫森夭折汉口),如今还有一个由二儿子所生的孙子郝良先生,嫡孙女郝枚女士。

1939年夏,一阵男童清脆的叫卖茶水声吸引了过往的路人,同时也吸引了正在散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的注意。他举目望去,一男一女两个衣衫破旧的小孩正提着壶在街上叫卖茶水,衣着朴素,高大和蔼的冯玉祥走过去俯身与两个孩子聊了起来。冯将军问他们是哪的人,姓什么?女孩说自己叫郝慧英,祖籍是河北藁城县庄合村人。

孩子的回答让冯玉祥将军想起了郝梦龄将军,于是就问道:“你们那儿有一个姓郝的,叫郝梦龄,你们认不认得?”“认得,他就是我爸爸。”郝慧英惊喜地回答道。冯玉祥又问:“你们为啥在外面卖茶?往防空洞里头送茶吗?”“我和弟弟卖茶是攒钱交学费的。”无意间的这次对话让冯玉祥羞愧万分,同时也大吃一惊,眼前这两个孩子是刚刚为国牺牲第9军军长郝梦龄的孩子,他们竟然流落到这种地步。在走访了解了郝家艰难的生活条件后,冯玉祥将军就叫秘书写了个报告,报呈国民政府民政部,后来蒋介石给他们批了两万元钱。

原来自1938年武汉沦陷后,郝慧英弟妹们与母亲辗转到了重庆,国家正值战乱之际,加之失去父亲之后,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顿。父亲遗书上说的遗族学校并没有上成,而是进了重庆一家私立中学。由于战事纷扰,生活处处没着落。走投无路的一家人没有向政府伸手,只能靠自己为生计而奔波。所幸遇到冯玉祥将军,国民政府批示,每学期开学之后,可以拿交学费的收据去政府报销。就这样,郝梦龄将军子女念书问题得到解决,姐弟四人后来都读了大学。在武汉的郝梦龄一家,经历了长达七年的痛苦流亡生活后,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郝家住在由政府分配的汉口长春街65号。夫人剧纫秋辛辛苦苦地带着几个孩子,还赡养了几位老人。她于1984年去世,享年85岁,和丈夫郝梦龄葬在一起。

郝梦龄的大儿子郝荫槐,1954年毕业于中南矿业学院,为了国家的需要,毅然放弃留在城里工作,支援边疆,积劳成疾,和父亲一样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9岁。次子郝荫楠,当年随父亲定居在武汉。是武汉同济医学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之后因为支援国家三线的建设,30多岁的他不顾自己是否还可以坚持,就报名参加同济医学院的建设,1965年,同济医院建设分校,郝荫楠和妻子肖英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带着子女来到了贫穷的郧阳地区。

郝荫楠等人开始为新学校的成立日夜努力建设,终于在共同的努力下,简陋的校舍如期开学。在担任医生期间,只要有病人需要帮助,他和妻子都会鼎力相助,有的病人从乡下来买不起饭,郝荫楠就把自己的饭票送给让他们。郝荫楠去世几年后,仍然还有当年他照顾过的病人拿着自家的鸡蛋来看望他。1990年,郝荫楠在十堰去世。从中可以看出,郝梦龄的子女和后代们是受到了父亲郝梦龄的影响,不计得失,不向政府伸手,赤城奉献,为国为民尽职尽责。

大女儿郝慧英1945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解放后,在当过红军的表姑父引荐下进了中南文化局工作,1958年别错划为右派,武汉第十七中学的生物老师,退休前任市政协委员,现在仍然健在。次女郝慧兰,1951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沒有去成前线,留在西安当衛生兵。1958年毕业于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后留校任教。后来随她的丈夫回到陕西宝鸡中医院工作,任副主任医师。

孙子郝良,1961年出生于武汉,后随父母到十堰生活。后来考上大学,专业是汽车化工,毕业后在二汽工作,任高級工程師。2000年二汽在武汉成立神龙公司,郝良被安排到武汉建厂。当年郝良的父亲离开武汉回到十堰,35年后郝良又从十堰回到了武汉。郝良现为武汉市民革常委。他很敬仰自己的爷爷,常常引以为荣。嫡孙女郝枚女士。

0 阅读:4

边地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