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情诗,挺适合在“情人节”里读一读!或许,你还能从他们的诗歌中想到些什么!
文/无枪的将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歌导读:
《情死》是徐志摩写给时年18岁的林徽因的。同时,它也是一首借物象(玫瑰)来烘托人物形象、情感态度的抒情诗。
也正因为它本身的“抒情性”,所以这首诗的构建脉络只有两个步骤:前面是溢美之言(赞美)作铺垫,后面则是热血沸腾的“表白”(主旨意蕴)。
另外,我们读这首诗时,千万不要被《情死》的名字所误导,别以为有了“死”字就是伤感。事实上,这里的“情死”并不是字意下的“绝别和破灭”,反而是一种对爱情或者说是对林徽因的爱“至死不渝”的表白。
徐志摩《情死》
玫瑰, 压倒群芳的红玫瑰,
昨夜的雷雨,
原来是你发出的信号—— 真娇贵的丽质!
你的颜色, 是我视觉的醇醪;
我想走近你, 但我又不敢。青年!
几滴白露在你额上, 在晨光中吐艳。
你颊上的笑容, 定是天上带来的;
可惜世界太庸俗, 不能供给他们常住的机会。
你的美是你的运命!
我走近来了;
你迷醉的色香又征服了一个灵魂一— 我是你的俘虏!
你在那里微笑, 我在这里发抖,你已经登了生命的峰极。
你向你足下望—— 一个天底的深潭:
你站在潭边, 我站在你的背后, 一— 我, 你的俘虏。我在这里微笑!
你在那里发抖。
丽质是命运的命运。我已经将你禽捉在手内: 我爱你, 玫瑰!
色、 香、 肉体、 灵魂、 美、 迷力—— 尽在我掌握之中。
我在这里发抖, 你—— 笑。玫瑰!
我顾不得你玉碎香销, 我爱你!
花瓣、 花萼、 花蕊, 花刺、 你, 我— 一多么痛快啊!
一—尽胶结在一起!
一片狼藉的猩红, 两手模糊的鲜血。
玫瑰! 我爱你!
(写作时间:1922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林徽因面对已婚徐志摩的苦苦追求,既是矛盾,也很无奈。“矛盾”的是“她无法接受第三者的称呼”,“无奈”的则是“想要拒绝,心理却又难以放下”。
于是她写下了这首《情愿》表明态度。(注:该诗发表于1931年9月,网上也一说《情愿》写于林徽因17岁时。)
《情愿》
林徽因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这首《情愿》大概的意思是:
如果有可能,我情愿当初没认识你,一个人自由自在,没有爱情的苦恼,也不会有“第三者”那样的偷偷摸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感觉。
既然你(或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那我们就不要再来往了,我不想我们彼此在悲伤的爱情中活着,你就当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吧!
◎别把所有的浪漫都给了“情人节”,真正的爱情是“患难见真情”!
有人问我怎么看待“情人节”?
我告诉他,从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来说,所谓的“情人节”,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虚构”,它只是我们追求存在感,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表现方式。
所以,我们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情人节”的这一天,因为,一天时间很短,一辈子的时间却很长,我们需要适应平淡的生活,也需要接受“平庸”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