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这近百年的时间里爆发过很多场具有决定性的战役,而官渡之战绝对是这些战役中不可被忽视的一场。在官渡之战中,原本北方诸侯中势力最大,实力最强的袁绍被实力本远不如自己的曹操所击败,自此曹操扫清了统一北方的最大阻碍,并且取代了袁绍成为了北方最强诸侯。最终,官渡之战以曹操大获全胜收尾,同时也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但或许会有一些读者朋友曾经有过这么一种疑问:“袁绍和袁术不是兄弟俩吗?为何袁绍在北方和曹操打的天翻地覆,而在淮南的弟弟袁术却没有支援在北方战事吃紧的哥哥呢?”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聊起袁绍和袁术这对乱世兄弟之间那复杂的关系。
袁绍和袁术,他们的的确确是兄弟,并且还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二人都是出身于东汉末年的著名官宦之家“汝南袁氏”,他们家从他们的高祖父那一代起,每一代人都有位列三公之位的(三国演义中袁绍因为袁家四世三公被推崇就是因为这个),可以说,袁氏一族是当时东汉末年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
虽然袁绍和袁术是亲兄弟,并且同样出身于汝南袁氏,二人在家族之中的地位却并不相同。袁绍虽是哥哥,但由于袁绍的母亲以前的身份只是个婢女,所以袁绍只能算是庶出,并且后来还被过继给早逝的伯父袁成一房,这也导致后世有说法称袁绍是袁术的堂兄。而相比于庶出的袁绍,袁术却是确确实实的袁逢的嫡次子,二人之间的不同从出生起便注定了。
袁绍虽然出身不如袁术,但袁绍的能力的的确确是要强于袁术的,在他二十岁靠着家族的荫蔽得以出任县长时,便留下了清正能干的名声,而袁术年轻时则很好的展现出了世家子弟应有的样子,时常和公子哥们到处打猎游玩。这也为二人后来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的统治效果的差异埋下了注脚,袁绍治理下的河北地区百姓素来被施以德政,到袁绍因病去世时,他治下的百姓如丧至亲。而袁术治理下的淮南百姓则因为袁术的奢靡生活和昏庸统治,被搞得民不聊生。
能力和出身的差距成了埋藏在这兄弟俩之间的一颗定时炸弹,为这二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祸根。虽然袁绍名义上是袁术的兄长,但袁术因为袁绍出身卑微的缘故,所以一直以来都不太瞧得上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后来袁绍在北方想要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并且希望自己这个弟弟能够支持自己,所以派人通知了袁术,结果袁术因为觉得汉室衰微,有了自立为帝的想法,担心袁绍这种行为对自己不利,所以假借忠义之名而反对袁绍这一想法。兄弟俩从此便积怨走向不和。
之后二人在政治上多次争锋相对,比如在袁术手下大将孙坚在攻打董卓之时,袁绍趁此机会将自己手下的人任命为孙坚原来掌控的豫州的刺史,还派兵偷袭了孙坚之前的驻地阳城,导致公孙瓒的弟弟死于帮助孙坚夺回阳城的战斗中,最终公孙瓒与袁绍彻底交恶,而袁术则和公孙瓒结成了同盟,二人一南一北共同夹击袁绍。
但袁绍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与曹操联合,两人一同攻打袁术、公孙瓒以及徐州牧陶谦的联军,结果袁术等人被袁绍和曹操的联军大败,最终袁术和公孙瓒都被打回了他们原本的势力范围而不敢继续在中原逐鹿。
被挤到了淮南的袁术依然安不下他那颗躁动的心,因为他获得了汉朝的玉玺,所以一直试图自立称帝,曾多次向属下表达自己想要称帝的想法,在多次被属下劝阻之后,最终他还是在建安二年(197),以卜卦显示自己有当皇帝的命为理由称帝。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袁术成了当时的众矢之的,孙策、吕布以及曹操三方势力都开始征讨袁术,而当时的袁绍则忙于在北方和公孙瓒作战,并没有搭理袁术这出闹剧。
结果袁术这出自立闹剧,仅仅在两年半以后便因为多方的联合打击,以及他自己的倒行逆施的为政举措,草草收场。建安四年(199),走投无路的袁术,最终想起了自己在北方的哥哥,想要将帝号让给自己这个哥哥,从而获得袁绍的收留,袁绍同意接纳袁术,但袁术却被曹操所派军队阻拦,无法北上,最终众叛亲离的袁术在建安四年的六月气急攻心,呕血而死。
所以,不是袁术不想在官渡之战帮助袁绍,而是袁术早在官渡之战爆发前一年便因为自己的称帝闹剧走向了末路,最终气急攻心而死,并且,就算袁术不死,以袁术和袁绍多年来的关系,加上袁术对袁绍一直以来的轻蔑,袁术都很难说会有想要帮助袁绍的想法,更不用说当时他已经走投无路,连自身都难保,何谈帮助袁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