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精进》:如何在一个领域走向优秀?

我是一秒育儿 2024-03-30 22:32:22

美国有81.9万名内科和外科医生,所有这些人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尽可能长寿,并健康地度过一生。

除此之外,从事医疗工作的还有240万护士、38.8万医疗助理、23.2万药剂师、29.4万化验室技术员、12.1万护理员、9.4万呼吸治疗师和8.5万营养师。

整个医疗行业就像一部机器,尽管运作得非常成功,但毕竟还是一部机器。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很容易产生这种感觉:自己不过是这部机器上一个小小的齿轮。

人们预计,美国民众的平均寿命可达78岁以上,能否达到和超越这个目标,更多地取决于由数百万人构成的这整个系统,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个体。没有谁的地位是不可被取代的。

因此,从事这份工作以后,大家无一例外地都会想知道:我怎么才能在这个领域真正地变得举足轻重?

有时,我会到我们的医学院给学生讲课。在一次课上,我决定试着整理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既为他们,也为我自己。

一个人怎样才有可能变得更有价值、与众不同?换句话说,怎样才有可能成为正向偏差?在那堂课上,我给他们提出了如下的5点建议。

01即兴发问

我的第一个建议来自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题目叫做《即兴发问》(ASK An Unscripted Question)。

既然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和陌生人交流,那为什么不从他们身上学点儿什么呢?

表面上看,这个建议挺容易做到的。实际上呢?

我们设想一下:一个新病人找你看病来了。在他之后,你还得看3个病人,还有两篇报告要提交,时间也不早了。

在那种情况下,你满脑子想的肯定都是赶紧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什么地方疼?有肿块或出了什么别的问题?已经多久了?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所缓解或者恶化?过去有过哪些健康问题?你肯定会按照这个套路询问。

不过,时机合适的话,还是考虑多花一些时间在病人身上吧。随便问一些问题,比如“你是在哪儿长大的”,或“怎么会搬到波士顿来”,甚至还有“你昨晚看没看红袜队的比赛”,等等。

问题不一定非要深奥或是有意义,只要能让你跟病人进行人性化的交流就好了。

当然,也有些人对那样的交流没兴趣,他们只想让你看看身上的肿块。没问题。那样的话,你就看肿块,干该干的事。

不过,你会发现很多人都会做出回应,或是出于礼貌,或是出于友善,或是因为需要与人交流。如果对方有回应,那就试试看能不能把对话继续下去,争取让对方说出两句以上的回答。倾听他们说什么,把得到的信息记下来。

如果你这样提问,那医疗业这部机器就会不那么像一部机器了。

我想阿图·葛文德医生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于没有办法改变的大环境,从改变自己出发,有时候可能不是环境有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心。

其实在一个行业或者岗位呆久了,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具人:专业、高效、执行力强,但同时,也越来越麻木……而阿图·葛文德医生正是想提醒我们,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工具人。

02不要抱怨

我的第二点建议是:不要抱怨。

医生们当然有很多事情要抱怨:马上就要到晚上12点了,可还要写报告、毫无意义的文书工作、电脑系统故障、周五晚上6点钟又突然出了新问题等等,都让人头疼。

我们很清楚筋疲力尽、累得垮掉是什么滋味,但在医疗工作中,再也没有比听到医生们的抱怨更让人心灰意冷的事了。

医学的确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职业。不过比起处理那些疑难杂症,更难的部分在于我们必须和其他人合作,而且是在自己无法完全掌控局面的情况下。

我们的工作是一种团队活动,但跟比赛场上竖立着闪闪发光的记分牌的那些运动有两个关键性区别:第一,输赢的赌注是人的生命;第二,我们没有教练。

第二点可不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医生得自己指导自己,想赢得胜利就只能靠自己给自己鼓舞士气,而这正是我们不擅长的。

只要医生们聚在一起,不管是开会、学术交流还是吃饭,谈话的重心自然而然就会转移,大家一桩接着一桩、没完没了地说着我们身边那些挥之不去的烦心事。

请一定要忍住。总说这些很乏味,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让你越来越心烦。

当然,你不可能要求大家对每件事都抱着开朗乐观的态度,但只要准备一些其他话题就好了,比如在报纸上读到的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如果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哪怕谈谈天气也行。

03勤于统计

我的第三个建议是:勤于统计。

不管你最终从事哪一方面的医疗工作,或是医疗以外的工作也好,都应该成为自己领域内的“科学家”。

实验室研究人员可以数一数培养皿里有特殊基因缺陷的肿瘤细胞数。同样,临床医生可以统计治疗过后出现同种并发症的患者人数,或者干脆数一下有多少病人可以及时得到诊治,有多少病人必须要等待。

你统计的是什么倒没什么关系,也不需要获得什么研究许可。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得对自己统计的东西感兴趣。

如果你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统计,一定会得到一些有趣的收获。

04笔耕不辍

我的第四个建议是:笔耕不辍。这个建议并不是强制性的。

你在博客上写下几段话,或是给专业杂志写一篇论文,又或是为一个朗诵小组写一首诗,这些都没关系,只要写就行了。你写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文辞优美,但只需添加你对自己领域的一些小小体会。

不论你的贡献多么微薄,都不要低估自己的影响力。

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曾经引用过物理学家约翰·齐曼(John Ziman)的一句话:“一个机械装置的发明就是把‘零星、片段’的科学研究成果系统性地发布出来,这绝对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把许许多多人所做的贡献一点一滴集中起来,就可以汇成大家共同拥有的知识库,这当然要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得多了。在科学领域和非科学领域都是如此。

你也不要低估写作本身的力量。做医生以前,我从未写作过。可是当了医生以后,我发觉自己需要写作。

尽管医疗工作精密复杂,但所耗费的体力还是大于脑力。因为这是个类似理发行业的领域,医生只能每次为一个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所以这是件苦差事。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你可能会丧失更远大的目标,但写作能让你从琐事俗务中抽身出来,对心中的问题进行透彻思考。即使你写东西是为了发泄愤怒、激昂的情绪,也能获得一些感悟。

最重要的是,通过把自己的感想告知一些读者,不管这个群体规模是大是小,你都能成为更广阔世界的一部分。

一群读者就是一个社会。发表文字就是在宣称自己是该社会的一员,表明自己愿意做一些有意义的贡献。

所以,选择你的读者,写点什么吧。

05勇于求变

我的第五点建议,也就是对从事医疗工作的人们的最后一点建议是:勇于求变。

医学领域和其他领域一样,如果出现新的理念,人们的反应不外乎以下三种——少数人出于事业需要迅速接受,大部分人较晚接受,一些人始终持怀疑态度,抵制新理念。

一位医生不管采取哪种立场,似乎都有充分理由。

当乔纳斯·索尔克在40万儿童身上试用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时候,当战地医生首次把刚刚止血、腹部尚未缝合、手术尚未完成的伤员运往兰德斯图尔的时候,当沃伦·沃里克开始给更多的囊肿性纤维化患儿插入进食管的时候,谁能判断这些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好主意呢?

医学史上失败、错误的例子数不胜数。过去,医生曾经为了控制慢性头痛而给病人实施了前脑叶白质切除术;消炎药万洛被证实会导致心肌梗塞;最近还发现,万艾可可能导致服用者近视。

尽管如此,你还是要让自己成为迅速接受新理念的人,寻找改变的机会。

我不是说应该对每一股新风潮都来者不拒,而是要积极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找到解决办法。虽然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就辉煌,但依旧处处充满不确定性和失败的可能。这些不确定和失败赋予了医学以人性,有时候也会带来重重困难,却都是前进的必经之路。

医生做出的选择很难完美,然而人们的生活却将因此而改变。基于这个现实,从众似乎是最安全的做法,就做机器上的一个普通齿轮好了。但医生绝不能这么做,任何在社会中承担风险和责任的人都不应该这么做。

所以,尝试一些新东西,勇于求变。统计你会成功多少次、失败多少次,把它写下来;交谈时询问他人的意见,看你能不能把谈话继续进行下去。

内容来源参考书目:《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阿图·葛文德

0 阅读:0

我是一秒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