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元朝的倭寇比明朝还猖獗

史海微言[已注销] 2022-02-18 10:59:02

所谓“倭寇”,是古代中国人对肆虐于沿海地区的日本盗匪的称呼。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名词的来源相当古老,在公元五世纪出土的高句丽国王墓碑上,就曾有过相关记录。而自从东汉时朝廷将日本某个城邦的酋长、册封为“委奴王”开始(委通倭),“倭”就一直是华夏及周边各国对日本的称呼。零星倭寇骚扰的记录,之后历代都曾有过,但倭寇真正成为华夏沿海的一大祸患,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还是明朝中期以后的事情。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抗倭的事迹,至今犹在民间广泛流传。

其实那时的所谓“倭寇”,其头目都是沿海海商兼海盗,那些貌似凶恶的日本武人,只不过是这些头目雇佣的打手。正因为有了这些带路党的存在,倭寇们才能在东南各地横行无阻、攻城拔寨,连南京这样的天下第一雄城旁,都会遭受袭扰。明朝中期以后倭患越演越烈,与朝廷在海禁政策上的反复无常有很大关系。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南的世家豪族,大都在海贸中有着巨大的利益关联,他们煽动起来的倭寇之乱,更多的是为了逼迫朝廷让让步,而不是要真的造反。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大明王朝定鼎之前,蒙元时期的倭患就早已十分严重,而且这时作乱的日本人,可都是不折不扣的盗匪。

忽必烈时期的蒙元,在收降了高丽水师和原来南宋的水师后,拥有了一支独步亚洲的强大舰队。出于黄金家族特有的扩张野心,忽必烈曾试图凭借这支舰队征服日本和南洋列岛,建立起空前绝后的海上霸权。不过无论是日本、还是爪哇,都给了他当头一棒,不仅将好不容易收拢的战船和熟练水手消耗一空,而且从此被逐渐困死在了大陆上。

后忽必烈时代的元朝,基本失去了对东亚洋面的控制,最后甚至连自己的海岸线都无法保卫。而元朝征讨日本之战虽然失败,但却让秉政的镰仓幕府财政彻底破产,无力约束底层武士,走投无路之下这些人沦为盗贼,并且蜂拥到富庶的中国沿海打家劫舍,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从征日失败起直到元朝灭亡,近百年的时间里,倭寇来袭的记录史不绝书,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都比之后的明朝更甚。

不仅是闽浙、沿海的江苏、广东、山东、河北,甚至辽东,都有倭寇大举入侵的案例,邻国高丽更是遭难的重灾区。元成宗时日本使者来华进行朝贡贸易,在发现庆元府(今日宁波)防御空虚时,居然化商为寇、将全城劫掠一空,还一把大火差点把这里烧成白地。到了元朝后期,天下大乱,此时的倭寇更是在沿海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开创新朝后,对倭寇也只能以被动防御为主,直到明成祖时,强大的大明水师才震慑住了日本人,百年倭患为之一清。

0 阅读:211

史海微言[已注销]

简介:结合个人阅史思考、表达民间历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