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颜涛:书法家的培养是一个人书俱老的书法名家、大家

书法世家 2024-08-15 17:20:54

刘颜涛 1965年5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书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协名誉主席

汲古为新 走向创作

——写在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十六周年之际

文/刘颜涛

对于书法,我没有在高校系统学习的体验,也没有在书法院校教学的经历,故对书法的高等教育问题思考并不多。但我想,作为书法学科,无论其体系如何,理论如何,所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无非是为了书法人才的培育。任何教学途径,都应该是以书法创作与研究人才为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 李梓硕 河北石家庄 黄庭坚《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248cm×120cm

据我所知,多年来书法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对任何艺术,包括书法、美术,原本应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骨子里的痴迷,这也是搞好艺术所必备的禀赋和气质。然而,许多年来,因文化课成绩相对薄弱而参加艺考的学生,即使不占多数,也绝对不在少数。三到四年的专、本科学习,弥补先天热爱之营养尚为不易,而书法教育的硕士、博士,因其偏重于所谓的学术研究,书法创作几近于无。书法教学原本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具有精湛技艺的教师担当。而现实中,专业教师的创作水平并不乐观。结果,犹如从表演专业走出来却不能登台演出一样,从书法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唯独在至为关键的书法本体的笔墨技艺上失语。没有书法创作的能力,就不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家。这种书法教育现状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 庞智文 河北沧州 节录 丁传靖《宋人轶事》 233cm×64cm

书法家的培养,尤其是一个人书俱老的书法名家、大家的培养。当然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但技道双修,艺文兼备,才是书法教育的“艺舟双楫”。书法创作本身既体现了艺术性,也体现了文化性。因故,即使古代文人翰墨寄情的书斋生活不同于当代书法美术专业化的“展厅时代”,他们对书画品评的“能品、妙品、神品、逸品”,也是一种对作品的遴选方式。而当今书画进入“展厅时代”的全国书法展览的入选与获奖,纵使不是当代书画作品遴选品鉴的唯一方式和标准,客观的讲,也是重要的方式和标准之一。

▲ 黄博 甘肃兰州 李白《宿巫山下》 240cm×70cm

河北美院书法学院成立于2008年,迄今16周年,历史虽不算长,但已有200余名考生考取国内外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入展,150余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同类专业的老牌院校相比,不敢说是后来居上,也是异军突起。高等书法教育肩负着向书坛输送精英人才的重任。能否向书坛输送具有“艺文兼备”创作实力的书法精英人才,直接影响到当代书坛的整体水平和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一角度更能体现出河北美院书法学院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 闫昱霖 山东邹城 节录 赵明诚《金石录校证》 120cm×120cm

黄宾虹在论及“君学”与“民学”时说道:“民学重在精神,在于发挥自己。”但事实上和现实中,即使民办高校,且不说冲破禁区,就是去冲破层层相习的条条框框与僵化模式,也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和变革胆魄。作为民办高校的河北美院,大胆地进行教学实验改革,旗帜鲜明地体现其“走向创作”的书法教学理念,在倡导艺术创作的个性表现与审美自由实现的同时,在观念上始终保持开放性,在保持现有稳固的强大书法创作实力教师队伍的同时,还邀请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国内一流书家、学者担任教学工作,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这种多元化教学理念及其成果。

▲ 陈浩荣 甘肃西和 节录 王澍《虚舟题跋》 63cm×93cm

也体现在河北美院书法学院编著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历代法帖风格类编”和“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指定教材”及其教学成果展中,这便是河北美院书法学院审美自由、兼容并包的开阔视野和博大胸怀,这种汲古为新的创作理念、回归自我的艺术表现、各各其美的审美教育,从某一方面讲,也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艺术体现。

​​​​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1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