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达生》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求求求文化 2024-03-12 16:34:36

有孙休者,踵(zhǒng)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bìn)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

扁子曰:“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惶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汙(wū),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躯,具而九窍,无中道夭于聋盲跛蹇(jiǎn)而比于人数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

孙子出,扁子入。坐有间,仰天而叹。弟子问曰:“先生何为叹乎?”扁子曰:“向者休来,吾告之以至人之德,吾恐其惊而遂至于惑也。”

弟子曰:“不然。孙子之所言是邪,先生之所言非邪,非固不能惑是;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也,彼固惑而来矣,又奚罪焉!

扁子曰:“不然。昔者有鸟止于鲁郊,鲁君说之,为具太牢以飨(xiǎng)之,奏九韶以乐之。鸟乃始忧悲眩视,不敢饮食。此之谓以己养养鸟也,若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安平陆而已矣。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吾告以至人之德,譬之若载鼷(xī)以车马,乐鴳(yàn)以钟鼓也,彼又恶能无惊乎哉!”

有个叫孙休的人,前往扁庆子住处拜见,问道:“我久居乡下,未曾有人说我品行不佳;在危难时,我也没有退缩过。然而我种田没有遇到好年景,为君主效力却遇不到圣明的君主,得不到重用,还被乡里人所排斥,遭到地方官的放逐,我究竟哪里得罪了上天?我怎会落得如此境遇?”

孙休以世俗的道德和勇敢自居,却处处碰壁,于是他向扁庆子求教。实际上,世俗的道德和勇敢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作为之人当然会遭遇诸多不顺。

扁庆子说:“你难道没听过得道之人的自我修养吗?忘却肝胆,抛却耳目,茫茫然回旋于世俗之外,逍遥自在于无为之中,这就叫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其功,助长万物而不以主宰者自居。现在你用尽心机惊吓众人,修养自身以显示他人之污秽,与万物锋芒相对,卓越如同高举太阳、月亮而行于世。你还能保全形体,九窍具备,没有中途残废或耳聋目盲腿跛,位列常人之中,已经是万幸了,还有时间抱怨上天吗!你还是回去吧!”

中国古代有句非常吉祥的话流传至今,叫“五福临门”,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包含了构成幸福的各个因素。

虽然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大家的追求往往偏向于外在的财富与地位。结果,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普遍缺乏“康宁”。其实,身心健康才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则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没有健康的身心,就像一艘四处漏水的破船,无论外在装饰得多么华丽,也没有多少意义。只有当内心清净无烦恼,像一片无云晴空一样,才能达到身心自在的境界。

至人淡泊名利,超然自得,所以能够恬淡闲适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相比之下,孙休虽然聪明机智,却喜欢炫耀才华,锋芒毕露,不随波逐流,结果被世俗之人视为异类,遭到他们的攻击。扁庆子认为,孙休没有遭到世俗的惩罚已经是万幸了。

刚送走孙休,扁庆子回到房间,随即感叹不已。弟子问道:“先生为何长叹呢?”

扁庆子说:“刚才我给孙休讲至人的德行,我担心他过于惊恐而陷入迷惑。”

弟子说道:“不会的。如果孙先生所说的是对的,先生所说的是错的,那么错误本来就不可能迷惑正确的;如果孙先生所说的是错的,而先生所说的是对的,那么他本来就因为迷惑而求教,又怎么能怪罪先生呢?”

扁庆子摇摇头,说道:“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人的秉性不同,行为方式自然也不同。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至人。如果将至人的处事方式告诉普通人,反而会让他们感到迷茫,无所适从。”

弟子不解:“为什么这么说?”

扁庆子解释到:“从前有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都城郊外,鲁国国君用祭祀的牛羊猪作为它的膳食,热情款待它,并演奏“九韶”乐来让它快乐,但海鸟却忧愁悲伤,眼花缭乱,不敢吃也不敢喝。这是因为鲁国国君没有按照海鸟的习性来养鸟,而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对待它。

如果用养鸟的方法去养鸟,就应该把它栖息在幽深的树林中,浮游于广阔的江湖河泽,让它吃泥鳅、小鱼,也就是把它放到平地原野里罢了。这里复述了《至乐》篇中鲁侯养鸟的故事。如今这个孙休,是一个只有管窥之见,孤陋寡闻的人,我告诉他至人的德行,打个比方说,就好像是用马车装载着小老鼠,用钟鼓的乐声来取悦使小鸟快乐一样,他又怎么能够不感到惊诧呢!”

扁庆子认为,孙休是一个格局较小的人,给他讲述至人的行为方式,就如同“以盛宴雅乐招待鸟”、“用马车载老鼠”、“用钟鼓招鸟雀”一样,不仅无用,反而会惊吓到他。

扁庆子的担忧引申到教育问题,他认为针对不同的学生,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因才施教,如乐师之操琴,和其声而谐其韵”,也就是乐师弹琴,会根据不同的曲子选择不同的演奏方式和配乐,教育者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真谛。

教育者不能仅仅追求高深的理论,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从而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成语

【为而不恃】为有所施为,但不强求,不强加自己的意志与倾向,转意为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

【款启寡闻】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或含义暴露得清楚明白。

1 阅读:1

求求求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