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山木》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求求求文化 2024-03-12 16:33:30

庄子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sǎng),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褰(qiān )裳躩(ju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chù)然曰:“噫(y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suì)之。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

蔺且(lìn)(jū)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

庄子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我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庄子在雕陵栗园游玩时,目睹了一只奇特的怪鹊从南方飞来。这怪鹊翅膀宽达七尺,眼睛直径竟有一寸之长,它轻盈地飞过庄子的额头,最终落在栗林里休息。

庄子心中起疑:“这是何种鸟儿?翅膀如此之大却飞得如此低矮,眼睛如此之大却视物不清?”

他随即提起衣裳,快步靠近,手中拿着弹弓,小心翼翼地窥视着怪鹊。

这时,庄子又发现了一只蝉,它隐藏在浓密的树荫下,全然不知自己已身处险境。一只螳螂则巧妙地利用树叶作为掩护,伺机捕杀蝉,眼中只有即将到手的美味,忘了自身的存在。而那只怪鹊,也紧随其后,一心只想着捕捉螳螂,贪图眼前的利益,却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这一幕后来演变成了广为流传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以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因贪图一时的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危机。

庄子内心猛然一颤,感慨道:“唉!万物皆相互牵绊,既对立又以利益为纽带相互吸引。”

于是,他丢下弹弓匆匆返回,却被守栗园的人误认为是小偷,遭到追赶和责骂。

庄子回家后郁闷了三天。

他意识到,世间万物,包括利与害、祸与福、忧与乐、得与失等,都是相互依存、对立的。如同螳螂捕蝉,只顾眼前利益而忘却身后的危险;异鹊则贪图螳螂,却忽略了背后的弹弓和庄子。这种利益关系构成了它们之间的招引和祸患。庄子深知,只有超脱欲望,才能远离祸害。

他进一步阐释了“利害相召”的道理,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相互追逐、影响。往往人们只看到利益的一面,却忽视了伴随而来的祸害。这种对利益的盲目追求,常常让人陷入困境。

庄子本已超脱尘世,却因好奇心驱使,探究怪鹊的奥秘,最终却遭到误解和辱骂。为此,他闭门不出,反思世间的利害关系。

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先生您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

庄子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就好比观赏流动的浊水却被清澈的水潭所迷惑。我曾听老师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入乡随俗,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

如今我来到栗园游玩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游玩于栗园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责骂我,所以我感到很不愉快。”

庄子回顾自己在栗园里的行为,自责不已,认为自己虚静时知守形,动作时则忘身。如蝉、螳螂、怪鹊在没有外利引诱而静处时都知道警觉,可一旦专注外利而动作时,警觉便消失,从而将自身暴露在危险之中。

庄子游园,通过观察到蝉、螳螂、异鹊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领悟出利害、得失、忧乐等对立事物无不在向相反方面转化,只有无欲无求,才可避祸。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阳子游历至宋国,寄宿于一家客栈。店主拥有两名小妾,一名容貌秀丽,另一名相貌平平。出人意料的是,丑陋的小妾却备受店主宠爱,而美丽的那个却遭受冷落。

阳子对此感到好奇,询问店主缘由。年轻的店主回应道:“那位美丽的小妾自视甚高,恃美而骄,然而在我眼中,她并不那么美丽。而那位貌不惊人的小妾,虽然自觉丑陋,却安分守己,故在我眼中,她并不丑陋。”

阳子转而对其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那些品行高尚且不自负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对外表美丽的人产生好感,但更深层次的,人们更倾心于内在的美。因为容颜之美会随时间消逝,而内在的美却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因此,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敬爱和欢迎。庄子此言,意在提醒世人,不应过于关注一个人的外在,更应看重其内在的品质。

成语:

【褰裳躩步】提着衣服小心地快步疾走,用来形容人谨慎而匆忙的样子。

1 阅读:1

求求求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