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称帝,开国建隋(十四)

明月扶摇 2023-06-25 12:22:18

就在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所发起的叛乱刚刚平定后,杨坚就以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皇后司马氏是叛臣之女为由,把这个小皇后给废了,皇后都可以废掉,可想而知,北周静帝的皇帝之位也摇摇欲坠了,现在北周宗室的势力在一开始便被一锅端,地方三总管所掀起的战火也已被平息,扑朔迷离的局势也已经变得一目了然,谁都看得出来,此时的北周帝国不过是一只挂在桃树上垂得很低等待被摘的桃子而已,杨坚已是一党独大,众望所归,改朝换代只是时间问题了。那么,这个历史时刻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遥想当初杨坚刚执政的时候,很多人都为他捏一把冷汗,他的好友元谐甚至对杨坚说:“公无党援,譬如水间一堵墙,大危矣。公其勉之。”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您其实没有什么政治势力,在当上辅政大臣,就好比立在急流之中的一堵墙,水的冲击力有多大,您就有多危险,所以请您一定努力干。但是谁能想到,仅仅只过了三四个月,杨坚的形势就从摇摇欲坠的水间一堵墙变成不可撼动的巍巍一座山,对杨坚来说,这一切几乎恍若隔世。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杨坚的亲信如少内史崔仲方、司武上士卢贲、武山郡公郭衍等人纷纷秘密劝进,杨坚也因此大大加快了夺权的步伐。于是在公元580年9月,杨坚废除左右丞相之职,自任唯一的大丞相,又任命他的长子杨勇被任命为洛州(今河南洛阳)总管、东京小冢宰,统领原北齐故地,接着他又先后杀掉了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及其儿子。至此,北周辈分最高的五王全部被杀。

但是大家要知道,在中国古代,权臣篡位早已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了,模式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天降祥瑞;第二,臣民劝进;第三,殊礼相待;第四,前朝皇帝表态。现在,杨坚想要改朝换代,这一套当然也得来过一遍。于是在公元580年末,北周各地出现了各种祥瑞意象,什么白色的老虎,三条腿的青蛙,结满穗粒的麦苗,颜色奇特的鸟类,这些祥瑞都是各地长官苦心搜罗来的,懂得都懂,不过据说在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内还真地出现了八百年难以见到一次的祥瑞天象五色庆云。

在各地祥瑞频现的同时,劝进的表文也像雪片一样飞进了杨坚的丞相府,其中领头的就是先前送杨坚镶有十三道玉环的金带的老臣李穆。现在既有天降祥瑞又有臣民劝进,在同年十月,杨坚又加上了代表北周官职巅峰的大冢宰。不过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11月份的时候,一代传奇名将韦孝宽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这个韦孝宽可真的是为杨坚篡国出死力了,三总管之乱平定过后两个多月就去世了,估计当时领兵的时候身体就有一点问题。到了12月份的时候,杨坚的爵位先是晋升为了随王,后又以周静帝的名义下诏,所有在西魏时期被改为鲜卑姓的人,全部恢复汉姓,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在内,普六茹坚终于变成了杨坚,以胡姓为荣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广大汉人对此无不欢欣鼓舞。

来年也就是公元581年,北周静帝改元大定,杨坚又把自己的职位改成相国,并且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九锡之礼,天子旌旗,出警入跸等这些荣誉也都获得了。

在这里要简单提一点,以前杨坚担任的丞相,现在担任的相国,以及后来开国功臣们担任的宰相,这三者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宰相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而是掌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统称,在随后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可以称之为宰相的,比如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以及尚书省的左右仆射,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宰相。相比于丞相和相国,宰相代表的是拥有在国家某一领域上拥有决策权的官职,只有拥有决策权才能被称为宰相,然而这种决策权,并不一定是完全集于一人之身的,所以时常会出现一个中央政府会拥有多个宰相的情况,所以在丞相、相国、宰相这个三个称呼中,宰相的地位相对较低。

而丞相和相国那就不一样了,这两个都是具体官职的称呼,这两个官职都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了,基本上皇帝之下它们就是老二了,相国和丞相是两种不同的官职,有些人常常以为相国是丞相的另外一种尊称,这种说法是很错误的,相国这个职位在整个中国历史中出现的次数是非常少的,所以很多人容易将其和丞相搞混淆。但如果在某一时期单独存在丞相或者相国的时候,那么无论是相国还是丞相,它们在权力方面都只比皇帝低,而如果这两个官职在同一时期出现的时候,按照杨坚舍弃大丞相的职位而当相国的做法,就可以看出相国这一职位的权力是明显高于丞相。总的来说,丞相和相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两种官职可以同时期并存,在二者同时存在的时候,以相国为主,丞相为辅,同时期,相国只能有一个,而丞相可以有多个。

当这些荣誉都获得了之后,杨坚的臣子身份其实也就到头了,改朝换代也只差时间了。面对这种情况,一向以善观天象闻名的太史大夫庾季才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博取前途的机会了,他不失时机地上表说:“二月日出卯入酉,居天之正位,谓之二八之门。日者,人君之象,人君正位,宜用二月。其月十三日甲子,甲为六甲之始,子为十二辰之初,甲数九,子数又九,九为天数。其日即是惊蛰,阳气壮发之时。昔周武王以二月甲子定天下,享年八百,汉高帝以二月甲午即帝位,享年四百,故知甲子、甲午为得天数。今二月甲子,宜应天受命。”这段话其实就是说当年周武王以二月甲子定天下,享年八百,汉高帝以二月甲午即帝位,享年四百,故知甲子、甲午为得天数,所以庾季才倡议相国杨坚在今年二月甲子改朝换代顺应天命。

太史大夫庾季才这边把具体日子选好了,大才子李德林又顺便把禅位诏书替北周静帝给起草好了,面对这种情况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也只有配合的份了。再经过一番三次三让的表演后,终于,在二月十三日这天,杨坚接受了北周的传国印玺,正式登基称帝,开国建隋,史称隋文帝。

在中国古代新王朝的国号往往来自于开国者在前朝封地的封号,杨坚是随王,所以它的新王朝就叫做随,可是我们知道杨坚的国号是隋而不是随,个中缘由,史书并没有任何记载,在宋元交际的史学家胡三省曾提出了他的猜测,杨坚觉得不吉利,新的王朝怎么能说走就走呢,于是便把走之旁给去掉,国号也就变成了隋,在这里说一点古代繁体字“随”写作“隨”,这种说法被很多人接受并采用。不过近些年来随着考古的发掘,也有不少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当时隋和随两个字是通用的,也许根本就不存在改“随”为“隋”这一回事。比如《周书》记载杨坚的爵位是随国公,而《隋书》《北史》则写作隋国公。更有力的证据是,如今出土的隋唐碑刻上,往往“隋”“随”二字并用,相当多的碑刻上写的是“随”,比如2013年扬州出土的《随故炀帝墓志》中有“随大业十四年”的字样。

现在国号隋定了,年号也得定了,隋文帝杨坚选的年号很讲究,叫做开皇,这个年号既是佛教名词也是道教名词,我们知道杨坚从小就在寺庙里出生和长大,这种环境造就了杨坚其实对宗教尤其是佛教是很有好感的,开皇一词在佛语中的意思便是“圣皇启运,像法载兴”,这个年号是向佛教表态,北周武帝废佛的时代过去了,从此,皇帝要弘扬佛法。而开皇在道教《灵宝经》中也出现过,它是劫数开始的一个年号,每四十一亿万年就是一劫,一劫一个年号,这不仅拉拢了道教的力量,而且更彰显了杨坚的野心,他要让隋朝延续一个劫数的时间。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这一天是杨坚最幸福的一天,这一天杨坚创立的新生隋王朝终于取代了北周,这一天他踌躇满志,豪情满怀,谁能想到八个月前他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随时有生命危险,八个月后他就成了宰割天下的天子,命运还真是很奇妙呀!不过建立隋王朝对于杨坚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威凌八方雄踞宇内的强盛王朝才刚刚拉开序幕,属于杨坚的精彩还在后方。

4 阅读:63

明月扶摇

简介:人生有多长,人生就在你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