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太极舞蹈构图思维及其艺术表现

强强聊历史 2023-06-10 03:09:07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在舞剧的创作过程中,舞剧的结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舞剧语言的表达和舞剧形象的创造的主体,又是舞剧主题的深刻表现。

而舞蹈的构成也是与创作者的发散性思考分不开的。在中国民族舞蹈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渗入我们民族的民族文化,从而使中国民族舞蹈具有自己的独特韵味。

舞蹈构图的思维

舞蹈属于表演艺术的一种,在它的表演过程中,对队形的形态美、整体布局的视觉美都有很高的重视。

因此,在舞蹈的创作中,需要创作者拥有一定的构图意识,以保证舞蹈的表现在一定的时空中,给观众们带去一种审美体验。

所以,舞蹈构图就是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对各种舞蹈要素进行合理的布置,从而使整体的舞蹈表现出丰富的视觉美感。而“舞蹈构思”则是“舞蹈创作者”在构思和创造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想的发散性。

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除了受到创作者个人创作思想的影响外,还与其自身的经历、知识和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同时,各个时期的文化,社会思潮,艺术流派,又对舞者的创作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对整个舞剧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都会影响舞蹈创作者的构图思维,进而影响舞蹈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与审美。

《周易》中的太极思维及其与舞蹈构图的关联

《周易》中的太极思维,太极是中国历代祖先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悠久而又深厚的传统哲理的集中体现。

《周易》,也叫《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有名的哲理著作。

《周易》作为一部经典的哲理著作,对太极的文化和思维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其中以“阴阳”为基本原则,以“气”为基本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思辨方式。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事物皆负阴怀阳,其气冲力以求和”,

这一思想在《周易》中体现了“太极”思想。这一段经文,以“气、和”为基础,以说明了世间的一切,虽然看起来是相反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一切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循环最后都是殊途同归,自然的最终结果一环紧扣一环,一轮结束新的一轮又开始。

《周易》中的“道”,“气”,“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合一”,为我们构筑了一个“阴阳”的基本观念的架构与模型。这一构架模型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其玄学核心思想仍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

纵观中国的文化和美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周易》中的“太极”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是中国美术理论和文化观念的根源,并在中国画家的作品中体现出深刻的影响。

《周易》中的“太极”思想,在中国诸多美术创作中,都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影响,并在创作规律、创作手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画家们把《周易》的太极思想视为一种文化因素,画家的思想和创作与太极思想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转化的联系,并表现出多个层面的转化。

太极思维与舞蹈构图的关联

《周易》中的“太极”和“太极”思想,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共同的归宿,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

就像太极的图像本身,它代表的是一个宇宙本体的概念和秩序,宇宙万物的秩序受到一种非物质形而上的、内在的暗生力量与冲动的影响,一切事物都可以用不停的运动、轮转的交换过程来中和物质与非物质、对立与非对立,最终达到宇宙万物可以永久发展的状态。

《周易》所蕴含的太极思想和方法,不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其它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舞剧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回归”的太极思想内涵,对比映照的美学精神,“阴阳相和,对称均衡”的思想特点,三个构成元素,不但对中国舞者的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中国舞者的创作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此,中国舞种也逐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太极舞创作思想,并在众多中国舞种中得以体现,并对舞种运动路线、纹样美学、构图原理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说明《周易》中的“太极”思想和中国舞的“构成”思想是紧密联系的,二者的“互补”是中国舞“发光”的必要条件

太极舞蹈构图思维的艺术表现

圆场轨迹。舞步轨迹是舞步构思中应着重关注的一项内容。总体上讲,舞步的动作轨迹确定了舞步组合的形式,而舞步组合和舞步方向的改变又是由舞步轨迹决定的。

中国舞曲中的“圆”是一种常规的、基本的舞步线路,其构成思想的形成是受到了太极拳舞蹈构成思想的深刻影响。

“圆”形轨迹是太极舞创作思路在艺术上的一种具体表达,它在“圆”形轨迹中充分地反映出了“太极”形的创作思路和“太极”的思想意蕴。

太极图是《周易》理论中一幅很有价值的图形。

太极图,也被称为‘无极图’。虽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混乱的,但是它们又都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的自然规律。

太极图以“阴阳二鱼”为核心,形成一个圆形,象征着天地间的无穷轮回,中国舞蹈的圆形轨迹,正好与太极图的理念相吻合,这种基础形态,就是对大道的领悟。

太极舞蹈的结构思想,使中国舞蹈变成了一种“画圆的艺术”,不管是舞蹈的静止形态,还是舞蹈的动态动作,都会形成一个圆形的图案,就像是太极图的外围。

就拿《雷和雨》来说,六位舞蹈家在舞台上一丝不苟地按照舞步的基本动作,从舞台上走到舞台上,周而复始地呈现出一个循环的舞步结构,传达出六位舞蹈家的宿命纠缠。

对比反衬。《周易》中的太极文化和太极的思想可以从一幅“太极图”上得到直观的反映,尤其是“阴阳二鱼”所反映出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划分为“阴”和“阳”两个范畴。

这一阴一阳两种类型,展现出了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统一性和对立性,也反映出了太极的审美精神,就像明朝的医学大师张介宾所说的“从无而有,生化始焉”一样。

他相信,太极是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互为其本。在太极思想的作用下,舞者们对“太极”的创作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创作中,要有一种“太极”的美,要有一种“对照”的美感。

中国舞蹈家们很早就把太极舞的构成思想应用到了极致,以鲜明的视觉反差来实现构成画面的对称美感,“侏儒”舞蹈家便是最好的例证。

《礼记·乐记》中已有关于“侏儒”舞者的记录。

它通过舞者身体的高低差异,在舞蹈作品中突显出一种对比性,由此反映了太极舞的美学追求,即以相对的方式来表现出一种和谐和谐的美感。

《奔月》中一支“侏儒舞”显然是一种“太极之舞”的构图思想,它以一种鲜明的对照和衬托的方式,突显和突出了剧中的“后羿”这个角色。

阴阳平衡。《周易》中的“太极”观,把“个人”和“整体”看作是“阳”。《周易》中的“阴阳和而不同,对称均衡”,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所着重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因此,在结构上,更重视舞蹈结构的对称性与平衡性,舞者往往采用点即聚与散的结构,来表现主体与群体之间的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结构的基本思路,与《周易》中的“阴阳”二分的太极学说不谋而合,也就是太极结构的原则。

中国舞者在创作时,常常以“阴阳平衡”的太极思想为指导,在创作时,常常以“阴阳相和,对称均衡”的太极思想为指导,讲究“阴阳均衡”的舞蹈创作原则。

中国传统舞蹈在很久以前就注重舞蹈结构的对称与平衡,从而在舞台上达到舞蹈画面的和谐、统一、规则与稳定。

这种阴阳对称与平衡的太极舞蹈结构思想对中国舞蹈的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讲究阴阳对称平衡的太极舞蹈构图中,其构图遵循的是以主体为中心、群体向四角延伸的原则,并注重凸显和加强主体的地位、中心意识。

舞台上的中央是充当独舞演员的地方,然后群舞演员由中心向舞台四角分布,群体的间距、队列长短保持一致,从而形成聚拢簇拥、对称平衡的舞蹈画面。

整个舞蹈构图画面具有很强的和谐性与统一性,具有对称、均齐、和谐且富有美感的构图画面,可以营造出一种很好的视觉平衡效果,从而让观众在心理情感上获得一种平衡。

结语

中国舞蹈的发展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而中国舞蹈的创作者,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给他们创造了广阔的创作天地。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周易》的太极思想和阴阳思想虽然只是它的一支,但是它所蕴含的阴阳学说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煜芳.谈舞蹈思维的创新性[J].黄河之声,2007,(8).

2.崔景秋.浅谈舞蹈审美特征中的独创性、技艺性和综合性[J].邢台学院学报,2011,(2).

3.熊黎明.放逐与回归:传统民族艺术的精神重建——兼论传统民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J].保山学院学报,2011,(4).

4.郑鲲鹏.浅谈舞蹈中舞蹈思维艺术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3,(2).

0 阅读:0

强强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