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村1家人当兵1上将1中将1少将,内战不愿起义成光棍司令黯然退场

文人相爱也相轻 2024-08-02 17:03:51

河北献县南河头抛庄村,位于滹沱河与滏阳河的交汇处,滹沱河古名滹水,发源山西五台山下泰戏山中,然后切割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在献县与滏阳河交汇后,便取名叫子牙河再汇入海河归渤海。这条长540公里的河流在历史上是比较有名的,便是每到汛期,上游庞大浩荡山洪河水顺着滹、滏两河向下倾泻,流经平原地带排泄不畅,便在这一带泛滥成灾。

据史料记载,早在晚清时期,每遇洪涝灾害,波涛汹涌,浊浪滔天,那些携带了大量泥沙的河水,拍击和淘空着河岸,把大块大块的土地和植根于其上的作物与树木一并圻裂下来,使它们扑塌扑塌地掉在河里并被水冲走,随后河水停留时间很长,一时间房倒屋塌,良田被淹,百姓只好背井离乡,四处乞讨,大水一天不退,就一天不能返乡。跟着大人们外出要饭的孩子唱着自编的《讨饭歌》:一条棍,一个碗,要饭的有个二皮脸,出门的苦处说不完,可叹可叹真可叹,可叹家乡大水灌,从早到晚挨家转,遇到善人给一碗,遇到恶人往外撵。的确唱出了这里人民的艰辛。

清光绪29年(公元1895年)秋,又是一个洪水泛滥的季节,这天依旧是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大雨滂沱,献县南河头抛庄村一处简陋的民房里,突然传来一声婴儿呱呱坠地长长的啼哭声。令村里人感到诧异的是,此时乌云马上散了,下着的雨也停了,滚滚的洪峰趋于平静,天空很快就放晴了。出生这孩子的爷爷刘玉焕看到刚刚生下这孩子虎头虎脑,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眼睛炯炯有神,思量很有些像自己小时候的精气神,并结合孩子出生时的天气变化突然,且天赋异禀,便依照族谱上的字派给他取名叫刘汝明,字子亮。意思是长大后与众不同,前途明亮,光宗耀祖。

俗话说,三岁看大。刘汝明长到五六岁的时候,浓眉大眼,五官端正,长相不俗,可谓是一表人材,小小年纪就很懂礼貌,逐渐显示出谦逊儒雅,不俗谈吐,无一不在张扬着高贵与优雅,加上自幼聪颖,天赋极高,才华横溢。爷爷刘玉焕自然对这个孙子寄予厚望,尽管家贫,等他长到六七岁的时候,便把他送到本族刘连壁先生读私塾,他自幼意识到自己的生存不易,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小小年纪学习十分刻苦,不仅学习四书五经、背诵和默写名人名著等,还苦练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且书法功底深厚、清静隽秀这一点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不容易。

然而,让爷爷刘玉焕感到失望的是,这孩子刘汝明并没有他想象中的给他的家庭带来好运,就在孩子13岁的时候,他那闯关东的父亲,丢下一姐一妹一弟四个孩子,在异地不幸病死。经济支柱的倒塌使家庭瞬间陷入困境,年仅三十多岁长得又还好看的母亲裴氏,经媒人介绍,不得不张罗去再嫁人维持生计。就在出嫁的花轿来到家门口迎亲的时候,刘汝明的爷爷刘玉焕领着4个孩子跪在轿前,苦苦哀求裴氏不要遗弃四个孩子改嫁他人,坐在花轿里的裴氏看着一老四小那满脸泪水,听着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心一横决定不嫁人了,年轻守寡的她从此带领4个孩子一个老人度日艰难,一心一意抚育儿女成人。

从此,6口之家全靠祖父刘玉焕卖膏药、捕鸟,还有母亲带着姐姐纺纱织布来维持生活,刘汝明含辛茹苦上侍公公下养四个儿女,艰难度日。此时,读书的刘汝明更是加倍努力,以图通过读书从仕来改变家庭的命运。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读着读着,清朝宣布废止科举制度,官路不通的他非常沮丧,在母亲的建议下,刘汝明决定到城市中去学习从商,于是,经人介绍到天津“聚丰当铺”学徒。当铺老板系他的同乡鲁锡田,三年学成当了店员。然而时运不佳,店里发生丢钱事,伙计异口同声视其所为,不容刘分辨,就被掌柜赶出店门。

遭受众多变故的刘汝明,无可奈何地又要返回老家,他觉得这个世道有太多的平公平,想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家庭何其之难,接下来辛亥革命爆发,象一根导火索一样点燃了军阀阵营的动乱,一些拥有军队的大小军阀纷纷宣布自立,接下来拥兵自重,都想当最高领导,但谁也没有绝对的实力控制局面,谁也没有实力打败对手,一时间陷入军阀割据的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势日弱,正走投无路的他,便又选择去当兵,谋求一个职业混口饭吃,用来减轻母亲的负担,并希望进而能养亲抚幼而已。

这个时候,恰恰逢有人在景县招收新兵,年仅17岁的他真的被招收入伍,更让他痛心疾首的是,当兵没有几个月,就因受潮湿长了满身疥疮,流脓淌水,腥臭不堪,因病情十分严重,加上这病传染性极强,被所在部队隔离在门洞内过夜,并声称近期要把他遣送回老家,眼看当兵这条路又要断绝,又得回老家麻烦艰辛的母亲了,他的内心是何等的煎熬,不由得呜呜地哭了起来。

就在此时,来了一名查哨的军官模样的人,听到哭声后寻声走了过来,看到蜷缩在门洞角落哭泣的刘汝明,浑身红肿十分痛苦,并问明原委,随即命令手下的勤务兵把他送往医院治疗。后来,刘汝明才得知,这位关心他并送他到医院治疗的,正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左路前营营长冯玉祥。很快他的疥疮治愈,心怀感激的他特意找冯玉祥磕头谢恩,称他有救命之恩,毕竟让他能继续留在部队里当兵,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

不过,此时虽然在军队立了路,有人问他:你老家是哪儿的?他答:献县的。有人就立即对他进行嘲笑:你们老家出要饭的很著名,正如一句顺口溜说的:淹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淹不旱收碱嘎巴。他立即反驳:清朝能言善辩的大学士纪晓岚也是我们老家的呢。你咋不说说呢,怎么老拿要饭的说事呢。

他这对话冯玉祥又遇上了,他正眼看着这小伙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高高大大,长相清秀,人又机灵,便找他谈话,听他言谈之中条理清晰,逻辑性很强,又读过一些书有文化,便觉得他是一块好料,是一个好苗子,于是,决定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先是当什长,这样总算正式在军队中立下足。由于他的军队中生活简朴,无不良嗜好,有心机,多阴谋,性果敢,特别是作战勇敢,几年功夫,便升排长、连长、冯玉祥部十三营长,号称“十三太保”之一,从此开始了他军中的华彩乐段。

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时,刘汝明升任警卫1旅旅长,负责北京、天津等地的社会治安,这一天,刘汝明当上部队大官的消息传到他的同乡,“聚丰当铺”老板鲁锡田耳边,这时,曾经驱逐刘汝明的鲁锡田吓得不轻,心里琢磨这下死定了,一时非常的紧张和害怕,于是托同乡熟人向刘赔礼道歉,还特意摆了一桌酒席,在宴席上,鲁亲自出面代掌柜的向刘请罪,说当初掌柜的做的太过分了。冤枉好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刘汝明毫不在意地说:“今天不该由你向我道歉,而是该我向你们致谢。你想,若不是掌柜的把我的铺盖扔出门外,我刘汝明能有今天吗?”一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气氛顿时轻松下来。

在随后的两次直奉战争,中原大战军阀混战中,刘汝明成为西北军的骨干,职务也晋升为军长、第五路军总指挥等职务,不过,即使是在他的长官冯玉祥在陇海线的进攻受挫,甚至宣布兵败下野,西北军韩复榘、石友三等纷纷叛冯附蒋,还劝刘汝明一起行动,他依然决不背冯投蒋,声称:“别人投不投,我们不要管,只要你我不投就行了。”他表示:“宁作断头将军,不作投降将军。”我投军十八年,冯先生一手将自己从一个小卒提拔成总指挥,恩重如山。当然,后来败退到山西的冯军残部,又被老蒋通过张学良收编,并整编为第29军,宋哲元任军长,刘汝明任副军长。这是后话。

西北军中多降将,唯刘汝明一人不轻言降,不为名利所低头,对冯始终忠诚不二,并非什么主义、信仰,而是一名旧军人守旧思想使然。汝明可圈可点之处,用兵之道,务实果敢,因“实”制宜,不可多得之将才也。

这一点,在刘汝明献县南河头抛庄村,有一块他曾经使用,并赠送属下的铜墨盒最能说明问题,这个铜墨盒地为白铜,呈圆形,高6cm,直径8cm,盒盖上面刻有"良心血性"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落款为"师长刘汝明赠",铭文周围是一圈缠枝花卉纹,该墨盒古朴大方,庄重文雅。

"良心血性"这四个字,是源自《曾胡治兵语录》中曾国藩说的话 "良心血性者,可拜上将军"。曾文正公指出:有良心有血性的人是用高亢、理智的呐喊去征服它人,而不是鲁莽、激进的嚎叫。良心之至是忠义。何为忠,为人不二,但尽人事。公忠体国,何为义,是合理行事的基本准则,正直为人,合乎道德地行事。血性就是持久的热血,队伍溃散之际敢呐喊,战事决战之际敢冲锋,作战胜利之时要庆贺。

这种有担当,敢作为之人,才能拜为上将军。 "良心血性者,可拜上将军"是《曾胡治兵语录》中曾国藩说的话。曾国藩认为,优秀的将领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才堪治民,治民之才就是做到公、明、勤三个方面;二是临阵胆识,便是“不怕死”,逢战必临阵前;三是不急名利;四是能苦耐劳。做到以上四点还必须具备“良心血性”这一特点才是将才。儒家思想中良心之至是忠义,忠即为人不二;义即合乎道德行事。而血性是持久的热血,为人淳朴厚重,嫉恶如仇,有担当,敢作为,这是统领之质。具备了良心血性,才能拜为上将军。

同时,必须具备四个要点:一是才堪治民,体现的是公、明、勤三字,公即公正廉洁,明是光明磊落,勤是以身作则。不公则士心离散。不明则孰罚孰赏难决,军纪严整何从谈起。不勤军营之巨细皆废弛不治。兵器不锐、车马不备、粮草不裕,为战更何从谈起。二是临阵胆识,逢战必临阵当先,一往无前,士卒皆效之。三是不急名利。但凡以名利为动机的人,不思军功战绩就图升官发财,结果稍不如意便心生怨恨。四是能苦耐劳,健身强军,方能打仗出则向前,入则殿后。

这一点,在1933年长城抗战时,时任第29军副军长兼暂编第2师长刘汝明率部守卫罗文峪时,打得比较出彩。此时正值日军大举进犯长城,二十九军前往援助张学良部,接替喜峰口和罗文峪的防务。日军步炮兵联合,分向山楂峪、罗文峪进攻,并以飞机20余架轮番轰炸,守军奋勇死拒,多次肉搏,敌进攻一日亦未得逞,当日晚,刘汝明抽调王合春营自左翼夜袭敌后,正面防守部队全面出击,激战至18日晨,日军伤亡甚众,被迫暂退待援。

当晚,师长刘汝明命李金田旅长率步兵第1团乘夜潜出沙坡峪,向敌后进袭;祁光远团亦乘机从右翼潜出于家峪,奇袭马道沟、南场,日军全线动摇,李金田部因日军多日被偷袭而被提前发现,两军交火,刘汝明于是命令全线出击。激战到19日晨,将部队防线向前推进10多公里,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著名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就是根据长城抗战的事迹编写的。刘汝明所部在罗文峪血战三日,始终将罗文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日军最终是铩羽而退。

打得出色的罗文峪一战,刘汝明获青天白日勋章,紧接着授予少将,不久晋升为中将,他还担任察哈尔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全面抗战爆发后,平津失守,察哈尔位置突出,三面受敌。后退至豫、鄂接壤处,所部为第五战区第二集团军战斗序列,刘汝明兼任该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所部长期活跃在这一带打游击,他门训练了一些袭击分队,采取袭击、伏击等手段消灭日军零星人员。有时也组织一些大的袭扰,歼敌数量少则几人,多则数百。

此时,刘汝明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68军军长出现空缺,当然,肥水不流外人田。继任者便是他的亲弟弟刘汝珍,那时节,军阀争霸,最核心的利器就是手下有猛将,有兵就有权,没兵你就完蛋,培植个人势力,就有可以称霸一方的资本,甚至于纵横天下,睥睨群雄。深知此道的刘汝明当然十分清楚。因此,他的大儿子刘铁山送去美国留学,国后服役于国军的机队,在湖南与日机激战中壮烈殉国。这件事让与刘汝明没有什么交情的国防部长何应钦也感动不已,他专门去电安慰刘汝明,并对许多人说过,“高级将领只有两个人送子弟学空军,刘汝明其一也”。他的二儿子刘铁军也慢慢地晋升为少将军衔。

高峰时期,作为兵团司令的上将刘汝明手下的实力达到十万人之众,然而,手握重兵的他却不识时务,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错误地估计形势,以及过分看中自己的所谓实力,在淮海战役的时候,还把过来策划他部队起义的我军工作人员抓捕,送到南京给老蒋,使这些英雄人物被杀害。

随后,还妄图以长江天险,所部担任铜陵至九江段防卫。我们知道,铜陵至九江的长江几乎是条东北至西南的直线,而长江过了九江则调头直西,在铜陵以东则转而向北。退一万步说,就是解放军不在铜陵至九江段强渡长江,在铜陵以东和九江以西过江的解放军包抄过来,68军也会被包饺子。所以,68军的江南防线过于突出,“极其危险”。

一开始,刘汝明的弟弟中将军长刘汝珍与解放军二野首长有过几次书信往来,表示愿意寻机投诚。就在解放军渡江的前三天,他还向他的副军长与解放军代表慨然应允,届时会策应我军渡江。然而,他的哥哥刘汝明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只要手中有枪杆子保存实力,就能风光地混下去。因此,我军迅速突破他的江防后,一路南进,势如破竹打过长江后,实施千里大追击,刘汝明率领部队迅速南下,一口气跑到福建。

虽然刘汝明刘汝珍兄弟俩率领的部队跑得很快,但同样避免不了我军旋风般的打击,一般追来最后在厦门几乎全军覆没,如梦方醒的刘汝明最后真正成了他自己所担心的光棍司令,兄弟俩最终黯然去了台湾,从此一蹶不振退出军界。其弟中将刘汝珍及其儿子少将刘铁军移居美国,他身边亲人极少,几十年的袍泽们亦先他而去,孤寂凄楚之情时时萦绕心间,常使他沉湎于往事之中。

随后,他写有《刘汝明回忆录》、《七七忆战友》、《七七抗战与二十九军》等文章。在《七七忆战友》中追忆往事,因绝大多数人都死在大陆,所以他心系大陆,既怀念故人又怀恋故土。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我们仍然人神有隔,我必一一到你们灵前去祭吊的。”当了一辈子军人、地地道道行伍出身的刘汝明于1975年4月28日病故台北。其弟刘汝珍在美国洛杉矶,于1999年11月在家中寿终,时年95岁。不过,这家人三兄弟在抗战时期所作出的功绩,他老家献县抛庄村的村民们,还是时常谈起,同时,深为这一家三将军前期历经的苦难,后来不愿意的选择感到无比的惋惜。

本文参考资料:《刘汝明回忆录》

0 阅读:105

文人相爱也相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