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福:青海花事——梨花处处贵德香

拓客说宗教 2024-04-08 22:42:55

马有福/文

梨花处处贵德香

贵德梨花

青海花儿歌词有云:贵德的梨儿长把子,好不过碾伯的果子。在青海果树大家庭中,贵德和碾伯因为盛产的两种普通水果而闻名河湟。其实文化根基就像植物所需的氮磷钾一样,也是一种营养,默默滋润,使地方文化根深叶茂。文化是一种地力,这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不露痕迹地含在一地物候之中。多少次路过乐都,看着湟水两岸并不宽展的土地,去过几户农家,能感到他们在经济上不富裕,甚至捉襟见肘。但乐都农民却并不因此失去自信:“我们乐都的沙果子比你们那儿的鸡蛋大”。一句玩笑话,居然能够打退外人的奚落或者看不起。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气质?乐都人文化上的整体海拔决定了他们中一般人的不同凡俗。也因此,他们得以把一种不怎么上档次的果子挂在了青海文化的高枝上。

与此相比,贵德的梨花是盛开在文明交接地带的果花。在青海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织携手的地方,这里的一树风景打开的是多种文明的视野。

青海贵德籍作家王文泸曾经将这一片土地称作“文明边缘地带”,因为这里曾经是“诸羌环居,民不读书”的地方,至今依然是游牧文明根基扎得很深的地方。与此同时,这里是一片文明的谷地,容得下各种文化扎根。很有意思的是,这里也是内地儒家文化的西部边缘,一个以玉皇阁为代表的文化符号几乎全方位延续了中原汉族的全部文化记忆。家常修养等传统思想在这里像黄河一样流淌在家家户户的为人规范之中,这种保守的规范有着天然的排他性,然而他们偏偏同打上了各种文化烙印、不经意间通过各种渠道落居的各民族人成为邻居。谁让贵德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渐渐地,贵德就成为一片包容的大地,多种文明汇聚于此的宝地。树犹人也,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也随着人的不断加入,受惠于黄河的滋润而蓬蓬勃勃地长起来了。

最是梨花与众不同,其洁白,其芬芳,其直指繁星的枝叶,在各民族心中都得到了一致认同。据说,民间送苗、接枝、相互送果子,早成了贵德人交往中的常课。

就这样,梨花变成了流淌在贵德人心目中的另一条黄河。天下黄河贵德清成为一株远近闻名的参天梨树。为此,每年的四月中下旬,无论有约与否,青海各地的人们就会翻越拉脊山,赶赴梨花节,在贵德黄河边,在梨树的花丛中,迎送几天平常的日月。细想想,这确实还真算得上一次早春的壮游。

贵德丹霞地貌

从西宁到尕让,包括翻越拉脊山,这是在穿越青藏高原。高原风物尽在眼中,还不到半小时,我们就一下子跨越了城市、牧区、农业区三种文明形态的地域。

从阿什贡到县城,一步一景,一路丹霞,简直是在远古深海里遨游。公路一边,我们看到的则是寸草不生、难得一见的焦土雕刻的万般风景。而才一转身,另看到的则是平静如初的黄河和河岸湿地。湿地上,鱼塘毗连,芦苇丛生,一派江南。转头之间,两个世界,简直是在梦中。

0 阅读:1

拓客说宗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