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之旅|2016年的山东济宁之旅

拓客说宗教 2024-04-07 00:39:42

王东四/图文

2016年12月10日,我去济宁逛吃。本文关于济宁回民的资料参考自《济宁回族纪略》和《济宁回族续辑》。

1292年(至元廿九年)元代京杭运河全线贯通,元朝向济宁段沿线派遣了一万两千人的辅漕军镇戍、屯垦,其中至少有两千人是回回色目官兵。这些回回官兵携带家眷定居下来,当时在济宁城内就有老东寺和老西寺两座清真寺。

1368年元朝灭亡,济宁的辅漕官兵集体向徐达、常遇春投降,他们绝大多数被就地安置,其中一些回回官兵开始聚居在济宁城南越河岸边。经过元明战争,山东段运河被荒废淤积不能行船,直到1411年(永乐九年)重开会通河后,济宁城运河河岸整齐,商业区开始逐渐繁荣,聚居在济宁南关的回民修建了新的东大寺,就是现在的顺河东大寺。

1622年(天启二年),济宁老城的南部又修建了外城,叫作“环城外廊”或“圈子圩坪”,回民聚居的大、小闸口,柳行,中新闸和越河南北涯地区都在外城附近,旧城改造前的回民53条街巷就此形成。在53条街中,以外城小南门外柳行的回民最为集中,达到八成以上。

到1953年,济宁有男寺7座女寺2座,合称九坊清真寺。其中西大寺、柳行东寺、越河南涯北寺和杨家园寺属格底木老行,东大寺、越河南涯南寺和柳行西寺是伊赫瓦尼新行。

周六早上去济宁小南门杨兴海老店吃了羊肉糁汤,然后去百年老字号马大兴买了板栗佛手和枣饼。济宁的糁汤是用浓骨汤冲鸡蛋,再配上羊肉就大饼,冬天吃太感动了。马大兴枣饼的枣味儿非常正。板栗佛手更是吃一次还想吃,临走买了好几盒子。

马大兴食品店贴出的由马彪撰写的《马大兴食品店简史》,本人整理后抄录如下:

马大兴系济宁百年食品老店字号,原名“马家店”。祖籍是南京市水西门马家大户。明朝初年,祖辈乘船沿古运河北上,漂居济宁市,下榻小闸口下河西码头,定居越河涯路北东头。

以后,又由高祖父(祖爷爷)马福起,字化堂(1843年7月28日-1927年5月21日)在越河北路南、响铃阁西邻开设“马家店”经营百货店新生意,颇有发展。

随后有曾祖父(老爷爷)马履增(1870年生人)及其二弟马颐增为基础,精心研制鲁苏糕点,十多年中创立了上万字《马氏果脯》一书,学自南方、北方之精粹,花样繁多,品类齐全。

由于运河中枢,水路要冲,南北货物集散交换,本店生意日益发达,1910年门头立号“马大兴果品店”。

祖父马世骏,字仰周,1900年4月28日生人,在20世纪20年代又继承发展经营。直到1956年1月12日公私合营,父马振山被上级任命为“国营马大兴食品厂经理、门市部主任”,马振海为糕点师,继承传授糕点技艺。

1968年本糕点行业中断,1986年马勇在来鹤观北街15号重新开业,继承父业,发扬扩大马大兴食品。

本店因生意不断发展,1989年迁往许庄粮所,92年迁往养殖场,97年迁往玉带商城,于2003年6月8日在小南门新建立马大兴食品店开业。

注:马大兴字号是由老爷爷的朋友马星驰书写。马星驰是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随军战地记者,神州报社总编辑。

吃完早点,走在曾经的53条回民街巷里,虽然新建了小区,但是还是有许多清真馆子,默默记下来准备明天吃。

济宁顺河东大寺

穿过回民区,就走到了运河边的济宁顺河东大寺。东大寺建于明永乐后期1420年左右,1459年(天顺三年)重修,康熙扩建,乾隆重修,最终成为现在规模。

正如刘致平教授说的那样,东大寺的后牌楼、望月楼、后殿和大殿形成重重叠落的高大雄伟和巍峨气势。“因此它的一切建筑的造型艺术,是代表着乾隆时代的精神和气魄。”

东大寺原有建于明成化年间,康熙年间重修的邦克楼在1968年连同大门和牌坊一同被毁,1999年新建了邦克亭。

邦克亭

在大殿北面的把式场子上,遇到了一群大爷练把式。

单刀对花枪

双刀

济宁最有名的回族武术是任城查拳。因为最完整的查拳套路在济宁回民李恩聚家族上,所以又叫李式查拳。

查拳以弹腿立门户,十路弹腿十路拳,每路拳都套着弹腿的用法,跑、走、飞、打,十路拳可成五十多路。

济宁李式十路查拳的名字:

头路冲梢一条鞭

二路十字奔脚尖

三路盖码夜行式

四路撑踩把路拦

五路单展

六路双展

七路再套临难打

八路转环

九路捧锁

十路踺弹

李恩聚1857年出生于济宁南关,他青年时是河标营的营官,后来外出闯荡江湖增进武学十五年,中年时返回济宁开设锦源会永顺镖局,晚年前往上海在霍元甲创设的上海精武会执教,最终返回济宁教授查拳,直到75岁1932年病逝为止。

济宁东大寺里有一些可爱的泥塑小人儿。

济宁回族民俗馆

抬埋队

乃麻子

一些文物

东大寺世代收藏的明代青花大香炉

以前知道济宁,很大程度是因为山东学派的创建者常志美。

常志美字蕴华,人称常仙学或常巴巴,1610年出生于济宁。1634年(崇祯七年),24岁的常巴巴由外地学成回到济宁,在东大寺隔院设帐讲学。因与东大寺在宗教教义方面理念不同,常巴巴于两年后主持修建了西大寺,继续设帐讲学,最终开创了山东学派。

山东学派重视波斯语教法和苏非哲学,以北方流行的13本经为基本教材,其中波斯文经典占了很大的比例。

济宁东大寺的常志美纪念馆里有许多常巴巴建立的济宁西大寺遗物。 非常可惜的是拥有巨大的起脊式大殿(30米高)的济宁西大寺在1968年被全部拆毁,否则一东一西两座大寺就太壮观了。

常巴巴手书:清真寺是主的天房,来清真寺的穆民能得到主的喜爱。

石碑原本镶嵌在济宁西大寺大门券门后上方,1968年和西大寺一同被毁。前几年又被重新发现,中间缺少的一块由陈雨东阿訇补书。

柳行东寺

除了东大寺外,济宁还有一座明代古寺柳行东寺。柳行东寺建于万历年间,康熙年间扩建,1989年重新开放。我们拜访的时候空无一人,只有一只猫带着我们一处一处的看,也算是奇遇了。带我们转过一圈后,猫回到院门口,目送我们离开,感觉像在宫崎骏的动画里。

“教泽孔长”石碑是1940年所立。1938年1月日军占领济宁后,刘涵光阿訇冒着生命危险在寺内成立难民所,收容了大量回汉同胞,这统石碑就是回汉群众为感谢刘阿訇而立。

精美的山东风格描绘体书法

济宁其他几座已无存的清真古寺,记录在这里铭记历史:

柳行西寺,创建于万历年间,1960年寺毁,1979年大殿被拆毁,仅存的400年皂荚古树2002年末被砍伐。越河南涯清真北寺,创建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前,1939年3月最后一次扩建大修,1958年1月反Y整风后停止活动,被新华皮厂占用。1984年新华皮厂归还,1989年改为清真女寺,1995年维修了大殿、经堂和水房。2001年1月下旬因旧城改造被拆除,2002年10月改建成阿拉伯式清真女寺。来鹤观北街清真南寺,建于雍正年间(1730年),1960年寺毁。方家大院清真女寺,建于1944年,1960年寺毁。越河南涯清真女寺,建于1944年,1958年毁于“五八教改”

周六晚上在小南门吃的草鱼抹锅饼。济宁因为临近微山湖所以淡水鱼比较丰富。50块钱一锅鱼,量太大了!可以和右边的碗筷做对比。鱼很鲜,粉丝口感特别好!尤其赞下烩面筋,下面下饭绝佳。

周日早上在小南门吃的杂骼汤。羊肉和肚汤,呼噜呼噜一大碗,最后再抹上剁椒夹在饼里,舒服极了,一直到下午不带饿。

周日下午在南察院街吃的展家鸡汤鸡肉馄饨,阿姨包馄饨的速度飞快,上面还打了一个鸡蛋,暖暖和和特别养人。然后去西大寺街满口著名的孝全烧鸡店买了烧鸡和鸡肝。烧鸡用荷叶包着,稍微一扽就脱骨,特别香。

大运河济宁段

济宁有新老两条运河。老运河又叫南运河、漕河和运粮河,前身是古济州河和会通河,现在已经成为济宁市里的河道,不再航运。新运河又叫梁济运河或大运河,是50年代为了运河航运新开挖的河道。

老运河在元代京杭运河正式贯通前分南北两段。济宁以北是济州河,1283年(至元二十年)由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建成,济宁以南是古泗水故道。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济州河北面的会通河建成,至此元代京杭运河山东段全线贯通。

1855年(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京杭运河南北断流,老运河开始衰落。最终在1901年(光绪廿七年),漕粮折银,漕运完全废止,老运河由官方的漕运改为民间运输。

老运河穿济宁城而过,济宁顺河东大寺门口就是老运河河道。

直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梁济运河的修建,济宁北四湖和老运河两侧的洼地均被排干垦为良田,老运河大部分河道被废除,梁济运河成为京杭运河新的通航河段至今。

冬天的梁济运河济宁港

0 阅读:0

拓客说宗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