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太平天国的洋兄弟,最为人所知的,当属忠王李秀成的超级粉丝,后来以“太平天国上校”自居,写下《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的英国人呤唎。其次就是洪秀全以前的洋老师,历尽艰难来到天京成为高级干部,却与洪秀全反目,变成太平天国最凶狠批评者的罗孝全。
其实在太平天国早期,已经有洋人前来投奔。当然,这些洋人并没有崇高的理想,更没有什么道义拘束,纯粹就是想着过来冒险捞一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爱尔兰人肯能。
肯能,本名已经无从稽考,因为他性格好勇喜险,什么事都拍胸口说“能”,无所顾忌,当时的同伴就替他起了个“肯能”的绰号,真名渐渐就被忘记。
从这个绰号可以看出肯能的性格,就是喜欢为求富贵而冒险,同时能说会道,靠一把嘴四处忽悠。
肯能原本是一名水手,经常来往于大洋之间。1853年9月,随商船到达上海,刚好小刀会发动起义,占据了上海县城。生意暂时不能做了,肯能就留在上海,也从小刀会会众口中,得知附近江宁一带,正闹太平天国,而这太平天国,也是信上帝的。
小刀会起义失败后,肯能所在商船开始在长江上进行贸易。列强当时对太平天国抱中立态度,太平天国也需要海外贸易以获得收入,交了税的洋船在江面上畅通无阻,肯能与太平天国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因为当商船水手无利可图,肯能冒险求财的心思又被勾了起来。1856年年初,趁商船停泊瓜洲的机会,与一名同伴投奔太平天国,被推荐到当时镇江守将吴如孝麾下。
吴如孝加入太平天国之前,是广州十三行商人的会计,与洋人很早就有接触,由他来指挥洋人,也算相得益彰。
肯能选择投奔的时机并不好,围绕镇江的争夺,清廷与太平天国将要爆发一场大战。
吴如孝在镇江抵御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的大军,城内缺粮,肯能只能和其他人一起吃粥。城外顶天燕秦日纲率领以陈玉成、李秀成为首的五丞相,统领从西征战场上回来的大军,准备解镇江之围。陈玉成以一叶小舟突破清兵重围,与城内取得联络,随后里应外合,取得击毙吉尔杭阿,攻破江南、江北大营,逼死钦差大臣向荣的辉煌胜利。
镇江解围后,太平军乘胜重夺扬州,肯能负责攻城炮队,攻克扬州之后,则受命护送来往长江南北的运粮队。
肯能很快发现,太平天国这里和他预想之中完全不一样。他丝毫没有崇高的理想,就是为了求财,希望可以凭借熟悉火器的外国雇佣军身份获得丰厚回报。但太平天国人无私财,也不发军饷,一切生活所需从圣库里支取。甚至男女营分开,连妇女都不能接近。肯能渐渐失望,想找机会逃跑,却不成功,后来调到秦日纲麾下到达天京,也只是在城中闲住,无所事事。
1856年9月1日,太平日,王杀王,天京事变发生,秦日纲与北王韦昌辉秘密回天京,将东王及东王属官家眷屠杀殆尽!天京城内到处都是血光,此事虽然与肯能无关,但眼见这种屠戮场面,不惶恐害怕那是不可能的,肯能想逃离天京又不成功。
11月8日,翼王石达开东讨韦昌辉,因为韦昌辉屠杀过重,失尽民心,洪秀全过河拆桥,把一切责任全推在韦昌辉与秦日纲身上,两人先后被诛杀,石达开还朝主政。
肯能此前已经转隶秦日纲麾下,秦日纲一死,他马上失去依靠,甚至衣食供应都断绝了。为此,只能求见石达开。以他的身份,想面见日理万机的翼王是不可能的,不过翼王得知他的窘境,还是派人送来了衣物和一万枚铜钱。
但肯能已经对前途彻底失望,又目睹城中动乱并未平定,深恐会连累到自己身上,于是把衣服变卖,私底下购入短枪和剑,偷偷溜出天京,一路上小心翼翼,昼伏夜出,专走小路,终于在二十多天后到达上海。
你以为肯能的故事到此结束?不!他真正的表演才刚刚开始。
当时上海有众多西洋人,他们对天京事变一知半解,苦不得要领,听说肯能从天京回来,还亲历了整件事,自然如获至宝,十分欢喜,争相过来采访询问。
肯能此时吹牛皮大忽悠的本性发作,感觉自己的经历实在是奇货可居,反正我吹出来,你也无法考证。于是就对前来采访的人真真假假,大吹特吹。先抬高自己,说是秦日纲亲自提携进入天京,东王杨秀清亲自接见。关于天京事变,又说亲眼见到杨秀清的尸体,面目如生。之后胡扯太平天国悍将罗大纲是意大利人,清提督张国樑暗通天国等等,反正惊得旁人下巴都掉下来。
一众西洋人虽然惊愕,但无从分辨,只得信以为真,争相写成文章,刊登在香港、上海的报纸之上,以至被误传是信史,肯能之名,也名噪一时。随着时间推移,从太平天国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渐渐对肯能失去兴趣,最后不知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