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婺剧戏服中的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研究

强强聊历史 2023-04-11 21:16:01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婺剧是中国一种具有400余年历史的古代地方性戏曲,在浙江中、西部地区广为流传,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

通过对近几年来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在浙江中部地区,婺剧依然以乡村小舞台、庙宇、祠堂等形式,继续着它的表演。

作为婺剧舞台演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戏服在某种意义上还保留了中国传统服装艺术的一些基本特点。

本项目拟在中国传统服装艺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婺剧现有戏服和舞台演出现场照片的整理,对其艺术特点和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

婺剧戏服的艺术特征

戏台上人物的服装被称为“大衣”,它的样式是从中国各朝代(主要是明代和清代)演变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服装的一种平面剪裁方法,其外型为“H”形,是一种宽而平的长袍。

就像中国其它的戏剧服装一样,婺剧的戏服也是在不断地吸取中国传统服饰的要素,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在款式、色彩、图案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服饰的艺术特色,而其戏剧化的造型,也有利于演员们更好地刻画角色,增强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宽袍阔袖的款式

传统戏曲戏服是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风格和形态是对中国各个朝代的戏服样式的继承,并融合了戏曲题材、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而形成的。

婺剧戏服与中国其它戏剧服装同出一源,在样式上多借鉴中国传统服装的平面剪裁方法,在外型上为宽而平的“H”字型,而下装则为连体的深衣。

婺剧的服装种类很多,有蟒袍、靠背、龙袍、官装、客装等数十种,风格以宽大的长袍为主,袖子十分宽大,覆盖住了人物的全身和双臂,没有一丝的弧度,呈现出一个庄重古朴的“H”字形。

例如,在婺剧《辕门斩子》中,杨延昭所穿的男子蟒袍,其长度及足部,是中国“深衣制”的一种传统服装,是自唐宋至明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圆领袍衫”,在裤裆两边开叉,镶边装饰,保留了中国古代官服的特色。

婺剧粗犷,夸张,强烈,表现出“重做轻唱”的表演方式,其服装松散,便于演员做出“撩”,“踢”,“抓”等动作,而婺剧男性蟒蛇宽袍大袖的艺术特色,则是对中国传统服饰连体深衣的精炼和美化。

婺剧中的女蛇,在风格上与男蛇相似,比如《双阳公主》中的邵小春,就穿着一条女蛇,她的衣服,是中国传统的上、下两件衣服,都是齐膝而长,宽松的衣服,遮住了她的腰部,袖子很宽,下面是一条拖地的长裙,上面有一层薄薄的斗篷,是中青年的妃子、公主、郡主的衣服,也是明朝宫装的一种特色。

总体而言,在风格上,婺剧的戏服是吸收了中国传统服装艺术中的宽大、“称身适体”、平面裁剪的特征,既力求简洁,又力求线条流畅,以体现出一种稳重、镇定的气质,又有利于演员的动作表达与角色的刻画。

上五色为主的色彩

在中国传统戏剧的服饰艺术中,有“上五色”与“下五色”之分,即上五色为黄、红、绿、白、黑,下五色为紫、蓝、粉、湖、香。在使用这些颜色的时候,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及年龄来选择,它们可以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指明人物的身份地位。

婺剧的戏服在颜色的使用上与中国传统的戏服类似,而“上五色”则是婺剧的主色。

在婺剧的“十蟒十靠”中,以红蟒、绿蟒、黑蟒、白蟒和黄、红、黑、绿、和白(靠)被统称为“上五色”,五色是婺剧特有的服饰。婺剧服装色彩的选择,除了与角色的身份有关外,还与角色的性格、年龄等因素有关。

在婺剧的戏服中,蓝色的官衣是给七品清官的,黑色的官衣代表的是污官,绿色的官袍代表的是暴官,深灰色的官袍代表的是清贫的官袍,年轻的官员是水红官袍,年长的官员是古铜官袍。

婺剧的戏服,主要是用颜色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意蕴,不同身份、年龄的角色,都会有不同的颜色,而这种不同的颜色就是中国传统服装的色彩观的演变,也是从历朝历代的生活服饰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形式。

“上五色”在婺剧戏服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

由于婺剧产生于封建主义、独裁的明清时代,其演出内容多以历史剧为主要内容,所以其舞台演出所使用的服装,也就不可避免地受“上五色”、“品色级”等中国古典服装的影响。

婺剧的戏服“上五色”,是指皇袍的五种颜色,分别是黄、青、红、白、黑,只有蓝色被绿所代替,这是对关帝的一种尊重。不同的服装颜色,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观众在观赏、欣赏这出戏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该戏所要表达的思想与主题。

总而言之,“上五色”在婺剧戏服中的应用在经过不断的筛选和精炼后,已成为一种标准化的程式化的颜色,它是对中国传统服装颜色的一种抽象化和再造。

以龙、凤为主的纹饰

在封建主义和独裁统治下,婺剧在明清两代逐渐形成,其中龙凤图案是婺剧服装的主体图案,是皇帝、皇后和将军们的主要服装,是显示人物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在明清两代,皇帝所穿的绣龙常服袍,以龙为主要纹样,整体呈现出一种严谨规整的圆形,被称作团龙。

在前胸、后背和两肩各有一条团龙,胸背为正龙,两肩为行龙,袍身还用其他暗花作为辅纹来进行装饰,龙袍被引进到了婺剧戏服中,用艺术美化的龙纹来作为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也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它由皇帝专用泛化为帝王将相通用。

所以,龙的图案被广泛地应用于婺剧的主要服装,如蟒袍、靠袍等,以表示其地位高低。

凤纹是中国传统服装的一个经典图案,是一种与帝王龙纹朝服相对应的贵妇形象的象征,凤纹在婺剧中被引进,并与牡丹配搭,成为一种标准的贵妇形象,并广泛应用于“女蛇”、“宫装”、“女靠”等主要服装。

在婺剧《贵妃醉酒》中,贵妃的衣服上绣着牡丹飞凤,袖口和下摆上都绣着一朵绣着牡丹的花朵,在衣服上,还需要一个小立领,肩膀上有一朵牡丹,周围有一层薄薄的纱布,这是贵妃和公主才会穿的衣服,有清朝“十八镶滚”的华丽特点。

总之,以龙、凤为主的纹样,在婺剧戏服中,既有装饰、美化的作用,又有象征身份高贵和皇室权力的作用。

婺剧戏服的文化内涵

婺剧的戏服是以明朝服饰为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吸纳清代的生活服装(例如四开衩袍、袄裙、袄裤等),通过对其进行艺术化的美化和再创造,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着装规则。

明清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重视礼仪,这体现在服装上,就是要有一定的地位,不能有任何的逾越,俗话说,“一看衣服,就知道他的地位,一看他的徽章,就知道他的地位。”

在婺剧中,演员的戏服必须体现出他的身份、官职和等级,必须遵守中国传统服装的冠服制。

冠服制度

历朝历代,以皇帝的衣冠为主要内容,以各级官员为辅助,形成了不同的服饰体系。

历代统治者通过衣冠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观念,并维持着中国古代等级制度下人们的身份、地位和地位的高低。

婺剧的传统戏,大部分都是表现官场人物的历史题材,所以,要按照人物的身份等级,穿着不同款式、色彩、纹样的服装,所以,婺剧戏服的佩戴规程也就有了“宁穿破,不穿错”的说法。

按照角色的地位,穿上不同颜色的破戏服,角色的地位不会变化,所以不会影响到角色的表演。

但是,如果角色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角色的服饰就会发生变化,故事就会失去原本要表达的主题和灵魂。

比如,在婺剧的经典之作《打金枝》里,唐皇身着一件黄龙锦袍,锦袍上绣着十条黄龙,排列整齐,黄龙锦袍象征着帝王的高贵身份,汾阳王郭子仪身着青色的龙袍,显示出他王侯将领的坚毅和神勇。

婺剧的服装,通过色彩和图案的排列,来区别人物的地位,从而“区别身份,区别地位”。总而言之,婺剧戏服在体现角色的身份、地位、中国传统服装的冠服制上都有其独到之处。

品色差异

“品色衣”是指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一种,它以颜色来区别官职高低。《周书·宣帝纪》中说:天台府的官员,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每一种衣服,都是五颜六色的,有重要的事情,就和大臣们商量。”

中国传统服装中百官穿着的衣服都有一个固定的颜色,一品到四品是红色,五品到七品是蓝色,八品九品是绿色。

红色的代表地位很高,绿色的代表地位很低。

婺剧戏服是在明朝官服的基础上,吸收了清朝服饰中的一些款式,用颜色来区分官员的品级,通常情况下,三品到七品穿着红色官服,七品穿着蓝色官服,年轻的官员穿着水红官服等。

在婺剧中,人们常用“红为府,蓝为县”来表示官职高低,也就是身穿红袍的知府,身穿蓝袍的知县。

在婺剧的戏服中,红色的官服也叫红色的官服,是三至七品的官服,为状元,使臣等人所穿,是威严,权力的象征。

青官袍,也叫青泽官,是指清廉的七品官,比如婺剧《胭脂河》里的知县高之谦,就是一袭青官袍,象征着他为人正直。

素布青衣

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对平民服装在材质、色彩和样式上都有严苛的规定。

在古代民间,人们常说“布衣”,衣服的材料只能是棉布和麻布,而不能是丝绸,这是因为当时的经济状况所限,中国各王朝对于平民的服制也有着严格的规范。

比如,唐制:户部、盐铁等官员,都穿着细麻衣,没有官职的,都穿着粗麻衣。

《明史:舆服志》中说,平民的服饰,只有丝绸和丝绸,不能用刺绣和锦缎,也不能用线罗。

平民的衣着,对颜色的要求也很高。元朝的时候,有一条禁令:平民不能穿赭色衣服。

明代以大红、青绿为主的官服,明文规定:凡庶人妻、女子,“悉禁勿用”。

“素布青衣”是中国古代平民的服饰,而婺剧则通过“素布青衣”这一服饰,表现了社会地位低下、穷困潦倒的人物,并赋予了人物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内涵。

在婺剧的服装中,作为平民人物的演员一般都着一身朴素的青色服装,比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和她的子女,就是穿着一件没有刺绣、反差较弱的杂色衣服,来显示她们的平民身份。

另外,穷苦之人身穿深灰色的官服,而落第之人或失意之人身穿浅灰色的客服。服装颜色灰暗,对比度减弱,将人物的生活境况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语

婺剧的戏服艺术,作为一种在婺剧舞台上对角色进行装束的材料,不仅对角色的身份、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有很大的衬托作用,而且自身还蕴含着中国传统服装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在款式设计,色彩运用,纹样装饰上都有中国传统服装的造型和装饰特色,它是中国传统服装艺术的集中体现。

婺剧是在中国封建专制的专制统治下产生的,戏服作为一种物质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它遵循了中国传统服装“冠服”、“品色”、“青衫”等穿着标准,对表达故事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华市艺术研究所.中国婺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2]徐裕国.中国婺剧服饰图谱[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谭元杰.戏曲服装设计[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王熹.明代服饰研究[M].上海:中国书局,2013.

4.阎寿根.魅力婺剧[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

5.李立新.中国戏剧服装的艺术审美特性[J].大舞台,2012.

0 阅读:11

强强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