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民俗的起源与西川巴蜀由来和特点

强强聊历史 2023-04-05 21:29:07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由于巴蜀地区地域广袤,民族众多,人口稠密,所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巴蜀民俗文化。

从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观察,巴蜀地区的民俗具有多样性、深厚的历史渊源、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等特点。

因此,探索巴蜀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历史渊源和多样性等基本课题非常必要。

民俗的起源与四川巴蜀的由来

民俗,又称为风俗或习俗,是指民间风俗习惯的总称。

它是人类社会群体中古往今来广泛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一种不成文的向心力和约束力,影响着人们从生到死的各种群体活动。

民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诸如上古神话、原始宗教和原始巫术等都是古老的原始风俗。

随着人类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生产的转变,岁时节令风俗和日常生活风俗便在当时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上产生。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高,风俗事项也越来越多。

在现代社会,适合于人类群体需要的风俗得以传承,而不适应的风俗则被人们淘汰,新的风俗也随之形成。

民俗是由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生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正如《汉书·地理志》所述:

“人类有五种常性,但是其刚柔缓急、音声差异、与水土风气有关系,所以称为风;喜好和拒绝、动静无常、顺从人们的情欲,所以称为俗。”

这表明风俗习惯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生活等方面受到制约的。

晚清著名爱国诗人、民俗学者黄遵宪也说过:“五帝不奉行同样的礼仪,三王不奏同样的音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而异的原因。”

这阐明了时代变迁会导致风俗的差异。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影响,民俗也会带有统治阶级的印记,出现了对人民身心健康不利的恶俗、陋俗,形成了良俗与陋俗的区别。

总之,民俗是民间群体内部普遍遵守的社会风俗,是民间劳动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履行、承袭的一种能够约束人们言行、意识的社会风俗,与个人的爱好有所不同。

由于风俗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因此不同地区的人群活动会产生不同特色的风俗。

在巴蜀或四川地区,人们的群体活动伴随着产生了巴蜀或四川民间的风俗。而巴蜀和四川这两个地名的由来是什么呢?

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四川在古代被称为巴蜀,但最早的“巴蜀”并不是地域名称,而是两个不同的部族。

其中,“巴”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其先祖来自于黄帝部落中的一支,与黄帝同为姬姓。

在夏、商时期,巴族先祖逐渐向南迁徙,最终活动到陕西南部的古沔水一带。在这个时期,巴族已经从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由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阶段。

在历史上,巴族曾被殷王朝征服,后来又参与周武王伐封灭商。在西周初年,巴族在陕西南部的西汉水(今汉水)和四川东北部的东汉水(今嘉陵江)之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其疆域大致位于嘉陵江、长江和乌江流域之间,川东地区为其腹心。然而,到了战国初年,楚国向巴族发起进攻,巴国的疆域被全部丧失,国都也多次迁移。

在巴族被迫放弃汉水、大巴山之间的故土后,他们开始向南迁徙,并最终在长江夔、巫一带落脚,然后渡江向南,沿着清江西上,进入四川东部,开辟新的疆土。从那时起,“川东巴国,川西蜀国”的局面才正式形成。

据古史记载,蜀是起源于岷江上游的一个古老部族,据说其始祖蚕丛或蚕丛氏也是黄帝的后代之一,与西北地区的氏羌先民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根据《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当周朝失去纲纪时,蜀族的一位候代首领蚕丛因其目光独特,被封为蜀王。

他死后,被安放在石棺和石槨中,蜀族人民遵循其习俗,将石棺和石槨视为纵目人冢的代表。在蚕丛之后,蜀族历史上出现了柏灌和鱼凫等三代首领,相当于夏、商以及西周前半期的历史时期。

蜀族生活在殷千里王畿的西南,一度发展成为一个与殷对抗的强大部族。但随着殷的征服,商王朝的发达经济和文化对蜀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来,随着周武王的封禅,蜀族也参与了讨伐商朝的行动。

一个来自岷江上游的部族,在西周中叶时期,被领袖杜宇率领攻打了鱼凫。

尽管杜宇在湔山鱼凫战败,但他在此后夺取了控制权,自封为蜀王,号称望帝,并在汉山下建立了一个新的都城,命名为郸(现今的郸县),作为新的政治中心,此举导致了蜀族首领选举制度向王位世袭制度的转变。

几十年后,楚国鳖邑的领袖荆人鳖令(或鳖灵)被望帝委任为蜀国相。鳖令成功治理了蜀国的水患,赢得了蜀人的信任和支持。

当望帝的统治失败后,鳖令最终成为蜀王,自称丛帝。此后,蜀国逐渐壮大,领土不断扩张,向北,开明二世卢帝攻击秦国直至雍(今陕西凤翔)。

并在一段时间内将领土扩展到汉中北部,向南,开明三世保子帝攻占了青衣(今宜宾附近),在那里设立了军营和武库。

向东,越过涪水,进入阆中及周边地区,并一度沿江向东进军至鱼复(今奉节),与楚国竞争,成为西南地区的强国。

蜀国的国都先后建立于乐山、芦山和双流,从开元九世开始,蜀国的都城定居于成都,成为川西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根据史料记载,巴蜀一词在古代有三个不同的含义,分别是指部族名称、国家名称以及地名。

最早时,巴蜀是指四川地区两个古代部族的名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以今天重庆一带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国家,而蜀族则以今天成都一带为中心,建立了另一个奴隶制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和蜀的名称逐渐演变成了国家名称。

然而,在公元前316年,秦国征服了巴国和蜀国,建立了巴郡和蜀郡,这使得巴和蜀又成为了地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巴蜀的范围比现代四川大,但现代四川的名称始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唐时剑南一道,只分东西两川而已。到了宋代,川陕四路分置益、梓、利、夔四路,总称为四川路。

此后数百年,四川的名称基本保持不变,直到清代开始称为四川省。虽然“巴”和“蜀”分别指川东、北和川西、南,但这两个名称已成为指代四川的地域代名词,因此“巴蜀”也被广泛接受为四川的别称。

巴蜀民俗文化的特点

民俗文化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不同地区的人类群体活动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俗。巴蜀各族先民积极发展农业,促进经济、文化的繁荣,因此巴蜀的民俗文化也随之应运而生。

巴蜀民俗包含了饮食、手工艺品、名胜古迹、民间文艺、文物、祠庙宫馆、人生仪礼、岁时节令、会社、信仰习俗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宝库。

巴蜀民俗文化的历史传承、时代变迁、民族地方特色以及人文开放性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充分展示了其独特性。

巴蜀民俗文化的历史传承性

从民俗历史的视角来看,巴蜀地区的文化传统具有很强的纵向传承性。

巴蜀出产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郎酒和全兴大曲是四川省著名的酒品,它们不仅在四川享有盛名,还是全国十大名酒中的五朵金花之一,占据了全国名酒十朵金花的一半。

这些名酒的成功,是直接传承和弘扬了古代巴蜀酒俗文化传统的结果。

早在春秋时期,绵竹县就已经开始酿造剑南春。到了唐代,传说诗人李白用貂裘换得美酒剑南烧春。

从此,剑南春的美名传遍全国。邛崃县的文君酒产地,在古代称为临邛。

从汉代至唐代,这里的酿酒业已经非常发达,文君酒就是在汉代临邛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们常说“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来赞美文君酒的美味。

在宜宾、沪州等地,酿制名酒的技艺更是独步天下,让人沉醉于其香气。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湿润,水质清澈纯正,这些条件使得四川的酿酒业十分兴盛。这也与四川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沟渠纵横,农业不断发展,粮食丰收有关,巴蜀酿造美酒与爱喝酒的习俗密不可分。

一年四季,不论是春天种庄稼、秋季收获,还是婚礼、葬礼、生日庆典,都少不了要喝酒。家人团聚除夕夜要喝“团年酒”,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要喝“春酒”,栽秧时节要喝“栽秧酒”,夏天收割庄稼要喝“开镰酒”和“收镰酒”,秋收时节要喝“丰收酒”。

这些酒俗文化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充分显示了巴蜀民俗文化的历史传承性。

巴蜀地区的饮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巴蜀先民就已经养成了饮茶的习惯。

历史文献中也多次提到了巴蜀地区的茶市和茶馆。

据传,唐代时,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崔宁的小女因怕杯子烫手,发明了茶盖、茶碗、茶船三件头,至今仍然传承使用。

茶馆在四川城乡广泛存在,除了售卖茶叶外,还提供各种糖果、瓜子、香烟和开水、热水等服务。茶馆成为了人们休息、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的场所,同时也是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比如打围鼓、说评书、弹扬琴等活动。

工作之余在茶馆坐坐,品尝一杯清茶,无论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能够舒缓身心。

在农村,人们也可以花几角钱买香茶在路边或树荫下享用,感受淡泊安宁之感。四川人饮茶之风源远流长,具有良俗功利的历史传承特点。

巴蜀民俗文化的时代变异性

巴蜀民俗文化具有历史传承和时代变异两个方面的特点。

例如,青羊宫庙会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举行的传统节日,据说是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道教信徒会前来青羊宫朝拜。

同时,这一天也被民间称为花朝节,人们到花丛中欣赏盛开的百花,并逛花市、赶庙会。

青羊宫庙会和花朝节的巧合逐渐演变为青羊宫花会,历经多次变化。在光绪三十一年,青羊宫花会成为劝业会的举办地,场地得到扩大,会期延长,商品展销和物资交流活动也开始开展。

民国初年,武术擂台赛、戏剧和曲艺表演也被添加到花会活动中,川菜馆和小吃店也开始在花会上设摊,使得青羊宫花会越来越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青羊宫花会增加了物产展览,同时成立了青羊宫花园,成为常年游览的场所。从青羊宫庙会节日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巴蜀民俗文化时代变异的特点。

丧葬习俗也是巴蜀民俗文化中具有时代变异性的特点之一。

过去,人们对死者的礼仪非常繁琐,不仅需要披麻戴孝,还要举办大型的道场仪式。

同时,当时流行土葬,人们认为“入土为安”,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占用了耕地,也不科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进入新社会,人们开始推崇科学卫生,倡导新事新办,摒弃丧葬中的繁琐迷信,保留精神文明的礼节,例如发讣告、挂遗像、戴黑纱或小白花,通知死者生前的友好关系,在殡仪馆内开追悼会,改采用火化等方式。

这样不仅简化了丧葬礼仪,同时也更卫生科学,达到了寄托哀思的目的。这种改变既减少了繁琐,也更加科学,体现了巴蜀民俗文化的时代变异性特点。

巴蜀民俗文化的民族地方性

巴蜀民俗事项历经千年传承发展,既包含了多个民族的特色,又呈现出地方性的特点。

其中,摆龙门阵、川剧、川菜、蜀锦、蜀绣、打围鼓、祭白石神、家庭支系习俗等等,都是独具巴蜀地区特色的代表。这些民俗事项凝聚着巴蜀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传承着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彰显着巴蜀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时代变异性特点。

四川人喜欢摆龙门阵,这一习俗自古以来便广泛传承并不断发展。

或许与“天府之国”的自然环境、人们有空闲时间有关。

无论是在茶余饭后、还是在纳凉围炉时,人们都喜欢聚在一起摆龙门阵,交流新闻旧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清代中叶以后,四川人摆龙门阵之风盛行不衰,不论城市还是山区,无论阶层贵贱,只要聚在一起,就会摆起龙门阵来。

茶馆、酒店等场所成为人们摆龙门阵的好去处。摆龙门阵不仅可以交流信息、增长知识、娱乐生活,还丰富了语言词汇,增强了表述语言的幽默生动。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人对摆龙门阵的热爱并没有减弱,这一习俗在现代社会仍然得以保留。这充分体现了巴蜀民俗文化的地方性特点,并且不断地为当地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

四川独有的羌族信仰习俗,是白石神的祭祀仪式。

在羌族人家的屋顶上,供奉着象征着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等自然神的白色石英石。

这些自然神是羌族人生产、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据传说,天神木比塔曾帮助羌族人用白石头打败了戈基人,因此羌族人崇拜木比塔天神,并用白石象征天神,后来发展成以白石代表一切神灵。

如火神、羊神、牛神、门神、仓神等自然神有三十多种,属于原始宗教信仰的自然崇拜阶段。

羌族最常见的信仰是祭天神,每家房顶都有一个小塔供奉着天神,以塔尖上的白石象征天神。

每天早晨或黄昏,人们会在小塔里烧柏枝,向天神磕头礼拜,祈求保佑。在过年过节或遭到天灾人祸时,祭祀天神的次数更多。

过新年时,全家老少都到房顶上,供奉酒、肉、饭等祭品,虔诚地祭拜天神。这些古老的羌族原始宗教信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巴蜀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其独特的民族和地方性特点。

巴蜀一民俗文化的人文开放性

自古以来,巴蜀各族先民并没有被高山和激流所阻挡,他们勇于修筑少寻常的道路,开辟水路,积极地进行省内外、国内外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例如,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成都,通过云南、缅甸、泰国、印度和欧洲等地进行商业贸易。

在汉代,张鸯出使西域时,巴蜀已经与南方丝绸之路联通了,比北方丝绸之路还要早。

巴蜀的人文文化和习俗自古以来就一直是开放的。

由于巴蜀先民具备开放意识、好学进取和热情待人的民风,因此巴蜀的人文文化和习俗非常丰富多彩。

许多具有特色的巴蜀民俗文化活动随之产生,许多杰出人物也脱颖而出,或者涌入川渝集聚,展现出巴蜀人文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川剧作为四川人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尽管受到“蜀讴渝舞古来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其兴起始于清代中叶。

至今仍然受到广泛欣赏,这要归功于川剧擅长吸收外省的弋阳腔、昆曲、秦腔等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

川剧以四川人的生活、语言、审美习惯为创作基础,巧妙地融合了四川民间的谚语、俗语、方言等,表现出四川人独有的幽默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因此,川剧不仅具有地方化、民间化的巴蜀民俗地方性特点,还具有人文开放性的鲜明特色,善于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现象。这体现了四川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和吸收的思想特点。

结语

民俗是人类社会的文化遗产,受着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川位于我国东西两大地形阶梯的交汇地带,既有高山、急流造成盆地蜀道难的自然特色,也有东郊季风区和西部非季风区的气候差异。

这些自然条件不仅影响了四川的地形、气候、动植物等方面,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四川的文化特色。

同时,四川也处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交汇地带,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这促使四川在历史上成为东西方民族交往融合的地区,吸收揉合了东西方民族的文化长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民俗文化。

因此,四川的民俗文化既有与中原文化的关联,又有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特色,成为一种多元融合的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四川简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2.童恩正《古代的巴蜀》,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版.

3.常玻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7月版.

4.田松庆、唐文雅等编《简明地理辞典》,湖南人民出版社王1984年版.

5.林先盛、陈鼎常等编《简明地理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0 阅读:6

强强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